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敏  关潇 《山西农业科学》2015,(2):229-232,243
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释放风险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种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棉花、玉米和水稻等大宗农作物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转基因作物环境释放安全评估提供指导,同时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食用安全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为了吸收国际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管理水平,本文首次在国内系统介绍了韩国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管理法规、机构设置和管理实践,总结了韩国转基因生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为什么要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答:一是转基因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生物安全和生物技术相伴而生,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2013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75亿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102倍,一些新基因、新性状、新方法、新产品不断出现,例如耐寒与提高养分利用率转基因作物、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等;安全管理也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的保障。2008年,中央1号文件宣布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作物及产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管理力度。转基因检测是转基因安全管理的技术保障,本文就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PCR、ELISA等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和饱受争议的话题。分析了近年来关于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评估的一些综述以及相关研究报道,总体来说,至今尚未发现可以证实转基因技术对人类健康、畜禽动物不安全的案例,少数对转基因食品有毒性的报道最后被证实是由于试验方法或统计方法的错误造成的。但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导致的环境风险评估就复杂得多,更难以评价,只能进行长期监测和预防。政府作为决策者必须对转基因作物建立科学的评价、监管体系,并使消费者增强对转基因作物的信任。展望未来,由于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安全转基因技术"有望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转基因作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转基因育种技术发展现状。认为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转基因品种的逐渐面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新组合、新性状及其潜在危险性还缺乏足够的预见能力。因此,对转基因品种的选育到成品化生产进行全程安全性评价和监控管理,是确保人类和环境的安全、促进转基因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进而指出了生物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检测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监管和标识管理的重要支撑,可有效防范未经安全评价和品种审定的转基因作物非法扩散,保障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检测技术也在朝着快速、简便、高通量、自动化等方向发展,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运用并在监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几种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归纳了转基因作物检测存在的新问题,为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连年攀升,仅2003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较上年就增加了15%,美国加工食品中60%~70%含有转基因作物的成分(GEO—PIE,2003)。进入21世纪,随着媒体对番木瓜事件、蝴蝶事件、星联玉米事件,以及基因漂移等问题争论的深入,一些批评或仅部分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更加怀疑转基因生物是否能够得到一种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管理。然而,根据美国农业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近20名专家对美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美国转基因安全管理总体上是好的,符合目前转基因产品研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自198 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世界上约有12 0多种转基因作物新品种,进行了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几年间就增长了几十倍.与此相伴而来的是,对基因工程潜在风险的广泛争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广泛地释放到环境里,渗透到人类生活中.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生物安全管理专家指出,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影响不容忽视.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导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应用面积只占世界的1%,并且只是转Bt基因抗虫棉,这是由于我国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估研究相对滞后所致。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存在一些人类不曾食用过的基因,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应用能否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安全性评估的两个方面。生态评估是估测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及种子扩散能否形成遗传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转基因作物本身或近缘种能否成为超级杂草;以及对非目标生物的风险。评估新产品能否导致食品的致敏性,以及转基因作物花粉的致敏性是转基因产品对人与动物健康是否有害评估的重要方面。应深入开展安全性研究,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实际的评估程序和手段,使转基因安全性将不再是制约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食用安全评价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前重要的评价内容,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评价,农业部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制定了我国的<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评价内容涵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组织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里的所有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伟  张中保  陈亚娟  魏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50-4251,425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地增长,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对全球的经济、社会、环境起了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400万hm2的发展中大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同样对经济、社会和环境起重要作用。文中对中国转基因作业产业的现状及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未来的发展中,要加强转基因作物研发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形成和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转基因作物产业体系;强化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完善生物安全评价体系和转基因作物的科普工作。中国做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不仅能保障粮食安全,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作物的利用与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应用面积只占世界的1%,并且只是转Bt基因抗虫棉。这是由于我国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估研究相对滞后所致。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存在一些人类不曾食用过的基因.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应用能否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安全性评估的两个方面。生态评估是估测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及种子扩散能否形成遗传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转基因作物本身或近缘种能否成为超级杂草以及对非目标生物的风险。评估新产品能否导致食品的致敏性,以及转基因作物花粉的致敏性是转基因产品对人与动物的健康是否有害评估的重要方面。应深入开展安全性研究,尽快完善适合中国实际的评估程序和手段,健转基因安全性将不再是制约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作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我国生物能源与能源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表明我国生物能源以及能源作物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技术储备、产业规模和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发展能源作物应充分考虑能源作物的经济效益问题、环境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以促进能源作物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  苏军 《福建农业学报》2006,21(4):384-388
随着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境和高产优质的转基因水稻从实验室逐渐走向开放环境,转基因水稻可能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我国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转基因漂移及其生态风险,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及转基因水稻本身杂草化风险等方面,旨在为转基因水稻的生物安全研究和转基因水稻商品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而转基因作物的检测评价技术是判定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的关键。笔者综述了当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检测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重点阐述了非目标的组学技术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转基因作物的非预期影响的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环境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一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二是基因逃逸问题;三是转基因作物生存优势的影响。但是,种植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农药对人畜的伤害,可以进行保护地耕作,可以利用转基因作物消除环境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为此,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利用采取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对其过程要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转基因作物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GM)作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并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之一,但最近放缓了推进的步伐。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一直持积极态度,对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扶持政策,然而,公众舆论对人类健康、经济效益和环境的过度担忧,逐渐表现出反对转基因生物的倾向。转基因推广应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缺少沟通、不同管理部门对转基因生物缺乏有效的监管、对采用先进技术态度模糊、媒体的多变和不实报道,以及全球反转组织的干扰。本文讨论了这些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由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和植保(中国)协会联合主办的农业生物技术媒体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多位科学家就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转基因作物产品的安全性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