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艳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1):224-225
根据已有研究,以延安市农民工实地调查为依据,对进入延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模式进行分类,利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影响两类迁移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定居式迁移,年龄较大的人更倾向于定居式迁移,农村承包土地的处置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定居式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郭社霞 《河南农业》2016,(36):57-58
从四类典型的女性形象入手进行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简略的清代小说中女性形象图谱。同时,分析了这四类女性形象的时代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其诞生和成长同美国社会息息相关。自上世 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妇女解放运动深入的推动作用下,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并 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美 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女勇士》以及《喜福会》两部文学作品为例,对美国华 裔女性文学进行简要探讨,解读其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够为女性文学的进步、东西方文化冲突 的消弭以及多重文化视角写作的发展等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按照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公共政策分为性别中性、性别平等、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意识政策等4大类,它们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采用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代理变量,首次将实证方法应用于其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分析中,并得出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随女性市场工资率增加而上升,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而下降的结论,即在统计意义上,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代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因其处女作<收藏家>一举成名.作品通过对偏僻的农村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女性边缘的色彩.本文着重从空间和话语入手,以农村为线索来重点解读、探讨男性作家福尔斯笔下女性的边缘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及女性主义成为主旋律,吹响了时代解放、自由主义的号角。小说通过夏洛克这一负面人物的描写,从侧面塑造了鲍西亚、杰西卡这两个女性形象,彰显出其理性、主动、开放、批判性精神,瓦解了父权主义的思想统治地位,推动了女性解放的实现。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文本内容的丰富性,还具有深刻性的思想性,深刻地揭示了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进行的610份问卷调查,对当代我国农村老年女性在夫妻权力关系、代际关系、社会生活参与等领域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不平等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女性处于地域、年龄和性别三重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是女性生命历程劣势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乔伊斯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意识流文学大师的杰出代表,他们成功塑造了莫莉、拉姆齐夫人、达洛维等一系列经典女性形象。然而在表现和刻画女性形象时,二者的小说在语言运用、作家性别、女性意识和小说选材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中两人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对其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两位作家透过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整个女性群体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村女性的发展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西部农村女性的小康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女性创业,且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村女性创业有促进作用;社会支持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人力资本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低人力资本的农村女性创业影响更显著。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同时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最大程度激发农村女性创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冯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55-7459
在对前人关于家庭式迁移和农村人口外出的引力和阻力进行综述下,结合2011年年初所做的安徽省农村女性外出行为问卷调查,对农村女性外出的引力和阻力以及她们定居城市的意愿和定居障碍进行了研究,得出农村女性外出的三大引力和影响其定居城市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的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变迁。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权主义和女性地位逐渐成为人们维护的权益和关注的对象。这一觉醒或反悟,在日本文学历史长河中,也得到了体现。从生活独立到思想独立,女性形象在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与变迁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反侦探小说”是当代越来越受到评论家关注的一个亚文类。本文在简要梳理“反侦探小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非裔美国作家伊什梅尔·里德的代表作《芒博琼博》,从罪案之谜、侦探形象和叙事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后现代文本对传统侦探小说的解构。本文认为,对后现代“反侦探小说”政治性的认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丹·布朗撰写的惊悚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极具魅力。引人入胜的内容中有对女性形象的突出刻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手法,小说凸显女性形象和其符号所指。本文梳理了女性形象的符号所指和四位女性:索菲;索菲的祖母;修女桑德琳和图书管理员帕梅拉,并分析四位女性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从而揭示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康丽云 《农业考古》2005,(5):139-141
在中国文学史上,自苏轼在词中开辟农村词这块领域后,后继者并不多,真正加以继承和发扬者是辛弃疾.但对辛弃疾农村词的研究,历来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其农村词蕴涵的人文精神,更是鲜有人论及.辛弃疾农村词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一、讴歌农村风光,抒发对农村的热爱之情;二、塑造农民形象,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三、描绘农村生活图画,关注农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水浒》中散布出来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观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潘金莲”之类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就《水浒》的女性形象分类、女性形象的描写,以及造成这些女子命运悲剧的原因进行了逐一论述,试图找出她们身上的共性,分析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在贵州省10个县区选取800户农户,对贵州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村女性劳动力婚姻状况稳定,以从事家庭经营为主,外出务工大多为陪伴型,以省内务工居多,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由于从事多业劳动,人均收入大多高于全国农村和贵州省农村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全域旅游是指把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和社会共建,带动该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娄底市全域旅游开发中对农村女性的影响进行调查,得出全域旅游在促使农村女性生产方式改变、转变农村女性思想观念、增进农村女性环境认知等方面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旭东 《吉林农业》2011,(12):261-261,260
文章在众多《诗经》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审视《郑风》中有关女性的情诗内容,探讨其中的女性形象、情感、意识、生活等反映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潘予霞 《河南农业》2008,(24):61-62
沈从文的小说是“对人生的远景的凝眸”,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感悟。本文把沈从文小说的女性形象按湘西女性、都市女性进行分类,并对城乡两种生命形态进行分析、比较,展示她们与众不同的人性美与生命美。这种美体现在天人合一、自在自然中,在憧憬爱与自由、追求梦想中,在执着独立、实现存在的价值中。对女性形象的人性美和生命美的凸现是作者表现女性人物的重心。沈从文的作品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从美学的、历史的原则出发,远离政治,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