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景艺术的核心在于情景交融,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新的意境和新的自然景观。的确,如果一位盆景艺术工作者不知作山、理水、布树之道,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中摄取美的营养,不善于从艺术大家族(包括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中吸收艺术章法,舍弃或忽略了中国盆景诗情画意的艺术特性,那么,其作品充其量只能称之为“自然反映”,而绝不能进入撼人心魄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2.
扬州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的盆景艺术,相传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一个主要流派。扬州树桩盆景多采用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等树种,自幼培养而成。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通过扎缚,逐步成型。树干的造型形式,常见的有游龙式、悬岩式、过桥式等等。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叶叶俱平,叶面向上。“云片”多寡,视植株条件而定。顶片多为圆形,其余各片多为掌形。“云片”分布严整  相似文献   

3.
盆景是一种文人艺术,它是通过文人自身的艺术修养、个性追求以及审美情趣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与同属于文人艺术的山水画、山水诗和山水园林,有着共同的哲学思想和基础艺术类似的功能。它从诞生起就具有诗与画的特点,同时盆景艺术也可以看作是,被高度浓缩的微型园林景观。"盆景"——就是取"盆中之景"的意境。它既不是未作整理的盆中树木,也不是随便放在盆中的完全自然的石头,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精心布置在盆中的自然景物。  相似文献   

4.
盆景是以“缩龙成寸”的手法,将自然山水搬入庭院,又从庭院转入室内,置之几案,产生一种景小如盆、胸怀如海的“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由此,现代人们创作、鉴赏盆景艺术作品的基本原则是:“自然”(高于自然)、“写意”。这是当今盆景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离开了这一基本原则而制作的,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只  相似文献   

5.
盆景的表现力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认为“以往(的盆景)只能表现秀山丽水,花香果艳”,主张盆景与“微雕”结盟,更有主张与戏剧的道具、人物结盟者。据说,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自己的表现力。”讨论这个问题,只能从盆景的本质特征说起。盆景是以盆为“纸”、以树石为“绘”,通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育,以自然风貌集中而典型地表现生活的艺术。特定的盆、自然的石、有生命的树是盆景的主要物化手段,也是盆景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爱美的。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便逐渐进入了高层次。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各种艺术都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语汇,都是人们渴望美和追求美的真情流淌,都是艺术家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发自内心的真实表露。盆景呢?同样讲究韵律美、格调美、节奏美,讲究丰富、流畅、自然的艺术语汇。好的盆景作品贵在个性突出,经得住咀嚼,令人回昧无穷。当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进入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时,一位身着绿色军装、有着高深艺术修养的元帅,曾经迷恋地喜爱过盆景,称“盆景是综合性的高等艺术”。这位元帅就是赫赫称著、屡立奇功的陈毅同志。从那时起,“人民军队爱人民,爱绿色,也爱祖国的一草一木”便传遍了大江南北。接下去,便涌现出许多解放军指战员业余创作盆景的故事。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刘振武、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政委周永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卉盆景》2009,(10):47-47
作者简介 蔡加强,1963年11月生,福建永春华桥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员。痴迷盆景近20年,刻苦钻研,努力实践,在盆景艺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后得名师苏本一先生、康日照先生的热心指导,盆景艺术得以升华。已有多件作品发表及参加全国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不掬形式,构思生动巧妙,技法细腻,崇尚自然野趣,又不乏浓厚的时代气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苏本一赞其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南京地区的许多专业和业余树桩盆景制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具有南京风格的金陵树桩盆景。要创立金陵树桩盆景之艺术风格,我们首先要继承金陵画派“密笔短皴、积墨重渲”的画理。其次在加工形式上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力求“平中见奇”、“拙中寓巧”的传统风格,反对矫揉造作,削足适履;要师法自然,追求奔放、飘逸、古拙、清新,从而达到苍劲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卉园艺》2010,(15):15-17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珍品,它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犹如立体的山水画。中国盆景“滥觞于汉晋,形成于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代一度衰落,今又复兴”。扬州盆景几乎与中国盆景同步,是中国盆景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赵庆泉     
赵庆泉,1949年2月生于江苏扬州。从小受父亲酷爱花卉盆景的影响,他对盆景艺术造诣颇深。除此之外,他对音乐、美术、文学、园艺亦十分喜爱,在工艺厂担任盆景配件设计员时,曾设计新颖配件60余品种,产品行销国内许多城市并出口西德等国。1974年拜著名盆景艺术家徐晓白为师。此后,一直得到徐教授的指导,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创作的山水盆景“长城”、“延安颂”等于1977年春节在扬州瘦西湖展出一举成功,并被港商以高价购走。1978年调入扬州红园专门从事盆景创作。从此他  相似文献   

11.
广东老一辈的盆景艺术家们,在长期实践中,吸取了国画的艺术精华,以师法自然为前提力求自然,不拘格律,不受任何程式所限,摹拟自然界各类古树的形态特征,创造了独特的“截干蓄枝”的造型枝法,充分发拙树桩头的优势,扬长弃短,因势利导,进行艺术加工创作成各种形态的盆景,而不留或小留痕迹、伤疤,保其自然神韵。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水陆交通的中心,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其中包括自成一派的盆景艺术。就上海的桩景而论,虽与扬州、苏州、南通等地的盆景一样,都枝叶成片,层次分明,但同中有异,各臻其妙。上海桩景师法自然,苍古入画,不拘格律,不受任何程式所限,创作过程中摹拟自然界各类古树的形态特征,再根据树胚的外形,参照画意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3.
光阴荏苒,伍宜孙先生所著《文农盆景》一书自1969年问世,历经26个寒暑,其间一再出版,影响之远,遍及海内外,功绩之大,永载盆景史册。其功之一,系对祖国“盆景”名称毫不动摇地坚持始终;其功之二,系对盆景艺术师法自然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和中国盆景都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的,它们都是造型艺术。中国画是以毛笔、墨汁,根据作者构思在宣纸上任意挥洒,比较自由。而盆景则以盆为纸,以树石为绘,经过培育、剪、扎等,制作出“有生命的艺术”。中国画的许多理论、创作实践都可以作为盆景创作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盆景与中国画的关系,试从三个方面阐述。 生境(写意): 中国画和盆景艺术是追求对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盆景艺术优秀作品集锦》精美画片(明信片)第一辑开始预订为对外宣传我国盆景艺术的独特风格,满足广大盆景艺术爱好者的迫切要求,本刊经过精选设计,特连续印制系列《中国盆景艺术优秀作品集锦》,于今年6月开始,第一辑(共10幅)征求预订。《中国盆景艺术作品集锦》包括传统的岭南、苏州、上海、浙江、扬州、四川、湖北、山东等全国各省市风格流派各异的现代盆景优秀作品,图片(明信片)印制精良,每辑定价0.98元,函购另加邮资  相似文献   

17.
盆景,是扬州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扬派盆景在我国盆景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目前依旧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风格。尽管近几年来扬州的某些盆景工作者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赵庆泉同志创作《八骏图》等),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规则和程式对扬派盆景发展的束缚。而上海等一些现代都市在盆景艺术上的多方面的大胆创新,却创造了不少具有鲜  相似文献   

18.
扬州盆景为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相传在唐代就开始流传,元明时期便有了“扎片”的造型方法,至清代盛行一时,名噪四海。扬州的疙瘩春梅,体现了扬州盆景“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的特色,其中的扬州堡城花园的疙瘩春梅尤为著名。扬州堡城花园位于观音山即古代隋炀帝的行宫  相似文献   

19.
一位朋友参观过福建泉州市盆景艺术家陈汉农家中精致的屋顶盆景园后,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平时我在市场上所看到的盆景,大多注重对形式的追求而忽略对意境的营造,陈汉农的作品与众不同,他打破传统的盆景束缚,将人工培育成的树种造型与奇石、怪石经过艺术加工,巧妙地穿插为一体,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附石式盆景。”近日,笔者也来到他的家中,  相似文献   

20.
盆景艺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先后形成了许多风格流派。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关“金陵盆景”的历史记载。记得在莫愁湖公园修复开放之日(1960年春节),曾在该园胜棋楼上举办“苏、扬州盆景邀请展览”。当时我奉苏州园林管理处之命,带了50盆苏州盆景到南京展览。同年七月一日,为准备迎接党的四十大庆,江苏省城市建设厅和江苏省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