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寒半干旱区旱滩地农田施肥与培肥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土壤瘠薄缺氮少磷特点,于1992年-1994年在旱滩地草甸栗钙土上进行了有机无机培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后可使土壤总腐殖碳,胡敏酸及其消光系数,富啡酸值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养分状况显著改善,促进了〉0.05mm微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度和结构系数增高,土壤理化生物学性状改善。  相似文献   

2.
高寒半干旱区马铃薯聚垄集肥覆膜技术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河北张北小二台旱农试区研究表明,高寒半干旱区马铃薯聚垄集肥覆膜技术效应显著,生育前期具有明显的保水增温效果,且显著地促进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发育和块茎与地上部比值的提高,但同聚垄覆膜处理相比,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块茎与地上部比值的提高。同平种处理相比,聚垄集肥覆膜干薯产量提高185.3%~230.3%,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9kg/(mm  相似文献   

3.
高寒半干旱区松免少耕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定位进行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松免少耕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作物生产,土壤水分、硬度及根系发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留茬下的松免耕作具有促进作物生育期间土壤蓄水,增加非生育季节土壤冻融聚墒与减少水分蒸失效果。与传统耕作相比,春小麦播期0 ̄20cm土壤水分增加4.4 ̄9.8mm。连年免耕,土壤硬度增大,相应土壤表层作物根系比重增加;间松耕维持了与传统耕作相近的土壤硬度,使20cm以下作物根系较传统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旱作麦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单施有机肥(M)、单施无机肥(N)、有机-无机肥配施(MN)3种施肥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春小麦地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子(NO-3-N、NH+4-N、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春小麦产量进行同期测定。结果表明:春小麦地在整个生育期内表现为N2O排放源,各处理均在施肥后出现N2O排放峰。不同处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N>MN>M>CK,N2O净损失量(以氮计算)为1.175 8~1.428 kg·hm-2,占当季施氮量的1.12%~1.36%,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氮肥中氮素以气态形式的损失量。MN、N、M处理春小麦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加了45.1%、31.0%、18.8%,各处理土壤NO-3<...  相似文献   

5.
渭河上游地区温室菜地土壤肥力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南渭河上游地区的天水市武山县,通过田间采样的方法,以不同种植年限的温室和露地的耕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连作温室蔬菜对土壤p H、全盐、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温室菜地的土壤p H都明显低于其露地大田,而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p H逐渐降低,与种植年限显著负相关,年均降低0.05个单位。而土壤全盐含量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年均增加0.091个百分点。连续14年种植温室蔬菜土壤全盐含量达到0.34%,是露地土壤的6.35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随种植年限逐渐增加,与种植年限显著正相关,连续14年种植温室蔬菜后,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230.17、342.17 mg·kg-1和263.00 mg·kg-1,显著的高于大田。  相似文献   

6.
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对不同砂龄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交界层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砂田交界层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砂田砂龄有关,砂龄为13 a的土壤细菌数量达最高,砂龄为26 a砂田,土壤真菌数量达最高,放线菌的数量和比例都达到最大;随着...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种植4a、7a、9a、12a、21a的人工沙棘林下土壤,并与未种植沙棘之外排土(复垦0a)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年限沙棘林下0~20cm、20~40cm土层中的p 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沙棘林确实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种植21a后,0~20cm土层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达到或超过周边天然草地水平,p H值与速效磷接近天然草地水平;20~40cm土层效果比0~20cm稍差,但仍有明显的效果,这说明在霍林河南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种植沙棘林恢复土壤效果较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陇中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 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675 kg/hm2为宜;种植密度以4.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在GIS支持下运用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地力综合指数法,对农五师81团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 291.65 hm2耕地,分为6级,1级地面积196.71 hm2占评价面积的3.13%,2级地面积480.37 hm2占评价面积的7.64%,3级地面积825.48 hm2占评价面积的13.12%,4级地面积1 709.68 hm2占评价面积的27.17%,5级地面积2312.05 hm2占评价面积的36.75%,6级地面积767.36 hm2占评价面积的12.20%。所建立的量化和半量化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获取的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数据及其分布信息、改良措施,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通过施肥解决苹果连作障碍问题提供借鉴,于2006~2007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磷肥和抗重茬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土壤酶以及幼树根系活力、株高、叶面积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500 g/株抗重茬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和土壤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体结构,促进植株生长,与非连作幼树表现基本一致;施用250 g/株抗重茬肥、500 g/株和1 000 g/株磷肥在减轻连作危害方面效果较好,处理后多数测定指标都相对高于连作幼树对照,但效应有限.综合考虑土壤效应和苹果生长因素,老果园再植以施用500 g/株用量的抗重茬肥可以部分解决苹果再植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评判方法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选用7项评价指标对新疆干旱区农五师81团耕地进行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根据作物效应曲线建立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并计算出隶属度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一步求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科学施肥服务。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旱作春玉米播前设置了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0、0.45、0.9、1.35万kg/hm2)处理,分析了该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两年定点试验表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存在季节性、层次性差异;0.9 kg/hm2覆盖量处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对保持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显著效果(P< 0.05),较对照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14.2%;秸秆覆盖量达到1.35万kg/hm 2时,土壤含水量不再显著增加.0.9~1.35万kg/hm2覆盖量处理较对照增产显著(P<0.01),幅度达16.9%;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了4.3~5.6 kg/(mm*hm2),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3.
种植模式对阿克苏绿洲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肥力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演变的方向和程度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探究农业种植模式与土壤肥力的相互关系对绿洲土壤生态系统的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河上游阿克苏绿洲为研究靶区,选择20年棉花连作、棉花/水稻轮作、棉花/茴香套作、棉花/打瓜套作4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棉田为研究对象,综合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3项土壤因子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的优劣。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和作物种类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肥力状况;4种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肥力评价值排序为棉花/打瓜套作模式>水稻/棉花轮作模式>20年棉花连作>棉花/茴香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苹果园土壤肥力与施肥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陕西省苹果园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对2005—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1个县的土壤数据和"3414"肥料实验数据以及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2.6 g·kg-1、56.9 mg·kg-1、18.0 mg·kg-1、151.6 mg·kg-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提高了17.8%、16.1%、168.7%、2.2%,说明土壤肥力状况得到了改善;苹果园化肥施用量由关中向陕北呈递减趋势,三个生态区施肥量均表现出氮肥偏高,磷、钾肥适中或偏低的现状,体现了农民普遍"重氮轻磷钾"的施肥习惯;全省苹果实际产量高低次序为关中灌区陕北高原渭北旱原;全省苹果园土壤养分盈亏状况总体上是氮、磷盈余,钾亏缺,氮素盈余196.5 kg·hm-2、磷素盈余205.5 kg·hm-2、钾素亏缺12 kg·hm-2,建议今后在苹果生产中适当增加钾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