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4月26日参考消息报道了“三十烷醇使水稻增产60%,并使西红柿、土豆、大麦等作物大幅度增产,使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由7%提高到18%;三十烷醇进入实用阶段意味着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开始。”因而引起了我国各方面的普遍重视。 我们想在此介绍一下美国关于三十烷醇的研究情况,并对我国开展三十烷醇的研究和推广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三十烷醇是由三十个碳元素组成长键的多烷醇化合物.分子式CH_3(CH_2)_(23)CH_2OH,为白色有光泽鳞片结晶,正品三十烷醇含量85%以上.三十烷醇以高级脂肪酸脂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植物蜡和虫蜡中的含量较多.如米糠蜡中的含量就高达14.4%,在甘蔗、玉米、向日葵、茶叶等植物体内,均含有一定的三十烷醇.人们日常吃的各种水果、蔬菜中也含有许多三十烷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化合物.三十烷醇是1975年美国密执安大学里斯教授,把切碎的紫苜蓿干草用在农作物上,起到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后经筛选和化学提纯,获得了三十烷  相似文献   

3.
美国报导,科学家发现脂肪醇三十烷醇能提高部分农作物产量。用水把三十烷醇稀释到0.01~0.1毫克/升,喷在玉米、蚕豆、黄瓜、蕃茄、胡萝卜上,增产效果显著。它的增产原因正在研究中。据认为,可能是三十烷醇改变了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对二氧化碳固定的作用。三十烷醇是从苜蓿、蜂蜡等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的。因为资源丰富,没有污染,被认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喷施三十烷醇对羊草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了正交实验法:选择喷施三十烷醇喷施浓度(A)、喷施次数(B)和溶液用量(C)3个因素,对产草量、株高、叶量等进行综合测定。结果表明,喷施浓度0.05 ppm,喷施1次,溶液用量300 kg·hm~(-2),这个组合对羊草的产草量及其他方面的提高最为适宜。说明在土壤贫瘠、板结、干旱状态下的羊草施用三十烷醇,其效果更为理想,这种方法方便简单,易于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三十烷醇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它对促进种子吸水,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幼苗和根生长量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对作物增产效果表现不稳定,重复性很差。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生理效应影响不够显著。据报道,三十烷醇由于剂型(即配制方  相似文献   

6.
自1977年美国Ries发现从首蓿中分离出的三十烷醇对水稻等作物有增产效果以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与应用。有人充分肯定了它的应用价值,甚至宣称三十烷醇进入实用阶段后就意味着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开始;而另一些研究者则指出,虽然三十烷醇在有些试验中表现增产作用,但在不少试验中却看不出任何效果,因而它的效应不稳定,可靠性差。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不同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大量实验来进一步明确其效应。本文应用三十烷醇对小麦进行种子浸种及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喷洒处理,研究三十烷醇对小麦发芽、幼苗生长,分蘖成穗、开花结实和籽粒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长素参与三十烷醇诱导的拟南芥侧根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对拟南芥侧根发育的影响,揭示其调控侧根发育的机制,为生产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外源三十烷醇处理生长5 d的幼苗,分析侧根数目、侧根密度、侧根原基数量、侧根原基密度、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根部内源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外源三十烷醇处理拟南芥的幼苗,能够诱导侧根的产生,0.20、0.50和1.00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8d,侧根密度分别增加了59.0%、97.9%和54.2%;0.5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后阶段A的侧根(此时包含3层细胞)原基密度增加了67.8%。外源三十烷醇处理增加根部IAA的含量,上调参与生长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增强根尖和不同发育阶段侧根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DR5∶β-glucuronidase(GUS)和IAA2∶GUS的表达。生长素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及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1-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作用抑制剂p-chlorophenoxy isobutyric acid(PCIB)的添加抑制了三十烷醇诱导的侧根发育;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tir1-1和axr1-3对三十烷醇缺乏响应,而aux1-7和eir1-1对三十烷醇的响应弱于野生型。[结论]三十烷醇能够通过促进侧根原基的从头形成来增加侧根的密度,其诱导侧根发育依赖生长素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对拟南芥侧根发育的影响,揭示其调控侧根发育的机制,为生产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外源三十烷醇处理生长5 d的幼苗,分析侧根数目、侧根密度、侧根原基数量、侧根原基密度、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根部内源IAA含量、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外源三十烷醇处理拟南芥的幼苗,能够诱导侧根的产生,0.2、0.5和1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8 d,侧根密度分别增加了59.0%、97.9%和54.2%;0.5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后A阶段的侧根原基密度增加了67.8%。外源三十烷醇处理增加根部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含量,上调参与生长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增强根尖和不同发育阶段侧根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DR5:β-glucuronidase(GUS)和IAA2:GUS的表达。生长素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及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1-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作用抑制剂p-chlorophenoxy isobutyric acid(PCIB)的添加抑制了三十烷醇诱导的侧根发育;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tir1-1和axr1-3对三十烷醇缺乏响应,而aux1-7和eir1-1对三十烷醇的响应弱于野生型。[结论]三十烷醇能够通过促进侧根原基的从头形成来增加侧根的密度,其诱导侧根发育依赖生长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十烷醇是一种广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种子发芽、促进花芽分化、改善细胞通透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提高结实率,增强抗寒、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的作用。实验采用促进黄瓜子叶生根比较不同剂型三十烷醇的生理活性。实验表明三十烷醇微乳剂教其他剂型对实验材料的生理活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三十烷醇(亦称蜂花醇),英文名:Triacontanol(即melissyl alcohol),分子式:[CH_3(CH_2)_(28)CH_2OH]。这是一种有30个碳原子终端为醇结构的化合物。早在1933年Chibnall等人就鉴定了它是一种天然植物成分。其后,Chibnall等又通过植物和动  相似文献   

11.
从蜂腊及蚕粪中提取高纯度的三十烷醇,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刺激剂,能促进水稻秧苗、白菜、黄瓜及马铃薯芽体组织培养的植株生长,增加鲜重及干物重。同时,促进水稻秧苗及黄瓜幼苗对氮、磷肥料的吸收。用~(32)P-同位素示踪表明,积累在黄瓜苗根部的放射性强度较对照区增加12.36—16.19%。 在盆栽条件下以淋灌10ppm三十烷醇稀释液的效果较好,马铃薯芽体组织培养基中含2ppm为佳。  相似文献   

12.
蜂蜡用乙醇处理,然后用碱醇在苯中皂化,再用仲辛醇和苯作溶剂,采用交替重结晶的方法,可从蜂蜡中提取高纯三十烷醇-1。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对三十烷醇的喷施浓度、适时、时间、方法和三十烷醇质量、剂型、药液 pH 值、金属离子浓度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结果。但对其增产效果的研究,由于众多研究者所采用的试验方案、方法、供试作物和三十烷醇的纯杂各异,许多试验的结果迥然不同,因而出现了肯定与否定的两种观点。三十烷醇的质量、剂型和稀释药液的 pH 值,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三十烷醇(C_(30)H_(16)OH)是1977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里斯(Rice)首次发现的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资料指出,很少剂量的三十烷醇对植物的生长有增产作用。对豆类和黄瓜最有效的剂量是每公顷12毫克。在36000公顷土地上喷洒0.45公斤即可增产。用0.01—0.1毫克三十烷醇/公斤水的低浓度水溶液喷洒幼小植物的叶片,根据作物的不同,增产幅度达8—63%。  相似文献   

15.
用中蜂蜡提取三十烷醇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十烷醇(n-Triacontanol)是一种新型的生长调节剂。其增产效果已有报道。三十烷醇的制备方法有两条路线,即化学合成和从天然动植物蜡中提取。我国多采用后者。本文报道对三十烷醇皂化和精制工序进行改进实验的结果。1.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药品回流装置和抽滤装置各一套,SP—501型气相色谱仪。中蜂蜡由山东省实验种蜂厂提供,化学纯氢氧化钾,工业乙醇及120~#汽油。1.2 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十烷醇对侧耳菌丝体生长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三十烷醇对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对侧耳菌丝平板培养、瓶栽培养和液体培养的最大增长率为9.11%、17.10%和36.17%,其最佳促进生长浓度为0.05ppm0.1ppm和0.05ppm、通过对侧耳菌丝在深层发酵时总糖、总氮利用情况的测定。证明了添加适量的三十烷醇.菌丝对碳、氮源利用的增加与其生物量形成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77年美国密执安洲立大学里斯教授在《Science》上撰文报道卅烷醇是种具有高生物活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并能增加某些作物产量,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这项技术于1978年引进我国。几年来,我省在卅烷醇对某些作物的生理和增产效应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报道由江西农大植物生理教研组主持的全省卅烷醇农业应用研究协作组在小麦方面的一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目的与意义三十烷醇-1与三十烷醇钙均系植物生长激素。凡经它们处理后的农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作者在培育经上述两种生长激素处理后的扁豆与绿豆的生长过程中,观察两片子叶直至根、茎、花、果、叶的体积均见增大。因此,试图通过对扁豆茎与绿豆叶的扫描电镜观察,从微细结构入手,寻找组织结构的改变,来确定三十烷醇-1或三十烷醇钙能否诱发遗传基因的改变,为今后培育良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三十烷醇是一种无公害无残毒的新型植物激素,对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均有调节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广泛的重视。据厦门大学及江西工学院报导,三十烷醇对玉米、花生、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均有增产作用,并能使水稻、高粮提前扬花,使棉花、马铃薯提前发芽。而且三十烷醇提取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用量少,成本低。 1978年及1979年,在我院试验田进行了本试验,着重研究三十烷醇对大豆生长、  相似文献   

20.
<正> 三十烷醇喷液的pH值是决定三十烷醇效应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明三十烷醇最佳效应的pH值范围,为三十烷醇在农业上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87年在蒙城县农科所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