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对虾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胡珂  王立平  段爱梅 《水产学报》1991,15(4):328-331
目前组织细胞培养研究迅速发展,已被应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中.在鱼类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已逾三十余载,据Wolf和Mann统计,国外从冷水性鱼和温水性鱼获得细胞株(系)共61个。无脊椎动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进展则较为缓慢,自Grace从鳞翅目昆虫Antheraea eucalypti建立首株细胞后,昆虫组织培养才进一步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2.
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的细胞培养,是研究对虾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国内外已有不关于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不同作者对不同对虾细胞原代培养的结果,比较了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异同;描述了研究尝试多种方法对原代细胞的传代培养,其中一些方法对对虾细胞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介绍了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对虾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尤其是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淋巴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宏志  童裳亮 《水产学报》1999,23(2):169-173
通过对中国对虾的淋巴器官和经过培养的养殖,海捕中国对虾的淋巴组织细胞进行电镜观察,均发现在细胞内存在一种形状为球形,有囊膜,平均直径为136nm的病毒。病毒分布于细胞质内,或成团存在,似为一种虹彩病毒;在养殖对虾淋巴器官及培养过的组织细胞中还发现另一种病毒,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无囊膜,平均直径为33nm,分布于细胞质内,似为一种小RNA病毒。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血红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对虾血细胞吞噬的功能吖啶橙检测法,该检测同时直观地中国对虾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和杀伤情况;一项试验可同时获得吞噬和杀伤百分率,吞噬和杀伤指数四个指标。用本法研究四种免疫增强剂对对,血细胞吞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均呆提高血细胞对金葡菌的吞噬活力以及血淋巴中的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但经统计学分析,结合攻毒试验的结果,浙农I号和湖州I号的免疫效果优于湖州Ⅱ号和湖州Ⅲ号。  相似文献   

5.
建立对虾细胞系是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染色体分析、遗传育种研究和基因功能分析的重要手段,对开展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及进行海洋无脊椎生物非特异免疫机制的探讨,查清对虾免疫机制进而有效防治养殖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淋巴器的酚氧化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云 《水产学报》2002,26(3):285-288
酚氧化酶 (phendoxidase ,PO)作为一个类补体系统[1] 在甲壳动物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内外学者在酚氧化酶与免疫的关系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一致的看法是 ,微生物细胞壁中的多糖成份可激活酚氧化酶原系统[2 ] 。甲壳动物血细胞中的酚氧分酶原系统被激活后可促进血细胞的吞噬与包襄 ,介导凝集和凝固 ,产生杀菌物质[1-4 ] 。但对于PO与病毒的关系则研究较少 ,在被病毒感染的对虾组织中直观地显示PO活性及PO对病毒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对虾淋巴器被认为是对虾的免疫器官[5,6] 。本工作以健康和患病中国对虾的淋…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渔场中国对虾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如柏  叶惠恩 《海洋渔业》1992,14(3):105-110,104
<正> 一、前言发展增殖渔业,走“海洋牧场化”道路,是渔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世界上先进的渔业国家,在合理利用、依法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均在探索人工增殖以改善和增加海域资源量的途径。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沿海省市自北而南先后开展中国对虾的人工增殖放流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9.
楼丹 《海洋渔业》1990,12(6):260-262
<正> 种群的繁殖和死亡是决定种群数量及其变动的关键。亲体的怀卵量及生殖力的变动是繁殖生物学特性的主要内容。近年来人工放流于浙江象山港的中国对虾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1年,资源量是由当年的繁殖群体所组成。因此,对浙江省海区中国对虾怀卵量的研究,对进一步探索其增殖问题及亲虾育苗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淋巴组织培养中的病毒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对虾的淋巴器官和经过培养的养殖、海捕中国对虾的淋巴组织细胞进行电镜观察 ,均发现在细胞内存在一种形状为球形 ,有囊膜 ,平均直径为 136nm的病毒 ,病毒分布于细胞质内 ,或成团存在 ,似为一种虹彩病毒 ;在养殖对虾淋巴器官及培养过的组织细胞中还发现另一种病毒 ,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 ,无囊膜 ,平均直径为 33nm ,分布于细胞质中 ,似为一种小RNA病毒。在体外培养淋巴组织过程中 ,病毒在细胞内没有明显增殖迹象。感染病毒的细胞呈现细胞核固缩 ,细胞质空泡化 ,线粒体内嵴模糊 ,粗面内质网水肿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对淋巴组织切片进行光镜观察 ,发现淋巴器官组织部分坏死 ,有些细胞核肿大 ,苏木精深染 ,严重的细胞核结构已经被破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人工受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探讨了中国对虾人工受精的方法。干法、湿法、半湿法和滴管法都可获得一定比例的受精卵,其中滴管法的受精效果最佳,最高受精率为77.8%。受精卵经过培养,能够进行正常的卵裂和胚胎发育。通过对这几种方法受精效果的分析和比较,认为,在精卵未丧失受精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精卵充分混合,才能得到较高的受精率。还对这四种方法的人工受精和自然受精对受精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连地区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1994年-1995年大连地区由杆状病毒引起的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实验中国对虾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发病虾和人工感染的虾组织病理相同,在胃、皮下、类淋巴、造血组织、鳃、中肠、后肠、肝胰腺、心脏等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干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中都可观察到显著胀大,呈空泡状或被苏木精浓染的细胞核。胃是病理变化出现最早且最严重的器官。在电镜下,胃、甲壳下上皮细胞核中可见大量长270~350nm,宽100~120nm的杆状病毒颗粒,细胞核、线粒体出现胀大,嵴断裂、消失情况。干细胞、上皮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细胞为靶细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杆状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1993年养殖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经人工感染和电镜观察,证实是由杆状病毒引起的。病虾活力差。体色暗淡或微红,头胸甲上有浅黄色至白色的斑点,头胸甲与表皮下粘连,容易剥离,血淋巴混浊,淋巴器官和肝胰腺肿大,糜烂,在肝胰腺,淋巴器官,中肠,皮下组织和鳃等组织细胞的核内均发现有大量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杆状,无包涵体,具囊膜,平均长350nm,宽150nm,核衣壳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鲁青 《水产学报》1997,21(1):26-31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几种消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四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而且饥饿实验表明消化酶活力受个体发育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对虾幼体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国对虾的染色体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实验材料采用精巢、胚胎,无节幼体等,以气干法和压片法制片,吉姆萨染色,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选择分散良好的分裂相摄影。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染色体数目为n=44,2n=88。并发现一对具有次缢痕的染色体。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它的核型为2n=88=66M+16SM+6St。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的精子介导外源基因转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中国对虾的精子作载体,成功地将羊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中国对虾的受精卵,并获得转基因虾个体。用两种不同的基因溶液处理,即30%的NaCl基因溶液和30%NaCl—40%PEG基因溶液。斑点杂交的结果表明,30%的NaCl基因溶液处理的精子,能够将羊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中国对虾的卵子中,基因转移比率在1%以上。在另一实验组的个体中,用斑点杂交未检测到阳性信号。经比较,处理后的精子的受精能力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卵子激活过程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对中国对虾卵子激活反应的形态学研究。中国对虾卵子皮层中有由卵黄膜下陷形成的与卵表垂直的皮层囊,内有棒状结构称棒状周边体,其内物质为凝胶前体。对虾卵子的激活并不需要精子的发动,而是在卵子与海水接触后即开始进行。在卵子激活过程中,棒状周边体向外放出形成花冠状的凝胶层,然后从基部开始逐渐消失并向远端扩展,最后完全消失,同时卵子进行成熟分裂放出第一、第二极体,并举起受精膜,完成激活反应。还对中国对虾卵子激活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配合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B_(12)的方法,研究维生素B_(12)对中国对虾仔虾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维生素B_(12)可明显地促进仔虾的生长,并可提高仔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蜕皮与附肢刚毛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的蜕皮周期具有独特的、可预报的变化之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确定中国对虾的蜕皮分为4个阶段:(1)蜕皮后期(阶段A、B):刚蜕皮之后;(2)不蜕皮期(阶段C1-3):组织生长和食物贮藏期;(3)蜕皮前期(阶段D0-3):为下次蜕皮准备有效的形态和生理变化;(4)蜕皮期(阶段E):旧表皮脱落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