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献晓 《畜禽业》2000,(1):38-39
维生素K是一种相对稳定性较差的添加剂,正确使用相应剂型对合理发挥其应有作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六合维生素糖丸是我厂的老产品,其维生素A含量测定方法(以下简称旧法)是先把糖丸研细,加入环己烷溶解提取,然后按中国药典一九七九年二部版附录第76页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3.
虹鳟鱼饲料的研究1920年始于美国,由菲利普等在科罗拉多孵化场进行,试验结果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1956年他们汇集过去的成果,提出了虹鳟鱼饲料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组成,并提出了使用硬颗粒饲料。1957年他们研究出了虹鳟鱼的全价人工颗粒饲料配方。在此基础上美国首先于1958年实现虹鳟鱼配合饲料商品化。日本于1962年正式生产适合日本国情的虹鳟鱼配合饲料。原苏联是以全苏河湖渔业研究所的研究为  相似文献   

4.
在翘嘴(Culter alburnus)鱼种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抗坏血酸含量为0 mg/kg、25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的包膜维生素C(Vc),制成7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71±0.11)g的7组翘嘴鱼种8周,每个实验组包含3个重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Vc饲料的实验鱼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Vc添加组(P<0.05)。饲料中Vc添加量为0~50 mg/kg时,对鱼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鱼体增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不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0和25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饲料中Vc不同添加量对肝体指数和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胰脏抗坏血酸含量在Vc添加量≤100 mg/kg时,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P<0.05),但高于此添加量时,则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不再随添加量的上升而有显著变化(P>0.05)。分别以鱼体增质量和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为指标,经折线模型(Brokenline model)回归分析求得翘嘴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3 mg/kg和97 mg/kg。[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06-112]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3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3(vitaminD3,VD3)又名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是畜禽重要的必需维生素之一。本文就VD3促进动物体钙、磷的吸收,提高免疫机能和繁殖性能,以及改善畜禽肌内嫩度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_3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有超  程茂基 《畜禽业》2006,(16):20-22
维生素D3(vitaminD3,VD3)又名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是畜禽重要的必需维生素之一。本文就VD3促进动物体钙、磷的吸收,提高免疫机能和繁殖性能,以及改善畜禽肌肉嫩度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柳声赞  罗智 《水产学报》2024,71(2):029602-1-029602-13

维生素D3是水产养殖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产动物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3,主要通过食物获取。为了深入解析维生素D3调控水产动物糖脂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2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水产动物对饲料维生素D3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维生素D3吸收、转运和代谢机理,以及维生素D3调控糖脂代谢的机制。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水产动物维生素D3营养生理、代谢和对糖脂代谢的调控,但仍有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重点需制定统一的 水产动物维生素D3需求量评价标准,加强维生素D3对水产动物糖脂代谢及机制的研究,从而为水产动物维生素D3营养的精准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研究维生素D3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维生素D3的最适需求量。配制维生素D3含量分别为707、1254、1740、2513、4519和8671 IU/kg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95±0.05) g的许氏平鲉幼鱼,8周后进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48 h。研究表明,随着维生素D3含量的增加,许氏平鲉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上升后下降,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显著下降,707 IU/kg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全鱼粗脂肪和肌肉粗脂肪随维生素D3含量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在4519 IU/kg组有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脊椎骨粗灰分和钙含量显著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补体3 (C3)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2513 IU/kg组有最大值,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和钙离子含量(Ca2+)呈增加的趋势,磷(Pi)和补体4 (C4)含量不受维生素D3含量的影响(P>0.05)。攻毒后,T-AOC及MDA、C3和C4含量显著增高,肝脏和头肾HSP70、MYD88、IRAK4、TRAF6和TLR2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以W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为(20.95±0.05) g的许氏平鲉幼鱼维生素D3的需求量为2 223.45 IU/kg饲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酪蛋白和脱脂豆粕为蛋白源,糊精为糖源,玉米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的半纯化饲料为基础饲料,研究维生素D3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维生素D3共设0,100,200,500,1000,2000,3000 IU/kg 7个添加梯度,每一梯度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60尾初始体质量(3.86±0.34)g的草鱼,在(26.9±3)℃的流水系统中养殖8周。结果显示:维生素D3对草鱼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血清钙浓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照组和添加100 IU/kg维生素D3的试验组中,草鱼幼鱼的粗灰分显著低于其它试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全鱼钙磷含量、血清磷离子浓度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根据维生素D3对全鱼钙磷含量的影响,草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D3适宜的添加量为1000 IU/kg。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3是水产养殖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产动物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3,主要通过食物获取。为了深入解析维生素D3调控水产动物糖脂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2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分水产动物对饲料维生素D3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维生素D3吸收、转运和代谢机理,以及维生素D3调控糖脂代谢的机制。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水产动物维生素D3营养生理、代谢和对糖脂代谢的调控,但仍有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重点需制定统一的 “水产动物维生素D3需求量”评价标准,加强维生素D3对水产动物糖脂代谢及机制的研究,从而为水产动物维生素D3营养的精准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实验设计了6个不同维生素D3水平(0,1 000 IU·kg−1,2 000 IU·kg−1,4 000 IU·kg−1,8 000 IU·kg−1,100 000 IU·kg−1)的等氮等能饲料(组1、组2、组3、组4、组5和组6)来研究斜带石斑鱼对维生素D3的需求量。结果显示,摄食组3饲料的斜带石斑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3不影响石斑鱼的肥满度和肝体比,添加量大于2 000 IU·kg−1时,石斑鱼肠系膜脂肪和脏体比随着维生素D3水平的升高而降低(P<0.05)。鱼体肌肉和全鱼中蛋白含量随着维生素D3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维生素D3添加量低于2 000 IU·kg−1时,石斑鱼骨骼中钙(Ca)、磷(P)含量与维生素D3的添加量呈正相关。以增重率以及骨骼Ca、P含量为指标,斜带石斑鱼幼鱼实用饲料中维生素D3的适宜添加量为2 000 IU·kg−1

  相似文献   

12.
渠乐明 《畜禽业》2007,(2):17-19
<正>作为软破蛋发生的原因有生理的,营养的,环境的因素,再者对产蛋鸡来说,随着日龄的增加,伴随着蛋壳厚强度降低,破蛋的发生增加,养鸡的损失也增加。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K3对草鱼生长、体成分和凝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酪蛋白和脱脂豆粕为蛋白源,糊精为糖源,玉米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的半纯化饲料为试验饲料,研究了维生素K3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成活、生长、体成分、血清中钙磷含量及凝血时间的影响。试验饲料中的维生素K3共设7个添加梯度,分别为0,0.5,1.0,2.0,5,10,20mg/kg,每一梯度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初始体重3.5g左右的草鱼,在(25.0±3.0)℃的流水系统中养殖11周。结果表明:维生素K3对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体成分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维生素K3对血清中的钙磷浓度也无显著性影响;凝血时间显著性受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影响,饲料中缺乏维生素K3会延迟凝血时间。对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和草鱼凝血时间进行折线回归分析表明:草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K3适宜的含量为1.9mg/kg。  相似文献   

14.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糊精为糖源并添加氨基酸混合物配制精制基础饲料,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醋酸酯使饲料中的维生素A含量达到0、1 000、2 000、4 000、8 000和16 000 IU/kg(实测含量为245、1 005、1 835、3 781、7 583和15 273 IU/kg),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料1~6).以花鲈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实验,探讨精制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对花鲈生长和血清学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维生素A组(饲料1)饲料的花鲈在养殖后期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并出现眼球浮肿、膨胀、鳍基充血以及鳃盖扭曲等维生素A缺乏症,而在其他维生素A添加组(饲料2~6)并未出现类似症状.体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不同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体脂肪含量,但对蛋白质和水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花鲈血清指标分析表明:饲料添加维生素A含量会显著增加花鲈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但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采用折线模型,当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1 934.8 IU/kg;当以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时,花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为3 546.6 IU/kg.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维生素D3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1)、250(D2)、500(D3)、1000(D4)、2000(D5)、3000(D6) IU/kg的维生素D3(实测值:95、334、570、1076、2063、3081 IU/kg),制作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43±0.14) g仿刺参幼参56 d。结果显示,1) 维生素D3对仿刺参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D1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3、D4、D5组肠体比(IWR)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但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 维生素D3对体壁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粗灰分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D5组达到最高值;羟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达到最低值;维生素D3显著提高了体壁Ca含量(P<0.05);体壁维生素D3的沉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Mg含量呈上升趋势,D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e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D5、D6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Mn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随着维生素D3添加量的增加,肠道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一元二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初始体重为15.43 g的仿刺参对维生素D3的最适需求量为1587.5 IU/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锌源以及锌水平与维生素 D3 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胴体微量元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选取体重为(25.86±0.13) g 的草鱼 600 尾, 实验分为 8 个处理(每个处理 3 个重复, 每个重复 25 尾), 随机分到 24 个 900 L 的水族箱中。本实验采用双因素设计, 添加了 2 个水平(1000 IU/kg 和 2000 IU/kg)的维生素 D3, 每个维生素 D3 的水平下, 添加 3 个水平的(0、25 和 50 mg/kg)蛋氨酸锌, 另外在 2 个维生素 D3 的水平下, 添加了 25 mg/kg 的七水硫酸锌, 配制 8 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 投喂 8 周。8 个处理组依次命名为 1000D/Zn0 (1000IU/kg VD3+0 mg/kg 锌)、1000D/ZnS25 (1000 IU/kg VD3+25 mg/kg 七水硫酸锌)、1000D/ZnM25 (1000 IU/kg VD3+ 25 mg/kg 蛋氨酸锌)、1000D/ZnM50 (1000 IU/kg VD3+50 mg/kg 蛋氨酸锌)、2000D/Zn0 (2000 IU/kg VD3+0 mg/kg 锌)、2000D/ZnS25 (2000 IU/kg VD3+25 mg/kg 七水硫酸锌)、2000D/ZnM25 (2000 IU/kg VD3+25 mg/kg 蛋氨酸锌) 和 2000D/ZnM50 (2000 IU/kg VD3+50 mg/kg 蛋氨酸锌)。结果显示: (1) 饲料锌水平与维生素 D3 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草鱼增重率(WG)、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P<0.05)。1000D/ZnM50 组 FCR 最低, PER 最高, 1000D/ZnM25 组相比于 1000D/ZnS25 组, FCR 显著降低, PER 显著提高(P<0.05)。2000D/ZnM25 组的 WG 显著提高 (P<0.05), 2000D/ZnM25 组 PER 显著高于 2000D/ZnS25 组, FCR 显著低于 2000D/ZnS25 组(P<0.05); (2) 饲料锌与维生素 D3 对草鱼胴体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和钙均无交互作用(P>0.05)。2000 IU/kg 维生素 D3 组草鱼胴体铁和钙的含量显著高于 1000 IU/kg 维生素 D3 组, ZnM25 和 ZnM50 组草鱼胴体铁含量显著高于 Zn0 组, 锌的含量随着蛋氨酸锌的水平增加而增加, ZnM50 组草鱼胴体锰含量显著低于 Zn0 和 ZnM25 组(P<0.05); (3) 饲料锌水平与维生素 D3 对草鱼肝脏 CAT、SOD、AKP 和 LZM 活性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 锌源与维生素 D3 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 LZM (P<0.05)。2000D/ZnM25 组草鱼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 活性显著高于除 2000D/ZnM50 组外的其他组, MDA 含量显著降低, 2000D/ZnM25 组相比于 2000D/ZnS25 组, CAT、 AKP 和 LZM 活性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 饲料中锌与维生素 D3 的交互作用显著改善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本研究条件下, 添加 25 mg/kg 的蛋氨酸锌和 2000 IU/kg 的维生素 D3 更有利于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 且蛋氨酸锌在生长、饲料利用、胴体微量元素含量和抗氧化方面要优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变化及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它们的影响,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分析了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变化特点。结果显示: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在整个早期发育中均呈"下降-上升"趋势。从受精卵到外源营养期,葡萄糖组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且从原肠中期到内源营养期,葡萄糖组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总胆固醇含量从原肠中期到混合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C组载脂蛋白B和总胆固醇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甘油三酯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且载脂蛋白B含量从原肠中期到内源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外源营养期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含量从原肠中期至外源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固醇含量在整个发育中仅稍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参与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能量代谢和各器官、组织膜物质的构建,同时适宜水平的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溶液均能促进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中、东部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4年对福建中、东部沿海主要贝类养殖区8种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调查结果表明,贝类体内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0.6mg/kg,基本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GB18421—2001),质量状况较好。本文还对不同地区养殖的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以及国内外其他海域的贝类体内的石油烃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种贝类在不同贝类养殖区其体内的石油烃含量差异较大,这与其生活习性以及栖息场地环境条件受污染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定和评价2019年11月捕自海南省儋州市渔场的体质量191~218 g淡鳍兔头鲀Lagocephalus wheeleri、体质量205~233 g黑鳃兔头鲀Lagocephalus inermis和体质量187~227 g的暗鳍兔头鲀Lagocephalus gloveri肌肉的河豚毒素、重金属、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为3种野生河鲀的可食用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3种河鲀肌肉中河豚毒素检测均无毒,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暗鳍兔头鲀中水分含量达到79.77%,显著高于淡鳍兔头鲀(77.70%)和黑鳃兔头鲀(77.73%)(P<0.05);淡鳍兔头鲀(20.40%)和黑鳃兔头鲀(20.73%)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暗鳍兔头鲀(18.60%)(P<0.05)。3种河鲀肌肉的∑EAA/∑TAA为39.49%~41.07%,符合FAO/WHO模式在质量较优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河鲀肌肉的粗脂肪(0.20%~0.43%)含量较低,黑鳃兔头鲀和暗鳍兔头鲀肌肉的饱和脂肪酸(0.04%~0.15%)、单不饱和脂肪酸(0.01%~0.10%)和多不饱和脂肪...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获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细胞色素P450 3A(CYP3A)cDNA序列长1 849 bp,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542 bp,1个终止密码和含polyA信号3'UTR; ORF编码514个氨基酸,含信号肽(29 aa),2个跨膜螺旋区(23 aa,23 aa),血红素结合域(21 aa)和6个底物识别位点(SRSl-6);与其他脊椎动物CYP3A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60% ~ 92%.用实时定量PCR和分光光度计法分别研究了草鱼肾细胞系(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kidney cell line CIK)中利福平(rifampicin,RIF)诱导CYP3A基因表达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采用红霉素脱甲基酶活性法测定CYP3A的活性.结果显示,诱导组CIK细胞中CYP3A mRNA表达量在8最高,而CYP3A酶活在10h最高;CYP3A mRNA和酶活性与对照组均具显著差异性(P<0.05).CYP3A转录水平先于相应酶活变化表达,且转录水平表达显著高于酶活性,这很可能反映了RIF对CYP3A的诱导主要作用于转录水平而不直接作用于酶活,本研究旨为药物对CYP3A转录调控和活性调节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渔药代谢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