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7,21(4):428-433
从中华鳖病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垂死病鳖的肝脏分离到96-12-Ⅳ菌株,用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鳖,感染率100%,由感染发病鳖的肝脏到96-12-Ⅳ‘菌株,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与96-12-Ⅳ菌株的测定结果一致,鉴定为脑炎败血性黄杆菌。该菌通过血道传播,侵袭全身各脏器,使各脏器组织发生变质性病变,淤血,出血,呈败血症。选择14种药物以纸片扩散法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证实其中4种药物抑菌作用较强,用它们配制了鳖必康Ⅲ号,临床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台湾群体耶尔森氏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9,23(2):174-180
从中华鳖台湾群体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97-7-2C,97-9-2A‘,用这两种菌株人工感染10-15g稚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鉴定97-7-2C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7-9-2A’为结核耶尔森氏菌,这两种菌都会引起鳖败血症。  相似文献   

4.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6,20(2):120-124
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普通变形菌。  相似文献   

5.
鳖_穿孔病_病原菌及其免疫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宁 《水产学报》1998,22(3):234-239
从鳖穿孔病灶分离得到了CH-108菌株,经理化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环丙沙星对其有一定抑菌作用。回接感染均产生穿孔和粗脖子疾病。用CH-108菌株制成菌苗进行免疫拉种,可产生有效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病鳖肝脏,颈,腿部皮肤溃烂处分离得到菌株m-3,m-6,J-8,J-10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这四株菌为鳖皮肤溃烂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化反应的鉴定证明了J-8,J-10,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ira)M-3,M-6O为摩根氏菌(Morganellamorganii)。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温和气高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腐皮病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对中华鳖毒力最强的P-1菌株,经扩大培养制成灭活福尔马林菌苗(F-AH)及Span白油佐剂菌苗(Z-AH),对中华鳖进行了F-AH菌苗的1次注射、2次注射及Z-AH菌苗的注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受免疫组鳖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凝集抗体效价及脾脏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鳖,免疫保护力均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10.
查明广西南宁、贵港和桂平养殖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6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为有效防控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常规方法从患病山瑞鳖的心脏和肝脏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方法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细菌鉴定采用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PCR扩增法对菌株的溶血素基因(hemolysin gene,hly)、气溶素基因(aerolysin gene,Aer)、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cytotonic enterotoxin gene,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cytotoxic enterotoxin gene,Act)、黏附素基因(major adhesin gene,ahal)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erine protease gene,ahp)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患病山瑞鳖心脏和肝脏中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SRB125、SRB142、SRB143和SRB345,对健康山瑞鳖的平均致死率为97.50%~100.00%,是引起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A.hydrophila L3-5(KP716701)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相似性均达到99.9%;6种毒力基因共包含2种毒力基因型,在4株菌株中的分布为hly~+Aer~+Alt~+Act~+ahal~+ahp~+和hly~+Aer~+Alt~+Act~+ahal~+ahp~–各2株,来源于南宁的SRB143和桂平的SRB345菌株均缺失ahp基因。  相似文献   

11.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鳖来源健康鳖规格为4~200克由湖南长沙、汩罗的养殖场购入,在水簇箱中驯养一周后确认无病供实验用。1.2供试菌株及来源供试菌株—嗜水气单胞菌9605菌株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病害研究室从不明病因死亡的稚鳖体内分离并经常规细菌学方法进行鉴定。1.3菌种复壮将嗜水气单胞菌9605菌株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于28℃恒温培养24小时,无菌生理盐水洗菌苔,将菌悬液稀释成1×108cfu/毫升浓度,注射健康幼鳖0.5毫升/只,进行菌种复壮。1.4致病力试验1.4.1菌悬液的制…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鳖卵孵化中性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5个温度组,每组鳖卵100枚,分期前进行孵化。24—26℃时,孵出的雄鳖∶雌鳖>1,27—295℃时,孵出的雄鳖∶雌鳖<1。还探讨了温度和湿度对孵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典型病症为体表腹甲严重斑块状充血、甚至出血,体表某些部位出现溃疡,严重的会口鼻充血、流血,内脏肝、脾、肾肿大的病鳖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分析。从肝脏中分离菌株ARC090812,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及强力霉素中度敏感。致病性实验表明,半数致死量LD50为7.87×108CFU/mL。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对健康鳖均产生了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从而证实这两株菌株是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经对菌体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5.
中华鳖“烂颈病”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烂颈病”的中华鳖颈部组织逐渐变硬、坏死,呈化脓性溃烂;从典型病鳖颈部病灶上分离、提纯培养得到一株细菌,经细菌学鉴定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杆菌;该菌株对健康中华鳖进行人工感染,出现与自然病鳖基本一致的病理症状,接种健康鲫鱼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采取3g/m^3水体的漂白粉浓度全池泼洒及在饲料中添加丁胺卡那霉素15mg/kg鳖体重.d,连续用药5d后,能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烂嘴、烂脖子、烂爪』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目前对我所“烂嘴、烂脖子、烂爪子”病鳖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培养,菌种提纯、菌种鉴定、人工感染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研究,初步得知,该病的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经药敏试验确定其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丁胺卡那等敏感性较强。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用鳖:原发性病鳖及人工感染用鳖均来自本所,体重150~300克。2.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SS培养基、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以上培养基经分装,高压灭菌28小时培养过夜,无菌即可使用(SS培养基除外)。3.菌株:用无菌方法从患…  相似文献   

17.
对各种养鳖池中的水体进行细菌分离,共获得四种优势菌,经细菌学鉴定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和费氏枸椽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各水体中均存在此四种优势菌,且其对小鼠的毒力反应一致,24h内供试小鼠全部死亡。此四菌株亦可诱发中华鳖发病死亡,当感染菌数为5×107个/只,7d内幼鳖发病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有关光照对中华鳖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鞠波等[1]利用特制白铁皮盒作培育容器进行了补充光照对其稚鳖培养的试验,结论是补充光照组与黑暗组的稚鳖成活率、生长率和饲料系数近似。本试验用单光源和复光源在温室条件下对其幼鳖进行照射试验,确定人工光照对幼鳖的生长诸指标的影响,进而为温室稚幼鳖生长所需的补充光照条件提供依据。收稿日期:1998-08-2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96-06-05)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温室结构 温室棚架为圆钢架,呈拱形,其上下铺设2层塑料…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口咽腔溃烂综合症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出现口咽腔溃烂症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脾脏内分离出两种菌株990729、990804,用这两菌株人工感染100~150g健康鳖,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经细菌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鉴定990729为维罗纳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990804为布氏柠檬杆菌(Citrobacter braakii)。这两种菌都会引起鳖口咽腔溃烂,肝、贤、脾和肠明显病变。2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维罗纳气单胞菌对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和妥布霉素敏感;布氏柠檬酸杆菌对诺氟沙星、头孢三嗪和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群体DNA指纹分析中的RAPD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4种不同区域代表性群体黄河鳖、太湖鳖、台湾鳖和日本鳖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反应条件(如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对RAPD扩增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条件优化后(退火温度为38℃,循环次数为40次)有20个RAPD引物在4个群体中均有扩增条带,其中随机引物S105能将黄河鳖群体和太湖鳖、台湾鳖、日本鳖群体区分开;随机引物S327能将日本鳖群体鉴别出来;而随机引物S474可将台湾鳖群体与其他群体分开.由此表明,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优化有利于中华鳖RAPD鉴定技术的建立.本研究旨在为中华鳖的种质鉴定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