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敏 《农村科技》2009,(5):40-41
随着滴灌棉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棉田生态条件和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发生新的变化。 一、发生规律 1.虫蛹调查 2007年冬季棉田越冬蛹为0.169头/米^2;2008年春棉田越冬蛹为0.071头/米^2,越冬死亡率为58%,越冬基数低于往年。  相似文献   

2.
1 农业防治 加大秋翻冬灌面积,推广无埂棉田,以减少越冬棉铃虫虫蛹量,实行人工捉虫挖蛹;麦收后及时灭茬,增加复播玉米种植面积,有效地压低各代棉铃虫虫蛹基数。  相似文献   

3.
正1棉铃虫危害寄主棉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蕾果危害,能取食的植物和农作物达250余种,阿瓦提县棉铃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番茄、葫芦瓜、向日葵等作物。2棉铃虫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阿瓦提县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5代。以滞育蛹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多在棉田、玉米田、小麦田、菜地等的土壤中作土室越冬,越冬深度一般存在2-5cm的深处,最深可达9-10厘米。每年4月20-25日的时候,越冬成虫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在其他作物上取食.摸清棉铃虫越冬蛹在不同作物田的分布量以及在生活史中最薄弱的阶段,结合农事操作,消灭大量越冬蛹,是综合防治棉铃虫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1棉铃虫危害寄主棉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蕾果危害,能取食的植物和农作物达250余种,我县棉铃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番茄、葫芦瓜、向日葵等作物。2棉铃虫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我县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个别年份为不完全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在4月20-25日左右越冬成虫开始羽化,每头雌蛾一般可产卵1000粒左右,多产在棉花上部嫩叶正面,蕾铃苞叶上,幼虫出壳后在附近嫩叶和小花蕾处取食,以后长大吐丝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春季灌水技术对甬优系列杂交稻种植区越冬代二化螟虫口基数的控制效果,在连续2年调查宁波地区甬优系列杂交稻种植区二化螟越冬虫口基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春季灌水技术对不同虫态二化螟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宁波各地区杂交稻田块的二化螟虫口基数显著高于常规稻种植田块,且每年3月的调查期内各调查点的虫态均为高龄幼虫。室内清水浸泡试验中,裸露的高龄幼虫连续浸泡90 d死亡率才达到100%,连寄主稻秆一同浸泡的则在浸泡后1 d就有40%~50%幼虫向水面以上转移,3 d 100%转移至桶壁的水面以上;蛹连续浸泡3 d死亡率达到100%。蛹期田间连续灌水5 d,灭蛹效果达到64.9%。  相似文献   

7.
我团 1996年种植棉花 2 667hm2 ,由于棉铃虫暴发 ,使棉花产量只有 2 73× 10 4kg,比 1995年下降 2 6.8%。一、1996年棉铃虫暴发原因主要是 :越冬蛹基数大 ,为 0 .4~ 1头 / m2 ,由于全团没有冬翻 ,使棉铃虫安全越冬 ;宽膜棉面积大 ,施肥量大 ,棉花生长势强、鲜嫩 ;气候条件适宜棉铃虫发生 ,4~ 8月降雨天数多 ,相对湿度比往年增加 2 0 %~ 40 %。6、7、8月平均温度均在 2 4℃ ,有利于棉铃虫生长发育。二、防治措施主要采取 :杨枝把诱蛾和灯光诱蛾 ;种植玉米诱集带 ;人工捕捉幼虫 ;挖蛹 ;冬灌 ;化学防治指标由原来百株幼虫 8头放宽到 15~ 2 0头等。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在喀什地区一年发生4代,又因为棉铃虫是杂食性害虫,寄主作物种类多,同时具有迁飞性和滞育性,给棉铃虫的预测预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年来伽师县植保站根据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发育进度、作物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预测棉铃虫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趋势,提前提供虫情预报,为做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农技推广》2009,(4):57-60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麦穗夜蛾幼虫越冬基数、越冬老熟幼虫基数、蛹及成虫基数,幼虫系统的调查方法、预测预报技术、虫情分级规范、防治指标及虫情信息发布。 本规范适用于麦穗夜蛾监测调查和预报。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大名县不同区域美国白蛾越冬蛹的有虫株率和存活基数,分析影响美国白蛾越冬蛹生存的环境因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寄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研究,初步明确了棉铃虫对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安徽省淮北棉区棉铃虫主要寄主作物种类以及农田生态系棉铃虫在各种寄主上的数量分布,研究结果还表明,棉铃虫取食不同寄主后,其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两年两地对草地螟越冬基数、化蛹羽化进度调查以及对成虫动态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2008年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部分旗县草地螟越冬幼虫分别范围广、虫茧基数高,其中在杭锦旗越冬虫茧最高密度达240头/㎡;2009年商都县越冬虫茧平均密度达86.8头/㎡,活茧密度为46.8头/㎡,是历年的7.2倍.根据越冬基数、春季降雨量以及蜜源作物推断,2009年草地螟幼虫发生危害严重,但实际结果越冬代成虫蛾量比较大,不同地区蛾峰、蛾量有些差异,幼虫发生危害普遍较轻,因此,需进一步探索影响草地螟预测预报的因子,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是一种分布广泛,并且对农作物有巨大危害性的害虫,若不加以控制容易造成大面积危害乃至作物减产。为了有效防治棉铃虫害,该文对乌拉特后旗棉铃虫危害特点及实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介绍了当地采取的清理田园降低蛹虫基数,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诱集驱虫,农药、生物、人工防控技术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希望为今后棉铃虫的防治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永年县1980年~1993年棉铃虫田间调查资料,分析出越冬后活蛹量与二代棉铃虫卵量的相关关系,从而推导出以越冬后活蛹数预测二代棉铃虫卵发生量的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检验,估测相对误差在5%以下,比常规预测值,其准确度明显提高。并可提前二个多月及早报出,对棉花除虫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冬眠的害虫,虽不再为害作物,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较大。据调查,消灭一只越冬棉铃虫的蛹,相当于来年消灭300~500头幼虫;消灭一头蚜虫,相当来年消灭1500~2000头蚜虫;消灭1只粘虫的幼虫,相当来年消灭3000头左右的幼虫。因此,抓住冬季有利时机除虫。 1.深耕 把蝼蛄等地下害虫翻到地面冻死,还可破坏棉铃虫、粘虫、麦叶蜂等害虫的蛹室和蝗虫的巢穴,改其方位,阻止羽化或孵化。深耕以秋末冬  相似文献   

16.
棉花大群体小个体抗逆栽培示范区棉田内棉铃虫越冬蛹量比邻近棉花常规栽培区减少60.1%,玉米、大豆、绿豆及辣椒田内越冬蛹量也分别减少38.1%,53.0%,16.4%和80.0%。北方半干旱棉区连年大面积推广棉花大群体小个体抗逆栽培,可能会逐年降低生态区内棉铃虫越冬基数和发生量。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 ,整理出防治棉铃虫的四个最佳办法。一是多种中早熟品种 ,早收早翻地 ,即秋耕冬灌。结果表明 ,秋耕冬灌和带茬冬灌棉田比未秋耕冬灌成虫减少 3~ 4倍 ,幼虫减少 3.4~ 3.8倍 ,无埂棉田比有埂棉田百株幼虫减少 80倍。二是加大诱蛾力度 ,即用杨树枝把、性诱剂及高压汞灯诱蛾 ,经统计 ,1997年杨枝把诱蛾 148× 10 4头 ,性诱剂及高压汞灯分别为 34× 10 4头及 70× 10 4头 ;1998年杨枝把诱蛾 435× 10 4头 ,性诱剂及高压汞灯分别为10 0 0 0头及 90 0 0 0头。杨枝把诱蛾量大 ,成本低。三是冬春季铲埂除蛹 ,代代挖蛹 ,彻底消灭虫源 ,在上冻之前或在春季化冻后 ,对棉田、玉米、麦子、菜地、果园、苜蓿地的直埂、毛渠、斗渠进行挖蛹。根据调查 ,一代幼虫在菜地、苜蓿地化蛹。进行一次群众性挖蛹活动 ,以降低二代虫口数。根据二代棉铃虫幼虫期长达 18~ 2 0天 ,世代重叠 ,进行二次挖蛹 ,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 8~ 10天 ,在棉田、玉米田埂坡面的水位线上 10 cm左右挖蛹 ,以降低三代虫口数。挖三代蛹 ,降低越冬基数。四是化学防治一代虫 ,消灭虫源。在一代棉铃虫百株幼虫达 3~ 5头棉田进行化防 ,这时天敌少 ,且兼治棉蚜。  相似文献   

18.
冬季、粮、棉、菜、果的害虫潜伏在适宜的环境,进入越冬状态,冬眠的害虫,虽不再危害作物,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较大.据调查,消灭一只越冬棉铃虫的蛹,相当于来年消灭300~500头幼虫;消灭一头蚜虫,相当来年消灭1500~2000头蚜虫;消灭一只粘虫的幼虫,相当来年杀死3000头左右的幼虫.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20.
从棉铃虫蛹的越冬方式、棉铃虫蛹的越冬温度以及棉铃虫越冬几个阶段的特点,探讨了秋耕和冬灌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并对博州秋耕冬灌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