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型脓病在中、晚秋蚕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是桑蚕生产中最主要的致命病害之一。蚕患病到发病后期都表现出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及流脓汁等典型症状,常爬行到蚕匾边缘,坠地后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在眠前发病多呈不眠蚕,体壁紧张发亮,在蚕匾中来回爬动,4—5龄发病多为高节腹足乳白、中间环节肿胀拱起、血乳白。本病的病原是细胞核多角体病毒,以食下传染为主,但创伤传染发病率极高。  相似文献   

2.
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特征,从病原体的特异性等方面阐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和新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运朋 《农技服务》2014,(6):185-186
本文结合在贵州凤冈县农村环境下的家蚕新品种农村饲养试验中,对饲养环境等开展蚕病防治的具体实施情况,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发病特征,并提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家蚕血液型脓病主要是家蚕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属于亚急性传染性蚕病,又常常被称为细胞核型多角体病、脓病等,好发于3龄后,特别是在5龄中后期至熟蚕期前后,一旦发病,会导致家蚕数量和质量下降,给蚕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漂白粉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漂白粉是广谱消毒剂,对家蚕病毒、细菌和真菌都有消毒作用。添食与喷雾漂白粉溶液后,既能防止家蚕“病从口入”、减少蚕座感染病菌的机会,同时能减少蚕儿体内病毒的增殖,增强蚕儿的抵抗力,从而降低发病率。1添食添食饲喂3~4龄蚕,可用漂白粉含有效氯0.3%和0.5%的药液喷洒桑叶。  相似文献   

6.
分析陕西省洛南县蚕桑生产中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从杜绝病源、养蚕环境控制、提高饲养技术、加强桑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乔良 《云南农业》2005,(10):23-24
本文指出了血液型脓病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发病原因,分析了消毒防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内乡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不眠蚕、高节蚕、脓蚕、黑斑蚕等4种常见病蚕的识别特征,分析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的发病原因,并从桑园管理、科学饲养、严格消毒、早发现早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措施,以期为家蚕养殖者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六安市金安区蚕桑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发病规律,分析发病的原因,探讨血液型脓病具体防治措施,以期达到养蚕无病、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将 Ac MNPV的 polh基因克隆到缺失 polh基因的 Bm NPV(API4)基因组中 ,得到被 Ac MNPV多角体蛋白包埋并可表达慈菇蛋白酶抑制剂的重组病毒 Bm NPV(OAc- API4)。发现它的芽生型病毒能感染家蚕细胞和经皮下注射感染家蚕幼虫 ,但包埋型病毒不能经口感染家蚕幼虫。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1990年至1993年在吐鲁番市、呼图壁县等地的防治实践中,对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传播途径、潜伏期、扩散规律及后效作用进行了总结,并对进行AciNPV防治时如何选择喷洒机具、喷洒量、防治时机、添加剂及防治次数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Lef—1和DA26基因的克隆及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lef-1和DA26基因分别位于egt基因的上游和下游.从pUAc-egt中分离出EcoRI-XbaI1.1kb的egt基因片段,进行缺口平移标记,获得探针。与BmNPVDNA经HindⅢ酶切、电泳、转移至NC膜的DNA进行Southernblot杂交,发现BmNPVDNA的HindⅢD片段呈阳性。从BmNPV基因组中分离出10.4kb的HindⅢD片段,用EcoRI酶切得到HindⅢ-EcoRI2.2kb、EcoRI1.4kb和EcoRI-HindⅢ6.8kb3个片段,分别克隆于pUC19中,命名为pUHE2.2、pUE1.4和pUEH6.8。经双链测序并与AcNPV相关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lef-1基因被克隆于pUHE2.2中,DA26基因克隆于pUEH6.8中。从所测定的lef-1和DA26基因的启动子及5'端部分序列来看,它们在AcNPV和BmNPV之间有极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枣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对6种幼虫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枣尺蠖核多角体病毒 (CzNPN)天津毒株病毒悬液 ,采用浸叶法 ,浓度为 2 5× 1 0 7PIB/ml,分别感染饲喂枣尺蠖 (ChihuozaoYang)、槐尺蛾 (SemiothisacinerariaBremeretGrey)、柳毒蛾 (LeucomasalicisLinnaeus)、舞毒蛾[Lymantriadispar (Linnaeus) ]、折带黄毒蛾 [(Euproctisflava (Bremer) ]、榆叶蜂 (ArgecaptivaSmith) 6种 3~ 4龄的幼虫 ,仅枣尺蠖 1种幼虫感病死亡 ,而其它 5种幼虫未见到感病症状 ,说明CzNPV对原始寄主枣尺蠖有较强专一性 ,可作为枣尺蠖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天幕毛虫幼虫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us polyhedrosis virus,NPV)感染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testacea Motschulsky)幼虫,对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可以侵染和破坏天幕毛虫的中肠细胞,在中肠组织细胞中均能观察到形成的多角体。幼虫取食核型多角体病毒100 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内出现多角体形成,细胞核开始增大;取食130 h后,中肠组织细胞间出现缝隙,细胞核内多角体数量增多;取食160 h后,中肠细胞的细胞核进一步增大,个别细胞核增大至整个细胞的1/3以上,与正常天幕毛虫幼虫相比,整个虫体出现软化;取食190 h后,中肠细胞受到严重破坏,细胞结构模糊不清,中肠内食物极少并有许多游离的核型多角体存在;取食220 h后,天幕毛虫幼虫的中肠和其他组织完全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病毒悬液浸渍柏木叶,饲喂感染3龄初蜀柏毒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3.335+0.314x;LC50值为2.036×105PIB/ml.以4×106、4×107和4×108PIB/ml3种浓度病毒感染3龄初幼虫,其LT50值分别为7.84、7.61和6.85d.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4×107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89.5%降到5龄的67.07%;LT50值随着龄期增大而延长,从2龄的6.88d增加到5龄的8.45d.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病毒在冰箱中(4℃)保藏一年,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而在室温下保藏一年,其感染力下降46.3%~54.7%.  相似文献   

17.
潘英  郭殿荣  孙福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24-4224,4229
用“保蚕宁3号”喷洒不同龄期柞蚕,对柞蚕再感染的脓病、空胴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以在3龄期或4龄期喷洒,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治效果高达81.9%以上。  相似文献   

18.
潘英  郭殿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90-5191
用保蚕宁3号在3龄或4龄期大面积喷洒,结果表明,对柞蚕再感染的脓病、空胴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平均高达74.1%,产量增加3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终浓度为5×106PIB/mL的SLNPV农药稀释液,5 d的毒力倍数为2.75和2,其理论值LT50分别缩短10.742 d和6.40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