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粳05系安徽天禾水稻种业公司新近引进的中粳品种,可在我省作一季稻栽培,一般亩产550千克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株高100厘米上下,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病,生长青秀,后期转色好.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平均每穗17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8克.米粒基本无垩白,透明,米质优.田间观察较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一个优质高产的中粳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盐粳6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4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辽宁南部、京津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1天,比对照金株1号早熟1.5天.株高97.4em,穗长15.8cm,每穗总粒数121.8粒,结实率90.8%,千粒重24g.抗性:苗瘟5级,叶瘟3级,穗颈瘟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9%,垩白米率10%,垩白度1.2%,胶稠度81mm,直链淀粉含量16.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相似文献   

3.
中粳9404     
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我国台湾省引进的.该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03厘米左右,穗大粒多,每穗130粒,结实率高达85%以上,千粒重26克,耐肥,抗倒.田间观察,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成熟时秆青籽黄,易脱粒,米质优,经农业部稻业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81.6%,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9.0%,粒长4.9毫米,长/宽为1.6,透明度2级,胶稠度94毫米,碱消值7.0级,直链淀粉含量16.8%,蛋白质含量7.8%,各项主要指标都达到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作麦茬稻5月上旬左右播种;作油茬稻,4月底5月初播种.亩产50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4.
晚粳H8398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六千辛/青林9号杂交育成.近年来在庐江、舒城、合肥、巢湖、贵池及湖北孝感等地区作双晚种植,一般亩产400千克以上.作双晚栽培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株高83.7厘米,株型松散适中,叶挺,色淡,穗长17.4厘米,每穗总粒数75粒左右,千粒重26克,结实率85%以上,成穗率80%左右,分蘖力强,抽穗整齐,后期转色好,米质优.糙米率82.9%、精米率74.3%、垩白度1.3%,透明度1级,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米.经安徽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鉴定,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是当前我省作双晚种植表现稳产性较好的品种,适于安徽沿江江南等地区作双晚种植.作双晚种植6月20日左右播种,7月底移栽.  相似文献   

5.
晚粳M3122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中科院等离子所合作,用高子束处理6769/沪选19杂交后代,于1993年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系.199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定名为"皖稻44".该品种株型松散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极强,生长清秀,叶片稍短、挺,叶色淡黄,前期早生快发,光合效率高,后期转色好,灌浆速度快,成熟时秆青籽黄,落粒性易,穗型优,穗型居于散穗型和密穗型之间,米质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经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的自然鉴定,该品种具有高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抗稻褐飞虱.无纹枯病.缺素培养表明该品种耐低磷,较耐低钾;熟期适宜,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同鄂宜105相仿.其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长15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90粒左右,结实率88.0%以上,千粒重28克左右,亩有效穗28~30万,单株茎蘖数在4~5个,是一个穗、粒、重三者兼顾的高产、稳产类型优质晚粳新品种.一般6月中下旬播种,于7月底前移栽结束.亩产量55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6.
通粳981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试,平均产量9 368.3 kg/hm2,比对照增产7.2%,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002.0 kg/hm2,比对照增产10.7%.该品种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条纹叶枯病,抗倒伏,适应性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该品种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1 育苗a.置床床土按3份土,1份腐熟的有机肥配制,均匀过筛。每平方米用移栽灵1.5mL,在浇足底水后均匀浇在床土上,预防立枯病的发生。壮秧剂按产品说明书使用。b.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d,每天翻动3~4次,并进行脱芒和风筛选,提高种子质量。c.选种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50kg水加大粒盐12.5kg),捞出稻谷后,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掉附着盐分。d.浸种消毒用劲护2500~3000倍的药液,  相似文献   

8.
水稻通粳981抗条纹叶枯病,耐纹枯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米质优,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旱育稀植栽培方式种植.其旱育稀植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关键为适期播种,重视苗床管理,培育壮秧;适时移栽,抓好移栽质量;重视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9.
围绕江苏省兴化市未来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机插稻,利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稻南粳39进行了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2012年在示范方上,迟熟中粳南粳39在机插条件下,获得了11 070 kg/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1.抚粳8号(抚628)抚顺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2000年以五优1号为母本、抚粳4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在抚顺清原地区一般4月中旬播种,5月末插秧,7月末8月初出穗,9月中旬成熟,从出苗到成熟148~150天,需活动积温2750℃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1.
早熟晚粳扬粳422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早熟晚梗品种扬梗4227为材料,研究播种期、栽插密度、施氮量、肥料运筹对扬梗42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扬粳4227在4月25日至6月4日5个播期处理下,产量变幅为6.76~10.15t·hm-2;栽插密度在(15.0~45.0)×104穴·hm-2处理下,产量变幅为8.16~1...  相似文献   

12.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来源与类型:原名"苏粳706",由江苏省(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台0206,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60公斤,较对照增产7.40%。  相似文献   

13.
中熟中粳水稻连粳1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11号(H05-13)水稻新品种由江苏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中野/HA20于2008年育成,属中熟中粳.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3),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121079.6.其特点是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分蘖力强、茎秆粗壮、丰产稳定、穗大粒多、落粒性好,抗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结合连粳11号的特征特性介绍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连粳11号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楚粳29号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4预46作母本、以滇系10号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米质优、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0723;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004135E.  相似文献   

15.
滇粳优2号     
滇粳优2号是云南省农科院育成的香粳型水稻品种,具有抗病、高产、食味较好的特点.通过我区在研和试验、示范,一般亩产650kg,最高亩产740kg.适合海拔1 600m左右的水稻高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早熟晚粳通粳981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熟晚粳通粳981抗条纹叶枯病,耐纹枯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米质优,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机插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是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重视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17.
早粳P46、P52分别与2个早籼、2个早粳测验种配组,分析了各组合F1代的播始历期、株高、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重,结果表明早粳P46、P52具有广亲和性.利用它们作亚种间组合的粳源,杂种F1表现强杂种优势,且生育期、株高不超亲,千粒重和结实率都达到正常品种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优质早熟晚粳糯--余粳晚糯是我所通过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稻早熟类型的粳糯新品种,经过2年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生育期短、米质好、糯性强、易脱粒等多种优良特性,并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籼稻血缘含量与每穗粒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穗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对籼粳杂交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育种家通过“选择”将控制穗粒数与粒重的籼稻增产基因GN1a、GS3部分固定于北方粳稻基因组中,淘汰了适口性差的籼稻高直链淀粉基因Waxy以及不符合北方农民收获习惯的籼稻落粒基因qSH1,同时保留了北方粳稻原有的理想株型基因DEP1,宽粒基因qSW5.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籼粳杂交优势利用理论”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武运粳19”在吴江市汾湖镇试种,表现为株型较紧凑、长势好、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相好、穗型较大、米质中等、丰产性好等特点,较适合机插秧栽培.为进一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了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