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农业科技》2014,(1):26-26
针对我国不同蚕区、不同饲养季节的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育种中心科研人员利用从家蚕种质资源筛选评价中获得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基因,成功培育出一对适合长江流域夏秋季及亚热带蚕区饲养的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并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3.
4.
本试验从病毒的致病力,蚕的感染抵抗性,蚕饲育技术三方面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较多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多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忽视地面消毒和地面用药的不当。该病之所以在中秋蚕期多发一与病毒的数量积累有关,二与所用蚕品种在中秋蚕期对该病的感染抵抗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掌握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能力,为挖掘具有特色的家蚕抗病材料及培育适应当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龄起蚕经口添食相同浓度病毒、逐日调查存活率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品系)进行BmNPV抗性评价和筛选;并通过接种后每日存活数、各发育时期存活率等指标分析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的抗性水平、发病死亡规律、不同抗性品种的发病死亡时期及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抗性差异.[结果]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抗BmNPV的品种有731、795、854B、872A、966B、B黄肉色茧、P50、山河B、选二甲白和竹印,感病品种包括955、242A、242B、963B、DW3、锦秀A、锦秀B、日、野乙和云夏A油.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首次出现死亡差异的时间截点分别是接种后96和48 h,二者相差48 h;部分抗病品种在秋季对BmNPV的抗性水平低于春季;同一家蚕品种A系和B系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大多数品种的抗BmNPV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其中P50为BmNPV抗性最强品种.对未知品种进行抗BmNPV测定时,可选择接种后168 h作为抗性评价的时间截点.  相似文献   

6.
家蚕品种871C×872C对BmNPV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蚕业研究所选育的家蚕品种871C ×872C进行了BmNPV攻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871C ×872C在同浓度添食病毒条件下,全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品种,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109,较对照品种提高了4,5个数量级,抗BmNPV能力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创1号(中棉所5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最新培育的短季棉新品种,2005年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于200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棉所50适宜于黄河流域棉区麦棉套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多抗玉米品种——黔玉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玉1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三交玉米品种,于2000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家蚕(Bombyx mori L.)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抗性为不完全显性,在常染色体上由主效基因控制,在性染色体上有微效基因的协同作用.抗BmNPV相关基因的研究,为生产上进行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RNA干涉(RNA interferenc...  相似文献   

10.
11.
鄂蚕 4号 (新华×九雪 ) 斑纹双限性秋用家蚕品种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选育 ,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蚕 0 0 2 -2 0 0 3。在武汉、襄樊、黄冈等地秋季饲养 ,主要指标超过或相当于黄鹤×朝霞。丝质净度 92 185分 ,茧丝纤度 2 4 5 9D ,解舒率70 2 2 % ,解舒丝长 810 5m  相似文献   

12.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抗性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个家蚕原种和2个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机率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主要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并具有偏父遗传现象。日本系统的品种的抗性比中国系统的品种强。  相似文献   

13.
14.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ie1 基因是BmNPVDNA复制的必需基因,其编码的IE1蛋白能够反式转录 激活杆状病毒早期基因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IE1蛋白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具体的功能,研究 通过PCR扩增BmNPVie1 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获得重组质粒pET32-IE1,经测序正确后, 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通过IPTG诱导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后,初步纯化收集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 兔,制备IE1多克隆抗体.应用制备的免疫兔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BmNPV 的IE1和IE0蛋白.免疫荧光结果同样显示IE1蛋白定位于宿主细胞核病毒复制中心.IE1抗体制备的成功为进 一步研究IE1在病毒感染家蚕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是彝良县蚕区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蚕病.在阐述该病的病症、病变、病程和病原的基础上,分析出该病的发生危害是蚕体蚕座消毒不严、病蚕及带病蚕沙处理不当等5种原因,并结合彝良县实际提出了建立健全消毒制度、隔离饲养加药物防治等4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06,(8):19-19
苏甘8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用9103×9405杂交选育而成的,于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三江1号(原代号北垦优97—9)水稻是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农业科研所以藤系144为母本、延粳1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10多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退化,原种云蚕7B×云蚕7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等育种方法将保存的云蚕7母种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新系统在品种抗性、茧层率及散对率等方面都优于复壮前系统,云蚕7B×云蚕7A的散对率降到10%以下,有效地对云蚕7母种及原种进行了复壮。  相似文献   

19.
王德生 《农技服务》2006,(12):18-18
阜花8号(原代号8619)是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以79-1为母本、77/13-16-1为父本,采用杂交和系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抗旱、耐瘠花生品种,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植株直立,株型紧凑,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叶片椭圆,株高  相似文献   

20.
追踪研究蚕体内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BmNPV)基因与蛋白,了解家蚕抗BmNPV的机制,对减轻甚至解除血液型脓病、促进桑蚕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家蚕抗BmNPV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对家蚕抗BmNPV的研究策略应是运用多种技术同时从DNA、RNA、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鉴定家蚕抗BmNPV基因或蛋白及其与抗BmNPV的相关性;再采用RNA干涉、转基因技术对家蚕进行基因操作,改变其对BmNPV的抵抗能力,确认这些基因、蛋白的抗病毒功能。另外,使用免疫组化、免疫共沉淀,ELISA等技术探索基因一蛋白、蛋白一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找到基因或蛋白的上、下游作用因子,解释清楚家蚕抗BmNPV的详细机制,为最终解除家蚕脓病危害、促进蚕业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