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不同类型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11个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确定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生长发育因子,这3个主成分所表达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90.25%。第1主成分来自产量和收蚁结茧率等性状,其贡献率为50.65%;第2主成分来自茧层率、茧层量及产卵量等性状,其贡献率为25.83%;第3主成分来自全龄经过及茧质性状,其贡献率为13.77%。基于3个主成分分值对5个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新品种金凤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以该品种组配的4个杂交组合的综合得分排列前5位;10个杂交组合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是金凤×抗大、方山黄×抗大、金凤×青6号,显示出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12份不同类型的柞蚕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春秋两季各3次重复,估算12个柞蚕品种(品系)产量、生命力和品质等7个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欧式距离为基础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12份柞蚕种质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97%。第1主成分为产卵量构成因子,贡献率为64.19%,第2主成分为孵化率构成因子,贡献率为15.12%,第3主成分为生命力构成因子,贡献率为14.66%。综合排序的结果,"582B"、"辽蚕426"和"KV"综合得分较高,说明这3个品种在产卵量、孵化率和生命力方面性状较为优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份柞蚕品种可分为3大类群,形态特征是造成柞蚕品种间遗传距离远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研究,对于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39份供试二化性柞蚕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单蛾产卵数、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千粒茧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等性状进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柞蚕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3.45%、46.37%和26.46%;相关性分析显示,10项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重叠,这些性状间有26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8项性状对千克卵收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按由大到小排序为收蚁结茧率、全茧量、茧层率、千粒茧重、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死笼率、茧层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39个柞蚕品种的10项性状87%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48.07%、16.48%、13.99%和8.46%。对39个柞蚕品种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认为多丝4号、丰、辽柞1号和8712这4个品种性状优良,鲁红、小白蚕、青皮和胶蓝4个品种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4.
中细纤度家蚕品种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5个家蚕品种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产量因子、效率因子、纤度因子3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7个数量性状信息量的85.70%。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15个品种的3个主成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后划分为4大类群:产量因子的整体趋势是第1类群>第2类群>第4类群>第3类群;效率因子是第3类群>第1类群>第4类群>第2类群;纤度因子是第3类群>第2类群>第1类群>第4类群。基于选择中细纤度蚕品种育种亲本的指标,推测第1类群(苏17、761、SC3、春萌、794)和第2类群(镇12、895春珠肥、854A、898、SJ3)是亲本选择、选配的优先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5.
调查掌握柞蚕品种的特征、特性,为柞蚕品种保育、育种和柞蚕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调查比校,贵州省蚕研所柞蚕品种125的经济性状多数优于推广应用了数十年的101品种,可替代现行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6.
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是评价杂交种综合性状优劣的重要手段之一。对15个柞蚕杂交组合的产茧量、千粒茧质量、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发病率、不受精卵率6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归纳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3.170%。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主要来自产量和生命力性状,其贡献率为57.924%;第2主成分为育性因子,主要来自不受精卵率,其贡献率为20.526%;第3主成分为生命力因子,主要来自生命力性状,其贡献率为14.719%。根据主成分值对供试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是582×9906、582×抗大、8822×抗大、582×黑翅、8821×黑翅和582×8821的综合得分较高,为较优的柞蚕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家蚕品种若干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试验对家蚕47个品种的10项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选取前 3个特征根所确定的综合指标作为主成分是适宜的,每一主成分具有一定的家蚕生物学意义。通过主成分值的计算,选出了数个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把主成分分析运用于评价亲本育种价值方面,为合理选择杂交亲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家蚕品种资源茧丝性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4,20(4):206-213
对209个家蚕保育品种的茧丝长进行调查,平均丝长840m,最长1273m,最短344m。各类品种中以中系二化品种最长,日系二化次之,多化最短。解舒率的调查结果是,平均值79.4%,最高100.O%,最低41.5%,90.0%以上的品种31个。解舒率多化品种和日本系统品种较好,中系和欧系品种较差。平均解舒丝长663m,最长1043m,最短274m。调查218个品种的净度,平均93.9分,最高99.2分,最低76.7分,98分以上的品种18个,多化品种净度最好,二化品种次之,一化品种最差。调查了200个品种的茧丝量,平均0.233克,最高0.354克,最低0.071克。以日系一化品种最高,二化品种次之,多化品种最低。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在猪选种选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杭州种猪试验场1999年春产347头长白后备种猪性能测定记录,取平均日增重(X1)、达90kg日龄(X2)、6月龄体重(X3)、体长(X4)、体高(X5)、腿臀围(X6)、背膘厚度(X7)共7个性状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作为综合性状可用于选种,一个主成分可构成一个被选择的综合性状,也可用两个主成分构成一个选择指数,后备猪在主成的得分作为选择依据。个体在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能很好地反映出该个体在各综合性状上的优劣,因此能对每头后备猪作出较全面的评价,可作为制订选配计划的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部分柞蚕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民  徐亮 《北方蚕业》2005,26(4):30-31
采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对柞蚕品种的产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产量与环境之间存在互作,产量性状的遗传力较小,只有41.56%是遗传的,而58.44%是由环境影响的。为了考察品种产量性状的稳定性,利用回归系数法对其产量进行分析,新品种9906、981的回归系数都小于1,平均产量高,说明这两个品种具有稳产、高产的特点,能够适应较差的环境条件。通过回归系数图发现,稳产性好的品种并不一定都高产,稳产性差的品种也不一定都低产。  相似文献   

11.
17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结实性农艺性状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育种材料的结实性农艺性状包括单株结果枝条数、单枝结果节数、单枝节数、单枝结果数、单芽结果数、果长、果横径、糖分含量、20粒果质量等桑果产量与品质性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桑树资源圃保存的175份桑树种质资源的结实性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依据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信息,运用SPSS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调查的9个结实性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单株结果节数、果实大小、桑果糖分含量3个主成分,其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69.954%;各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为Y=-0.095X1-0.169X2-0.047X3-0.033X4+0.920X5+19.939X6+10.561X7-1.244X8-15.455;各性状聚类成单枝果实质量、单枝结果率、单株含糖量3类;样品聚类把175份桑树种质资源分为类型Ⅰ、Ⅱ或类型Ⅰ、Ⅱ、Ⅲ或类型Ⅰ、Ⅱ、Ⅲ、Ⅳ。分析结果可供桑树种质资源的果用开发价值的评价以及果、叶两用杂交桑的亲本选配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柞蚕三个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徐亮  吴艳  孟宪民  黄先敏 《蚕业科学》2005,31(3):354-357
以柞蚕品种9906、H043及其F1、F2、B1、B26个世代类型作材料,对柞蚕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均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普遍存在基因互作,使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复杂。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除全茧量的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别之外,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雌雄个体之间则开差较大;茧层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而全茧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则略低。实验还表明新品种9906比H有较多的部分显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用Excel软件进行柞蚕品种资源保育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振祥 《北方蚕业》2012,33(2):16-21
运用Microsoft Excel丰富的函数功能和强大的数据透视表工具,可以简化柞蚕品种资源保育数据的保存及数据统计过程,减少数据查询、引用及统计分析的错误几率,能够提高柞蚕品种资源保育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用RAPD标记分析部分柞蚕二化性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36份柞蚕(Antheraea pernyi)二化性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19个随机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23个信息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4个,多态性比率92.68%;每一个引物可检测出3~9个位点,其多态性比率不尽相同,平均扩增出6.47条带;各品种具有不同数量的特异性带型。供试品种资源的Nei氏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24 3±0.151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87 1±0.197 5,表明长期同地保存的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同样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品种的Nei氏遗传一致性范围在0.495 9~0.837 4之间,达0.6以上的占96.59%,表明多数品种资源的相似程度较高。36份品种资源分别以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种为主和以国内外引进种为主聚为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15.
在荷斯坦牛体型性状与泌乳量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累计贡献率达85%以上的前9个主成分,并进行这9个主成分与泌乳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I、Ⅱ是荷斯坦牛泌乳量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三峡库区采集的9份野生红三叶居群和3份国内外品种为材料,对测定的6项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叶绿素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两项指标在热胁迫中的特征向量值均较大,表明这两项指标用于红三叶耐热性鉴定,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较大。根据筛选的两项生理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12份红三叶材料分为耐热性强、中等、弱3个等级。  相似文献   

17.
披碱草属植物形态多样性及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严学兵  周禾  王堃  郭玉霞 《草地学报》2005,13(2):111-116
以我国9种披碱草的40个居群为材料,对28个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距离系数0.78为尺度把40个披碱草居群分为两大类,第1类主要包括垂穗组披碱草种类,第2类大多数包括穗直立的披碱草种类。披碱草属每个种的各居群基本能够聚在一起,并和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和紫芒披碱草(E.purpuraristatus)变异性很大,而垂穗披碱草(E.nutans)、老芒麦(E.sibiricus)归类比较清晰明显;在形态分化的指标中,与生产应用及分类功能联系密切的17个特征向量可反映总变异85%以上的信息,根据贡献的大小分为10个不同的层次;单株重、单穗重、分蘖数、生殖枝长、旗叶与穗基部长度、穗色、小穗长、外稃、芒长、小穗宽、穗宽、生长速度(出苗-幼苗)、颖宽、植株绒毛分级、生长速度(幼苗-分蘖)、叶片颜色和株高是披碱草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