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玉米穗腐病与蛀穗螟虫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蛀穗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年份,玉米果穗受玉米螟为害后比未受危害的玉米穗腐病显著严重,玉米螟蛀穗造成的穗腐病菌危害百分率远大于其它因素,但对穗腐病菌的抗病性仍然是影响穗腐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份对小麦穗数穗粒数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和高产攻关,对小麦的穗数、穗粒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似栽培条件下,有的年份间穗教相差较多,有的年份间穗粒教相差较多。年后幼苗阶段积温,是决定穗数多少的主要因子;小麦返青后5d平均滑动气温首次≥4℃至拔节前的天数,是决定穗粒数多少的主要因素。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论什么年份,均可获得足够的穗数和较多穗粒数。  相似文献   

3.
穗芽指禾谷类作物收获前因天气久雨不晴,高温高湿诱发谷粒在穗上发芽。在我国,穗芽最常见于杂交水稻制种F1种子。在杂交稻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乳熟期后因高温高湿天气诱发穗芽或发生早萌性生理变化而严重影响杂交稻的种子质量。根据调查,平均每年杂交稻种子质量因内部早萌性生理变化而导致的种子生活力下降的幅度在10%以上,因穗芽而减产10%~20%,严重的达50%以上,由此种子丧失再生产功能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云南旱地小麦不同穗型品种减源缩库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剪叶、剪穗处理探讨云南三种穗型的旱地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结果认为:平地小麦在齐穗后不同剪叶、剪穗处理,其穗部性状变化明显。大穗型品种云麦39不同的剪叶处理其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云麦42和中穗型品种97591与云麦39相比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小;不同剪叶处理的每穗饱粒重也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是云麦39>97591>云麦42。大穗型品种的每穗饱粒数下降明显,而小穗型和中穗型品种的下降较少。对于不同的剪穗处理,大穗型品种的单粒重增加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中穗型品种的甚至减少。对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源库结构调整的反应不同表明:其灌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不同,这种不同使不同穗型品种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有差异,栽培管理应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5.
玉米超长穗自交系的选育王河成,段运平,石红卫,李凌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自交系单一性状粗穗和长穗互补,是组配大穗型玉米单交种的一个重要原则。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的骨干自交系少而集中,遗传基础狭窄,特别是长穗骨干自交系的贫...  相似文献   

6.
粳稻矮秆大穗牡丹江21牡丹江21以福锦/石狩//中作87做母本,用合交752/岩锦为父本杂交育成,于1994江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80厘米左右,穗长21.5厘米,每穴平均有效穗15穗,千粒重26.1克,每穗平均137粒以...  相似文献   

7.
欧俊梅  王治斌 《华北农学报》2007,22(B10):235-238
以4个矮秆大穗型小麦材料为母本,6个高产小麦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15个茎叶穗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的表现都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的。15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旗叶宽、旗叶面积和单株粒重三性状外,其余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除叶宽和结实小穗两性状外,其余各性状的GCV均较大,表明对其选择和改良的潜力较大。各茎叶穗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指出小麦高产育种应注意协调好提高结实小穗、穗长、每穗粒数与提高穗下节长和穗颈节长以及穗长与单株穗数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米国华  梁振兴 《作物学报》1995,21(2):210-214
本文系统研究了冬小麦穗-茎维管系统的联络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分析了其在小麦幼穗发育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小麦穗部维管束主要在旗叶节与茎内维管系统联络,其次是倒二节。其联系是逐步完善的。在幼穗的护颖分化-小花分花以前,穗、茎之间缺少维管联络;到雌雄蕊分化期,穗、茎维管系统依靠原形成层束达到初步联络;药隔形成期时,这种联络已比较完善,达到筛管联结;直到四分体形成期时,穗-茎维管系统的联络才发育完善,同  相似文献   

9.
以10个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并口结实小穗数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我国超级小麦的育种目标应是在一定群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小麦的单稳重。在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选育矮秆、大穗、结实小穗数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黄淮麦区小麦抗穗发芽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淮麦芍要小麦品种(系)的抗穗发芽性调查表明;黄淮麦区、无抗穗发芽品种,中等抗性品种(10%-40%)占8.2% ,而不抗穗发芽品种,田间穗发芽率在57.1%-98.3%之间,外引优质品系之中,抗穗发芽品种占18.7%,中抗的占12.5%,抗穗发芽问题应从品种选育着手,结合栽培技术及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1.
在小麦开花前16~8d和开花前8d至开花期进行遮光处理(遮光率70%~80%)分别使穗粒数减少了37%和23%。在处理期间,遮光穗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和果聚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穗,而蔗糖浓度与对照差异较小。遮光处理降低了穗中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分析穗器官吲哚乙酸(IAA)、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和脱落酸(ABA)含量表明,遮光处理对穗中IAA和Z/ZR水平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穗中ABA水平。这些结果暗示,遮光限制了同化物供给,也限制了穗库对同化物的转化和利用;穗库活性的下降可能与ABA水平的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的变化规律,以济麦22、中麦175和周麦18为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0、15、20、25、30、35和45d对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后15~3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升高的趋势,在开花后35~4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不明显。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下部穗位最高,中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大,但均高于上部穗位。小麦籽粒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表现为中部穗位最高,下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上部穗位。本结论可为今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良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谷子掐穗整秆收割机,包括拖拉机主机,拖拉机主机的前部安装有割台机架,割台机架的底部装有由输送装置和切割装置组成的前置割晒机,还包括纵臂、主轴、锯片切割装置和接穗出穗箱,纵臂设于割台机架的顶部两端,主轴安装在两纵臂之间,若干组锯片切割装置安装在主轴上,接穗出穗箱安装在割台机架上且位于锯片切割装置的下方,接穗出穗箱的前舌箱壁为斜面设置并且其上还开设有若干个位置分别与其上方各组锯片切割装置位置相对齐的V形叉口。  相似文献   

14.
超吨粮田中玉米植株性状与穗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松  李彦 《华北农学报》1994,9(3):112-116
对粮、粮、豆立体多熟种植超吨粮田生产中,玉米地上1-4节茎粗、棒三叶,穗位以上叶面积,棒三叶和穗位以上叶质重,株型和穗型指数等15个性状因子与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15个性状均与其穗粒数和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计算了第4节茎粗,穗位叶,穗位以上叶面积,穗位以上叶质重和穗型指放大单位量级后的增产效果。与此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逐步回归模式,其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不育系穗发芽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红  杨威山 《种子科技》2002,20(5):284-285
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和商品性。试验表明,穗萌抑制剂和穗芽克对杂交水稻不育系穗发芽有抑制作用。在气候恶劣的连阴雨条件下,可降低穗发芽17.0-2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李幸 《种子世界》2006,(8):35-35
拔节期到抽穗期是玉米旺盛生长期,茎叶增长速度决、增长量大,雌雄幼穗不断分化形成,需水量很大。抽穗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需水量达到高峰,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灌浆期需要水为介质运输营养物质,需水量也较大。从拔节到灌浆期干旱会扰乱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使光合作用受抑制,合成产物量减少,而呼吸作用增强,加速物质的分解,消耗大于积累,造成营养缺乏。干旱导致萎蔫也会造成正在分化的幼穗或正在灌浆的籽粒的水分流向茎,而使幼穗分化和籽粒灌浆过程受阻,小花分化数目少。影响雄穗的抽出和雌穗的吐丝,延缓授粉,严重时会造成花粉、花丝丧失生活力,果穗上籽粒的数量减少,造成穗小、缺粒,甚至幼穗分化停止,形成空秆。  相似文献   

17.
作物种子穗发芽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小春  杨文钰 《种子》2003,(4):51-53
本文综述了作物种子穗发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穗发芽的危害、生理研究现状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献功  刘金波  洪德林 《作物学报》2006,32(8):1143-1150
调查了3个粳稻杂交组合镇稻88×C堡、丙8979×C堡和丙8979×77302-1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穗角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每穗颖花数性状以上位性效应为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穗萌动种子变质的研究浙江省瑞安市种子公司(325000)吴陈济,戈加欣在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杂交水稻制种往往因后期无法躲避台风久雨的侵袭而造成大量种子穗发芽。据观察,穗萌动种子一般年景达10%左右,最好年景也在3%以上,严重年份达40%以上。穗...  相似文献   

20.
夏成鹏 《茶业通报》1994,16(4):21-21
因地制宜推广茶树短穗扦插技术夏成鹏(浙江省苍南县桥墩农业技术推广站)茶树短穗杆插技术必须因地制宜才可以在茶农中加以推广。有鉴于此,笔者针对苍南县秋季茶树短穗扦插繁育良种技术要点作一介绍,供参考。1.苗圃地的选择:适宜茶树育苗的土壤,要求呈酸性pH值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