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喷灌田间试验的任务及内容喷灌田间试验,也就是喷灌条件下的作物灌溉试验,当前它的任务主要是:对比分析喷灌的增产省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喷灌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及需水规律,以指导喷灌的合理用水,并为规划设计喷灌系统和选择喷灌机具提供科学依据;最充分地发挥喷灌增产、省水、省工等作用,并使其沿着正确的途径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喷灌储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挖掘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喷灌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喷灌储水灌溉和地面储水灌溉的单因素对比试验。在观测喷灌均匀度、土吉含水率量、蒸发量、风速等指标的基础上,得出了生育期各阶段的需水特性和节水、增产效果。实施喷灌储水灌溉,虽然增产幅度很小,但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荔枝微喷灌试验,探讨了微喷灌对荔枝产量、用工、灌水量、果实品质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能提高荔枝的产量,改善品质。荔枝实施微喷灌后,节水35.95%,省工66.67%,增产15.56%。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喷灌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我局于1983年至1985年进行了喷灌花生增产效果试验,摸索了一些喷灌花生增产的有关技术经济数据。通过地区水电学会、农学会和有关部门共同鉴定,认为经济可行,效果显著,可以推广。现将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鄂豫交界的河南省浙川县,1969年开始南桔北移试验,现已种植柑桔5万亩,年产柑桔达40万kg。但该地降雨稀少,年降雨量仅800mm左右,迫切需要解决桔园灌溉问题。 1983年该县开始进行桔园喷灌试点,得到喷灌比不喷灌座果率提高4.85%、增产  相似文献   

6.
我市有棉花田15.5万亩,为了改进灌水方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一九七三年起在北郊六村堡公社民娄生产队及未央宫公社柯家寨生产队,进行棉花喷灌与沟灌对比试验,探讨棉花喷灌省水增产的规律,为大面积棉花喷灌积累科学资料。现将初步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喷灌烤烟和不灌烤烟的对比试验,证明喷灌具有增产、增收、提高烤烟品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保水保肥作用明显增加,为烟草生长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环境,促进了烟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集安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气候条件好,很适应人参种植。但由于山高坡陡,土壤砂性大,保水能力差,出现严重缺水现象。因而,人参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佳,在人参生产没有喷灌技术前,每平方米产量仅0.65kg,产值21元/m~2。1985年通过对比试验,浇水比不浇水提高产量26%~125%。因此,自1987年以来全市开始普及应用人参喷灌技术,每年全市增产55万kg水参,增值20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论文刊在《农业科技通讯》1979年12期,作者是辽宁省计量局计量测试处安忠保。文章介绍了宽甸县进行的两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磁化水喷灌黑木耳比用普通水喷灌分别增产44.7%和64.2%,其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耳芽多、耳片大。经分析鉴定,磁化水喷灌的黑木耳的蛋白质增加20%,脂肪增加15.6%。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龙眼的需水规律及其微喷灌的增产效益,选择“福眼”和“东璧”2个龙眼品种,应用微灌技术,做微灌与不补水的单因素对比试验。试验设置树冠微喷灌、树下微喷灌、涌泉灌、对照4种处理,分别测量了喷灌水量、需水、需水强度有果实产量、质量、并对各处理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树冠微喷灌与树下微喷灌效果基本一致,可根据龙眼果园的地貌等条件选择不同的喷灌方法,涌泉灌处理灌水效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当前,喷灌田间试验的任务是对比分析喷灌增产、省水效益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喷灌条件下作物高产稳产的需水规律,为喷灌的科学用水提供依据。田间试验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结论的准确性。目前,各地开展的喷灌田间试验,一般面积偏小,方法不一,处理依据不一,观测数据可靠性较低。会议经过讨论,认为必须加强对喷灌田间试验的组织领导,专业研究部门与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相结合,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喷灌试验;并提出大田作物喷灌田间试验方法初步意见,供各地试点按需要与可能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资中县尤结公社兔儿山喷灌站、农科站,在已建成的第二组管道喷灌面积上,连续四年对杂交中稻进行坡地移栽水稻旱作试验,效果很好,逐年增产。 1984年,内江地区水电局配合县水电局、公社,在该站建立了农科站,在省水科所的指导下对小麦、油菜、玉米、红苕、花生、甘蔗、水稻旱作进行了喷与不喷的对比试验,四年实践证明,实行喷  相似文献   

13.
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国外喷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喷灌设备和技术由薄壁金属管地面移动式喷灌发展到摇臂式喷头和大型自走式喷灌机。 喷灌水量均匀,节省劳力,增产显著,因此得到快速发展。1996年美国灌溉总面积的43.88%采用喷灌,其中64.3%使用的是大型自走式喷灌机。 欧洲使用最多的是薄壁金属移动管道喷灌和卷管式喷灌机,罗马尼亚80%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薄壁金属移动管道喷灌,德国50%以上灌溉面积采用卷管式喷灌机喷灌。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是我国柑桔重点产区之一,桔园面积居全国第二位,但产量都居第五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缺乏灌溉条件,受夏秋高温干旱影响的结果,近年来,采用了喷灌技术,桔园喷灌面积已达21万多亩,占桔园总面积的21%,占桔园灌溉面积的72%,旱季喷灌,不但能直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桔园小气候,使柑桔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可降低落果率3—8.4%,减少裂果率3.8%,提高外销率29.96%,增产25~36%。旱季柑桔喷灌以7天一次,每次灌水量15立米/亩为最佳。但旱季喷灌延迟成熟期20天左右,并使含糖量下降1.5—3.57%,这又为研究制定柑桔旱季喷灌制度提出了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瑞安县新华乡排灌站,自1976年开始对甘蔗进行喷灌试验。试验田面积为6亩,土壤为沙粘壤土,比重为2.65.容重为1.30~1.45,田间持水量为30%左右。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方法,以不喷为对照。喷灌田采用喷灌机船进行流动式喷灌。经过6年的田间试验,取得不少试验成果。现摘其主要经验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经济作物苹果园中采用微喷灌、滴灌和管灌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微灌技术均能促进果树新梢枝条生长和果实横径增长,苹果增产效果明显。微喷灌和滴灌条件下枝条生长量分别较管灌减少11.1%和19.18%,能够适当控制果树枝条生长,减少剪枝工作量;与对照相比,微灌技术果实横径增长效果显著,3种微灌技术之间差异不明显;其中微喷灌方式增产幅度最高,达51 t/hm2以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9.288 kg/m3,比滴灌和管灌分别提高13.07%和41.01%。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早在50年代,就进行了城市郊区蔬菜地和粮棉作物喷灌增产的试验研究,为该省发展喷灌积累了经验。试验表明,喷灌是使作物高产稳产的有力措施。 1979年省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人民吃菜难的问题,拨出专款在城郊菜田兴建喷灌工程,3年时间投资3300多万元,建成固定喷  相似文献   

18.
雾滴喷灌(简称雾灌),又叫细滴喷灌,是喷灌发展的一种新动向。和普通喷灌相比,它具有雨滴细小,喷洒均匀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温室,大棚内应用,对蔬菜苗期和花卉的浇灌尤为有利。我们在温室内对芹菜进行雾灌,并与畦灌对比,以探索雾灌对小气候的影响及省水、增产效果,现将初步试验成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国外喷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喷灌设备和技术由薄壁金属管地面移动式喷灌发展到损臂式喷头和大型自走式喷灌机。喷灌水量均匀,节省劳力,增产显著,因此得到快速发展。1996年美国灌溉总面积的43.88%采用喷灌,其中64.3%使用的是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欧洲  相似文献   

20.
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农田灌溉中,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以取得省水、增产的效果。它包括地下渗灌、地上喷灌、滴灌、微滴灌等。l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水泵或水源的天然落差加压,通过管道、喷头将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均匀地散布在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与地面漫灌相比,其好处:一是节约水量,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水量小,水的利用率高,比地面漫灌省水30%~50%;二是增加产量,灌水均匀,易于控制土壤水分,可调节小气候,增加地表层湿度,对作物增产有利。玉米、大豆采用喷灌,一般可比地面漫灌增产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