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F_1优势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增产、稳产和改进品质的重要途径.水稻尤为如此,因为全世界54%的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20%~30%。杂交水稻的成功,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1964年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株。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崖县南红农场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为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我国成功实现籼稻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籼型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商品化利用的国家。至1999年我国杂交稻累计种植2.5亿hm2,增产粮食3.7亿t,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 育种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研究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1 三系新质源发掘和不育系选育野败型不育系育性稳定,可恢性好……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系统查询广西25年来水稻育种成就的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广西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生的原因,探讨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花生优质育种的研究进展及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简述了花生的主要化学成份及其品质评价标准,综述了优质花生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对品质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分析,对花生优质育种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7.
8.
9.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向廖伏明,罗闰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125)自我国1970年首次发现野败(即WA)后,经全国各地协同攻关,迅速开展了大量的测保和测恢工作。1972年,采用连续回交的办法育成了二九矮4号A、二九南1号A……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包括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内,约占世界总数40%的人口,其主要营养来源于水稻.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贵州省已经实现的水稻12t/hm^2超高产典型田块,在分析自然条件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现有杂交稻组合高产个体,群体变化数量、质量及有关生理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提出了贵州水稻育种目标是12.5-13t/hm^2,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拓宽遗传基础,利用优良基因资源,创造新种质、新材料,改良现有品种(组合)的株叶型结构及源--库--流关系,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花卉育种是花卉业发展的基础。不断成熟的基因工程技术解决了传统育种工作中不能突破的问题,其优点在于可有目的地改变花卉的某一性状而不影响其它性状,并缩短育种周期,为花卉的性状和品质改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近年来,花卉基因工程育种一直是花卉育种研究的热点。目前的花卉基因工程已在植物花期、花色、花型、株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与花卉基因工程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同时简单评述了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转sck高代稳定纯系水稻亲本进行杂交配组,并对所获得的组合及C162S01、C162S02亲本的农艺性状进行考察。与相应非转基因对照相比,C162S系列组合在株高、剑叶宽、千粒重较多组合出现变异,其余性状则只是有的性状、与个别母本组合出现显著变异,且C162S-1、C162S022株系所配组合变异规律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C162S01、C162S02除有效穗数、单株粒重无显著变异外,其他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异;M81S、D62AS系列组合,也只是少数性状且为极少数组合变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虽然1926年美国科学家Jones就已提出了水稻杂种优势现象,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水稻的杂交优势才被大面积应用,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一大批科学家在实践中突破重重障碍,先后创立了"三系法"、"两系法"和超级稻的育种理论,从而使我国的杂交水稻育种基础理论和生产利用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在"总体供应平衡,丰年有余"的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