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茶结缘     
我爱喝茶。但这个嗜好是在年近而立时才开始染上的,可谓后知后觉,起步甚晚。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此前就不喝茶。只是说起初的所谓喝茶,多半只是为了解渴,还当不得一个“品”字。我的家乡天津并不产茶,但客来待茶的习俗还是挺“正统”的。家家都备有一个大茶壶,冬天时天冷,怕茶凉了,就在茶壶外头做一个大棉壶套。家里来了客人,奶奶就会从那只旧茶叶罐儿里抓一把茶叶,用滚开的水沏上,还要把壶盖盖上“闷”一阵儿。京津地区都爱喝花茶,据说“闷”一下是为了让茶中的花香充分挥发出来。我之所以对那个大棉壶套印象颇深,是因为在我儿…  相似文献   

2.
广东茶楼为何不揭盅冲茶有机会到广东旅游、做客,如果登茶楼饮茶,您留心观察,便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茶楼的服务员不为茶客揭茶壶盖冲水,如茶客要添开水,必须自己动手打开壶盖,架在壶上,服务员一看见,就心领神会过来取走茶壶并添上开水。这一现象与其它地方...  相似文献   

3.
在喜迎祖国五十华诞之际,由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蒋蓉、汪寅仙、谭泉海、徐汉堂和吕尧臣联袂创制的紫砂陶艺精品《跨世纪壶》在陶都江苏宜兴出炉了,目前正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99江苏陶艺展”上展出。此壶壶嘴作“2”字,三只壶脚由三个“0’’所组成,合为2000年。壶嘴又作成龙头样,以示2000年为龙年。壶盖顶端为“世纪”两字。壶体上凌驾着一个大半个圆形的提梁,含意跨越世纪之意。壶盖边上连续刻上一圈不同篆书的“禧’字,以表“千禧之年”的兆头。这只壶的底部刻有六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姓名。整个一只千禧壶浑…  相似文献   

4.
(一)白鹤沐浴(1)洁具涤尘当在先,谓如白鹤沐清泉。孟臣壶(2)上水经过,杯有若琛(3)浴后编注:(1)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2)孟臣壶:乌龙茶具,来自人名。史载明天启年间宜兴著名制陶师叫惠孟臣,他精制的紫砂茶壶落有“孟臣”款,茶人遂习惯称为“孟臣壶”。(3)若深杯:亦来自人名,史载“若深所制茶杯”形美质佳。(二)观音入宫(1)茶名雅号铁观音,品种优良环宇闻。问得入宫茶几许?常规容量五公分。注:(1)观音入宫(投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公分。(三)高山流水(…  相似文献   

5.
茶诗话(续)深圳商报侯军寒夜客来茶当酒一羽先生在《茶话》中,曾提到一位宋代诗人,说“他一生写了多少诗已不可考,但如今大家熟知的仅剩了如下名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确,正是沾了这句茶诗的光,后代茶客们才知道宋时曾有一位诗家名叫杜耒,...  相似文献   

6.
闲来喝杯散文茶四川沪州市长江起重厂詹永祥茶客喝茶就像文人著文章,大抵是有体载区分的。一般说来,因解渴而吃一盅老茶就好比是一篇叙事小说,浓浓一大杯中药般的茶汁,却喝得十分的完整,且有情节有高潮:其牛饮之前,先“噗噗”吹开浮于水面的茶沫,将盅猛倾,喉节一...  相似文献   

7.
茶圣陆羽不仅一生与茶结缘,嗜茶如命,用毕生精力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而且还遍尝名水,挖井品泉,至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名泉尚有遗存。陆羽的故乡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镇)北郊有古官池。池边高台上的陆羽亭下有一块八边形的巨石镶嵌于地,上刻品字形的三个井口,俗称三眼井。陆羽少时曾在此汲水煮茶,开始了他一生品泉、习茶的生涯。后因唐德宗李适曾诏拜他为“太子文学”而不就,所以人又称他“陆文学”,三眼井又名“文学泉”、“陆子泉”。泉水冬暖夏凉,晶莹洁净。更奇异的是泉水入杯,高出杯沿却不溢。用它泡茶,可使茶…  相似文献   

8.
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其源于台湾七十年代中期人们思乡、怀旧之风,也有人谓之受“日本茶道”的影响。其实,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茶馆,唐时称“茗铺”。《封氏闻见记》记载“城市多开茗铺,煮茶卖之……。”《太平广记》卷,有“ 于茶肆”(《河东记》)。《梦粱录》载“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宋人《清明上河图》名画卷中也出现茶肆,唐宋时还有称“茶坊”、“茶楼”、“茶邸”、“茶居”等等,茶馆之名始称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清代也惯称茶馆。老…  相似文献   

9.
走进敦煌茶艺馆,书画屏中坐品茶。屏上墨香壶里泡,画中紫藤杯里爬。一杯在手,细品慢呷。品春雾的韵味,品仙泉的甘滑,品世态的炎凉,品风雨的飘洒,品乡土的醇厚,品季节的变化……茶到唇喉清积垢,茶入愁肠愁尽刷。把历史泡进茶里,一壶浓茶一席话。茶一口口品话一串串拉。茶情不淡,神思迸发。紫壶虽小容量大,能装下唐、宋、元、明,能装下亚、欧、非、拉。敦煌茶艺馆品茶@关样  相似文献   

10.
茶在风俗相、方言相通的台湾和闽南、粤东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称茶为“茶米”。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并且有约定俗成的茶礼:客来敬茶不论你走进富裕之家还是贫困之户,茶对于来客是必不可少的。“请喝茶”、“喝两杯再说”,是当地人的口头禅。斟七分茶斟茶时,手要放得很低,茶壶伸到杯中几乎近杯底,谓之“高冲低斟”。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茶杯斟满,到七分满就行,名曰“七分茶,八分酒”。如斟过满会被认为欺客或会烫伤茶客的手。摆三杯茶品茶时,茶盘只摆三只茶杯,叠起可含口中而不露。当地有句俗语:“茶…  相似文献   

11.
漫话武夷清源茶饼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武夷清源茶饼,亦称武夷茶饼,产自武夷山清源岩(非泉州清源山),其主要原料是武夷乌龙茶(占原料三分二),配以祖传制茶饼中药44味(占原料三分一),依古法炮制,武夷清源岩制成茶饼后,运抵泉州城内倪鸿记茶店销售,是...  相似文献   

12.
茶楼话旧     
茶楼话旧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陈松年往事如烟。在这过眼烟云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茶馆。按我的年龄,我没有机会做"老茶客",偶然进去喝壶茶,已是解放后面目改观的"茶馆"了,与我儿时记忆已很不一样了。提到那时的茶馆实际上是和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在父亲...  相似文献   

13.
茶乡风情     
一、茶客初春时节,我受别人委托,因事出差安徽六安县洽谈购茶事宜。为了便于业务联系,我来到县城郊区的一们朋友家。说也巧,朋友外出不在家,女主人曼花热情接待了我。那天,因为下着靠罪的春雨,天气带着几分寒冷的凉意。曼花女士招呼我进屋后,还没等我落坐,她便搬来一个小四方寝桌,双手捧一壶泡好的热茶,倒满一杯,递给我说:“天怪冷的,先喝杯茶取取暖。”她开口带笑,笑有酒窝:“一方风土一方情,到我们六安农家作客,先喝茶,再品茶,不然就是不礼貌!”我呷了几口茶,茶味有些浓烈,我说:“这茶好香呀!”曼花笑着对我说:…  相似文献   

14.
茶痴     
茶痴茶痴是位老茶农。他说:“不讨老婆可以,不种茶不行。”一辈子,他不知种过多少株茶,从这山种到那山。队里给他的菜地,他划出一片种茶。村里包给他的一片荒山,他全部开垦种茶。责任田常年缺水,他索性改作茶园。他一生只认准种茶。他一生没离开过茶乡。平日有事没...  相似文献   

15.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06,(2):189-191,213
茶人定义 2003年10月,当笔者决定与钱时霖先生合著《中华茶人诗描》时,便一直在思考茶人的定义。笔者以为,茶人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统称,各行各业的爱茶者均可称为茶人,历代为茶产业、荼文化作出贡献和有所建树的前辈和长者,是当之无愧的荼人。茶人中懂得茶之诸法、树茶学丰碑的陆羽尊为茶圣,至今无人超越;超然物外连饮七碗品得茶趣的卢仝类人物皆为茶仙;从事茶业科技、教学、文化的有院士、博导、博士、专家、学者、作家、画家、壶艺家;还有茶商、茶农、茶客等等,足见茶人之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6.
陈曼生、杨彭年和“曼生壶”文物出版社姚敏苏紫砂壶是一种雅玩。历代文人嗜壶、玩壶的不少,但是要讲究真正玩出名堂,载入史册的,却没有一个人比得上陈曼生了。陈曼生生活在清代乾隆三十三年至道光二年(17681822年),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他跟紫砂壶,真...  相似文献   

17.
茶有两大功能,一是功利性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质基础。茶能清甘怡人,提神减疲,抗病除害,延年益寿。二是清赏性功能。清赏茶也是一种精神性功能。清赏茶是一种精神享受,与品题一幅名画,欣赏一首名诗,并无大异。甚至茗茶与诗画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唤人扫壁开吴画,对客临轩试越茶”(苏轼)“闲吟茗花熟”(权德舆)“若使无诗味也枯”(沈周),若使无诗,茶也减味了。  相似文献   

18.
<正>古风似墨染,一缕茶香入坦洋。来到福建省福安市农垦集团(以下简称“农垦集团”)坦洋茶场,时光仿佛倒流,青砖黛瓦的老茶坊,沧桑斑驳的知青楼,古朴静谧的茶博馆,青苔遍布的老石墙,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游茶园步道,闻茶海花香,听茶林鸟鸣,观红茶历史,学非遗技艺,悟茶艺茶道,品一缕茶香……坦洋茶场是一家专业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的国有加工企业。自1958年建场以来,作为坦洋工夫红茶最专业生产基地,无论在坦洋工夫红茶的文化传承,还是在技术创新发展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神农尝百草而发现了茶到现在,中国人对茶的认知已经延绵了6千年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茶文化热渐渐兴起,随之复兴的还有茶艺。“茶艺”是个新名词,古书中有“艺茶”一词的记载,意思却为种茶、做茶之技术。现在的“茶艺”,源于中国“古茶道”,在唐代兴起后,于宋、元、明、清各朝,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茶艺,就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品好一杯茶的艺术,即是关于泡好一壶茶与品好一杯茶的技能和艺术。∞,茶艺表演,是可以在舞台或特定场合表演的茶叶冲泡技艺和品饮艺术,既是技术的成果又是艺术的作品,以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不同茶类的冲泡和品饮,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茶艺表演的作品编创中,要综合考虑茶艺的技术含量和艺术美感,即冲泡技艺的技术要求和表演过程的美学意境。因此,编创一个好的茶艺表演作品,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是否紧扣主题和具有审美价值:物质要素(茶的品质特点、水的品质要求、茶具的配套与选择)、意境与主题要素(环境要求、茶席布置、背景音乐)、茶艺程式要素、茶艺师素质要素、茶文化内涵要素。2010年第四届“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之个人赛冠军作品为《玉茶言德》,现以该作品的编创构思与实践体会实例,谈谈茶艺作品编创表演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正有兄弟俩合开了一家茶馆,哥哥负责经营、采购和招呼客人,弟弟负责挑水、烧水。由于用的是井水,烧的是柴灶,泡出的茶深受茶客的青睐,生意不错,茶馆经常是座无虚席。一天,天气很热,茶客太多,早上挑好的井水快要用完了,可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前来喝茶,弟弟想推掉这档生意,哥哥看看缸底,把水缸斜了一下,舀出半壶水,让弟弟先烧水沏茶待客,自己去挑水。这些茶客觉得这家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