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分别把鸡毛菜藻体的中,中部,基部切成长2-3mm的切段,在室温上置培养皿中培养,结果表明,顶部切段的顶端细胞能继续生长,并直接长出新枝;顶部切段的两侧,中部,基部切段的上,下断面及两而均能长出数量不等的芽体并继而长成新枝,下断面还能长出无色透明的假根丝。  相似文献   

2.
鸭茅高效丛生芽体系的建立及耐盐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取鸭茅无菌黄化苗生长点处的2~3mm长切段为材料,在附加不同浓度6-BA和2,4-D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发生。丛生芽块在继代培养中迅速增生。通过在培养基中加盐筛选,获得了耐受1 5%NaCl的耐盐小芽。这些小芽在无NaCl的培养基上恢复培养3代后转回附加1 5%NaCl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表现出比对照小芽明显提高的耐盐性和增殖率。耐盐小芽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后移栽大田,成活率达90%以上,获得了耐盐性提高的鸭茅新种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海藻的组织培养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重视,连续报导了不同种海藻的切段再生以及成功诱导产生了完整的具有亲本植株正常形态的藻体引。本文作者自85年以来对石花菜G.pacificum的离体组织培养进行研究,已对其切段再生的机制、再生的条件以及再生芽早期生长与环境、切段生理状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观察。在此基础上,为了把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并针对石花菜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继对石花菜G.pacificum切段再生育苗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就再生切段附着的可能性、附着后直立幼苗的产生以及附着机制等研究结果进行报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鹧鸪菜假根切段离体培养的情况。假根切段在离体培养中迅速再生并形成叶片,老成假限、较低比重海水、较高培养温度和较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切段再生和形成叶状体。鹧鸪菜的假根细胞也具有全能性,组织培养和遗传育种研究上,可以把假根组织作为继代培养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蜈蚣藻盘状体诱导丝状体及其采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盘状体剥离的方法获得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ma丝状体,在10、15、20℃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丝状体在20℃下形成的最快,数量最大,在15℃下生长最快;丝状体藻段与基质接触的细胞形成了盘状体,20℃是盘状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丝状体藻段长度在50~250μm内,切段长度越小,盘状体的形成率越高;盘状体在20℃下生长速度最快,直径达到200μm左右时形成直立枝,不同温度对直立枝形成的影响不明显。采用丝状体切断的方法进行采苗,经过2个月的室内培养,生长出蜈蚣藻幼苗。  相似文献   

6.
在大石花菜切段悬浮培养的基础上,为进下不改善石花菜切段育苗技术,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辐照度对切段苗种培育的影响,包括切段的再生,再生芽生长,铺匐体的形成与生长,培育初期可选择较低辐照度,适宜的条件是辐照度40μEm^-2s^-1和20.0℃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外植体不同处理方法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效果,为魔芋良种繁育提供有效途径。【方法】以白魔芋和花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为外植体,以外植体不同接种方式(倒插、正插和平放)和不同长度外植体(2、6、10 mm)为处理,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并再生植株。【结果】叶柄切段不同接种方式及不同切割长度均对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产生影响。将白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以正插和平放方式接种于诱导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倒插处理,分别为85.0%和73.3%;正插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分化率与分化芽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以6 mm长的叶柄切段正插入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分化率,白魔芋和花魔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79.2%和59.2%,芽分化率分别为29.5%和21.8%。【结论】当魔芋外植体正插或长6 mm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分化率较高,培养效果较好。初步建立了一套以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为外植体的魔芋离体再生体系,为魔芋良种繁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外植体不同处理方法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效果,为魔芋良种繁育提供有效途径。【方法】以白魔芋和花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为外植体,以外植体不同接种方式(倒插、正插和平放)和不同长度外植体(2、6、10mm)为处理,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并再生植株。【结果】叶柄切段不同接种方式及不同切割长度均对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产生影响。将白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以正插和平放方式接种于诱导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倒插处理,分别为85.0%和73.3%;正插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分化率与分化芽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以6mm长的叶柄切段正插入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分化率,白魔芋和花魔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79.2%和59.2%,芽分化率分别为29.5%和21.8%。【结论】当魔芋外植体正插或长6mm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分化率较高,培养效果较好。初步建立了一套以魔芋组培苗叶柄切段为外植体的魔芋离体再生体系,为魔芋良种繁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陆地棉(Cossypium hirsutum L)在花粉粒发育处于单核期时的未受精幼小胚珠,接种在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上,可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转入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可分化出绿色的小芽.小芽有芽头5~8个,最大的芽头长0.5厘米,呈圆锥形.细胞学观察表明,有芽原基和叶原基的细胞形成.本试验在棉花组织培养领域里首次取得这种进展,为进一步培养再生小植株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表油菜素内酯对绿豆下胚轴切段皮层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表油菜素内酯处理下胚轴切段能够维持其细胞超微结构的完整性而延缓衰老过程,而对照下胚轴切段皮层细胞中的细胞器(如核、线粒体和内质网)在下胚轴离体5d后解体消失,对表油菜素内酯保护细胞超微结构的作用与其延缓下胚轴衰老的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盐芥叶片的切段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的小植株。在培养基中添加BA 3.0 mg/L或NAA 0.05 mg/L,BA 3.0mg/L较适合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研究建立起盐芥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矮蕉'Musa AAA cv. Grande Naine的胚性细胞悬浮系(ECS)在M2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1周和2周后,分别将其接种在RD1或M3培养基上,于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体胚的再生. 再生体胚在接种后3周左右开始出现,经8周的培养后,在不同预培养时间、再生培养基种类及培养条件下,胚性细胞(团)质量增长了约5~18倍,从沉积细胞体积(SCV)为1 mL的ECS获得的再生体胚数为0.71×105~3.07×105. 植株的再生率及从SCV为1 mL的ECS获得的再生植株数也因上述体胚再生条件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蓝小孢子胚状体诱导不定芽的适宜生根转接高度及添加烯效唑对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寻找胚状体芽生根和再生植株生长发育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奠定基础。【方法】以"绿球66"甘蓝游离小孢子为材料,诱导分化出不定芽,根据芽高度不同分为≥1.0~<2.0cm(小芽)和≥2.0~<3.5cm(大芽)2组,分别转接到MS+NAA 0.2mg/L+烯效唑(0(对照),0.01,0.05,0.1mg/L)+Suc30g/L+Agar 7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培养再生植株,观测再生植株的生长情况,筛选不定芽适宜转接高度和烯效唑最佳质量浓度。【结果】甘蓝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生成不定芽高度≥1.0~<3.5cm时转接生根,不仅能促进胚状体丛生芽中小芽继续生长,而且有利于增加当代小孢子再生植株数量。对照甘蓝小孢子再生植株根系根瘦弱细长、数量少、韧性较差;添加0.01和0.05mg/L烯效唑后,再生植株根短粗、数量多、韧性强、健壮,且以0.05mg/L烯效唑处理的再生植株生长最好。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01和0.05mg/L烯效唑后,小芽再生植株移栽到营养钵和定植到田间的成活率分别为90.7%,98.8%和89.7%,97.6%,大芽再生植株则分别为91.0%,100.0%和94.4%,97.7%。【结论】甘蓝小孢子在MS+NAA 0.2mg/L+烯效唑0.05mg/L+Suc 30g/L+Agar 7g/L培养基中生根再生的植株,其移栽到营养钵和田间的成活率均超过了97.6%。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Ceramitim fenerrimtlm(Marf)Okan和Polgsiphonia japonica Harv两种红藻切断的再生。前者中轴细胞只能产生皮层细胞与假根,由皮层细胞再生新枝或假根。后者由中轴细胞再生生长点,然后由它生成新枝,围轴细胞只能产生假根与无色毛。藻体基部的小皮层细胞可以产生生长成新枝的生长点。两种红藻都表现了切断细胞的明显分工与再生的极性。无论仙莱或多管藻的切断都是近上端部份产生新枝,近切断下端产生假根,未见到上下颠倒的现象。产生假根的细胞在切断的任何部位均可;假根末端多成多分枝,用以附着于基质上(Subsfrafum)。假根末端分枝初期的形状在同一属不同种间表现有所不同。研究证明利用切断再生比利用孢子萌发长成的藻体要快。可以考虑利用这一特点在人工条件下一年多次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海藻。  相似文献   

17.
对转GFP(pBIN—mGFP5-ER)基因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unshiu Mare)原生质体进行了分离、纯化和胚状体的诱导。获得的原生质体在UV下均发出明亮的GFP荧光,活性达到87%。原生质体在MA固体包埋培养基中培养至12~14d时出现第1次分裂,30d后形成针尖大小的愈伤团。培养50~60d后,再生大量直径为1~2mm左右的愈伤团。部分小愈伤团分别转移到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诱导胚状体再生,培养2个月后,挑出的小愈伤团只长出新鲜的愈伤组织,未分化成胚状体。倍性分析显示所有再生产物均为二倍体。并对转GFP基因国庆1号在原生质体融合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植物光自养微繁技术的环境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9年White用烟草种间杂种幼茎切段的形成层组织进行了培养,获得成功并能继代培养,提出了细胞全能性学说。自此,人们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以及再生和器官发生等生物学性质,开始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运用组织培养方法可以在比较简单且易观察的条件下研究细胞、组织或器官  相似文献   

19.
柑桔高效离体再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植物激素、刻伤、放置方式等因子对广柑子叶和上胚轴切段离体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再生系统。该系统的最佳条件是:采用实生苗子叶和上胚轴茎段作为外植体,MS无机盐+B5维生素+5%蔗糖+0.8%琼脂+7.5 mg/L BA+1 mg/L NAA(pH 5.7)作为不定梢诱导培养基;子叶沿中间纵切为二,同时在非切面部分横向刻伤,切面朝下与培养基表面接触放置;上胚轴则切成0.5~0.8 cm长的切段,横放于培养基上。培养条件为恒温(26±1) ℃,首先在黑暗下培养15 d,而后转移至16/8 h光/暗周期下, 共经过70 d培养,95%子叶外植体均能发生不定梢,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发生不定梢数为11.11个,96%的上胚轴切段能发生不定梢,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发生不定梢数为5个。这一系统再生频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广柑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20.
玉米愈伤组织的诱导 分化及细胞分离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王米的3个自交系及其配制的3个单交种的5种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7~8叶期的幼茎切段和授粉后22天的幼胚表现有较高的出愈率。由幼芽切段培养的愈伤组织经多次固体继代和筛选呈浅黄色颗粒状,且在其液体悬浮培养中观察到少数细胞的一次分裂相,并对收集到的单细胞和悬浮愈伤组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适宜的2,4-D 浓度为2.5~3.0mg/l。愈伤组织生长快慢与接种时愈伤组织初始体积大小有关。其直径≤0.5厘米的生长较慢。愈伤组织在两种分化培养基上或硬化或形成大量的根,未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