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大豆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玉库  张瑞朋  谈伟 《杂粮作物》2006,26(3):200-203
氮是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元素之一,是构成大豆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分。综述了大豆氮素在各器官的分布状况及氮对大豆生理指标、根瘤固氮、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氮代谢与其它元素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豆开花以前主要是吸收利用土壤氮和肥料氮,开花后则以共生固氮为主,到成熟期共生固氮占总氮量60%以上。不同大豆品种对接种的根瘤菌株表现为不同的选择适应性。接种根瘤菌可提高大豆生物产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接种菌根菌可促进磷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籽粒P_2O_5含量及磷肥利用率。中豆19—61A76根瘤菌—G.masseae菌根菌联合共生体最佳,田间共生固氮能力、亩产和蛋白产量分别提高20%、17.8%和33.8%。  相似文献   

3.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近年来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比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N、K肥 施用量一定的基础上,设4个P处理,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氮素含量。结果表明,施磷对大 豆植株及各器官氮素含量有较大影响, 3个品种不同处理全株氮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成熟期达到高峰;同一 品种不同处理表现为适宜的磷水平有利于氮素的积累, 3个品种花期后都是P5 (每千克土施P2O5 0. 033g)处理全 株氮素含量最高,说明适宜的施磷有利于促进氮素积累。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高蛋白品种的氮素含量多于中间型 品种和高油品种,说明高蛋白品种需氮量多于中间型品种和高油品种。植株氮素含量高表现为单株产量和蛋白质 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却不是最高,氮素对脂肪形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自然条件下,仅依靠土壤供应的营养元素不能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需要,施肥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大量元素(N,P,K)和某些微量元素(Mo,Mn,Al,Fe,B,Zn)对大豆氮素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氮素来源和测定指标 大豆结瘤品系主要是利用硝酸盐(包括土壤氮和施用的氮肥)和共生固定的大气氮(N_2)作为氮素来源,分别利用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和固氮酶活性作为测定的指标。(Harper 1974;Streeter和Bosler 1972;Hardy等1968) 檀株组织中的氮素含量 据Pal等(1976)报导,大豆茎、叶和叶柄的氮素浓度随着株龄增加而降低,荚的氮素浓度则随之而增加。茎、叶、叶柄和全株的氮素积累随着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保水剂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对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与化肥配合施用后,株高、茎粗均增加,植株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头;在产量构成因子中,百粒重增加1.13~2.40g,其中常规施肥+保水剂0.5kg/667m2处理增产率为16.6%;施入保水剂后,土壤速效养分释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合丰43和绥农10这两个熟期接近、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在正方形栽培条件下大豆单株营养面积和群体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单株营养面积均为442.60 cm2[(21.03 cm×21.03 cm)、22.59株/m2],合丰43和绥农10的有效单株营养面积分别为850 cm2[(29.15 cm×29.15 cm)、11.76株/m2]、733.87 cm2[(27.82 cm×27.82 cm)、13.63株/m2],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重、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均随单株营养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单株营养面积和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不少地区片面追求总产,大豆面积逐年下降。至使合理的轮作体系受到冲击,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尤其是土壤氮素良性循环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自去年随市场经济导向和大豆价格上扬,大豆播种面积开始回升,当前要抓住大豆面积逐渐恢复的大好时机,重新认识大豆对培肥地力的作用,建立起麦豆粮棉为主的轮作体系,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实现高产优质低耗。本文通过几年的试验,重点论述大豆在用地、养地、轮作中的重要作用。一、大豆对土壤增氮作用的影响大豆一生中需要吸收较多的氮素,以克拉克结瘤与不结瘤等基因系大豆为材料,在盆栽实验条件下,无肥处理,一株结瘤大豆成熟时,总含氮量314mg,比一株不结瘤大豆总含氮量64mg要多吸收纯氮250mg,这部分氮素为共生固氮所提供。在不同氮、磷施肥水平下,来自于共生固氮的氮素除供大豆当季生长所需全部氮素的40-  相似文献   

9.
不同形态氮素对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志敏  吴旭红 《中国糖料》2006,(2):50-51,54
论述了不同形态氮素对甜菜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并在影响生理生化过程的基础上,对氮素形态和甜菜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形态氮素配合施用是提高甜菜保护酶系统活性及其抗逆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磷素对大豆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和饲料作物,是生活生产的重要原料。磷素作为大豆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施用磷肥可以增加大豆植株抗旱、抗倒伏性;增加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为合理施用磷肥促进产量增加、提高籽粒品质做出了显著贡献,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磷素对大豆的抗逆性、养分代谢、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磷肥的合理施用及大豆磷高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连作对大豆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德俭  赵九洲 《大豆科学》1996,15(4):326-331
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限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追踪调查和生物产量模拟,探讨了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年连作和3年连作导致叶面积(LA)、叶面积指数(LAI)、叶片的生产效率(粒/叶比)和生物产量的积累速率都有所降低,随连作年限加长而降低加剧;连作导致产量性状和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均有所降低;2年连作和3年连作使产量降低18.6%和30.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形态供应对玉米幼苗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玉米幼苗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登海605和鲁单981地上部植株干重均表现为硝酸钙硝酸铵尿素硫酸铵处理。两个品种根系干重在硝酸钙、硝酸铵和尿素处理下无显著差异,均高于硫酸铵处理下的根系干重。两个品种地上部植株氮浓度和叶片SPAD值均表现为硝酸钙硝酸铵尿素硫酸铵处理。登海605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在硝酸钙、硝酸铵、尿素和硫酸铵处理下呈下降趋势;鲁单981地上部氮累积量在不同氮素供应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与其他氮素形态相比,硝酸钙供应条件下氮素生理效率最高,最有利于促进玉米幼苗干物质累积,但造成地上部植株氮浓度的稀释效应。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豆氮素营养与施肥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解惠光 《大豆科学》1990,9(2):163-167
大豆籽实生产需要大量氮素,但由于与根瘤共生,其氮素营养特性与其他作物不同。作为肥料的化合态氮时常对根瘤的固氮作用产生强烈地抑制,而使大豆的氮素施肥具有不同于其他作物的特点与要求。从能源来说,高度利用根瘤的固氮能、充分发挥大豆的生产潜力是当今生物学界的追求。因而,大豆的氮素营养源、代谢及其产物转移以及施肥技术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兴趣。近年来,日本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与探索,积累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提出若干新的见解和问题。笔者拟以1985年以来的有关资料为主进  相似文献   

14.
氮磷用量与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氮磷肥用量条件下,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特征、根际脲酶和磷酸酶特征、氮磷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施肥量为800 kg/hm2(种子侧下方6 c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最高,成熟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吸氮、吸磷量也最高,子粒产量也较高;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在肥力相对较高的土壤,减施20%~40%氮磷肥至少可以维持玉米当年的产量,施肥方式对玉米的子粒产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大豆抗病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不同程度降低大豆根腐病发生、提高出苗率、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干物质积累。为种衣剂配方及大豆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三种包衣剂对大豆种子包衣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但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三种包衣剂都能协调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其中2号包衣刺产量增加15.5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号包衣刺产量增加1.31%,差异不显著,3号包衣剂增产4、49%,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高蛋白大豆高产优质生产适宜肥水协同供给模式,以高蛋白驻豆19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施氮量与灌水量进行田间裂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量水平,N0(不施氮肥)、N1(60 kg·hm-2)、N2(120 kg·hm-2);3个灌水水平,W0(不灌水,自然降雨)、W1灌水量(1 500 m3·hm-2)、W2灌水量(3 000 m3·hm-2),研究了高蛋白大豆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分配、氮素利用及品质对肥水协同供给的响应。结果表明:同一灌水量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分配量呈现豆荚>茎>叶,2020年豆荚分配占比53.65%~69.00%,2021年豆荚分配占比36.25%~52.15%;同一施氮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鼓粒期干物质累积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在施氮N1条件下,灌水量为W2时,干物质累积量较自然降水W0、灌水量处理W1分别提高了56.55%和11.67%;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提高施氮量反而降低了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依托28年长期定位试验,采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结合产量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地上部总吸氮量及氮收获指数。化肥+有机肥(NPKM)处理产量最高,较单施化肥(NPK)处理提高8.7%。各处理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硝态氮主要积累在0~100 cm土体,NPK、NPKM处理硝态氮积累量占比高于55%。因此,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显著提高子粒产量,增加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淋溶。  相似文献   

19.
以东农47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的(NH4)2SO4为氮源,利用砂培方式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籽粒氮素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氮水平增加,大豆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营养液中氮为50 mg·L-1时产量最高;前期高氮后期低氮处理时,随高氮处理的时间延长产量降低;于R4或R5期提高外源氮水平可以增加大豆...  相似文献   

20.
海岛棉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与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海岛棉现蕾期、开花期、花铃期、铃期四个阶段叶柄内硝态氮含量和叶片全氮量的营养诊断指标 ;讨论了叶柄硝态氮含量与棉花生长发育和单片叶干物质重的关系 ;叶片全氮量与海岛棉生长发育的关系 ,均呈线性相关 ,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