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20天的实验过程,将一组乳牛(10头)放在牛舍内,平均气温的范围是前12天为+15.7℃,后8天为+14.1℃,而比较组的10头乳牛每天放在室外经3(1/2)小时(上午7—10.30)平均气温的范围前12天为—0.4℃,而后8天为—9.7℃,两组的饲料完全相同。如此则后一组的产乳量在前12天期间平均比前一组低2.5%,而后8天平均低7.2%,但是在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患有轻度子宫炎症乳牛的受胎率,我们于乳牛配种前后对其子宫进行了以下3组处理,每组20头奶牛,处理的方法如下: (1)配种前8—12小时将硫酸新斯的明10毫克和青霉素钠160万单位溶于40—60ml生理盐水里,然后注射子宫。(2)配种前8—12小时子宫注射含有青霉素钠160万单位和硫酸链霉素100  相似文献   

3.
猪胚胎移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外源激素PMSG+HCG处理母猪58头,同期发情有效率和超排成功率分别为89.3%(25/28)和100%(30/30)。14头供体用手采集胚胎,平均每头排卵23.6±6.2个,共获得胚胎218枚,其中可利用胚胎206枚,胚胎可利用率为94.5%。将143枚胚胎移植给10头 受体,平均每头移植14.3±3.6枚,8头受体妊娠并产仔52头,移植妊娠率为80%(8/10),平均每头产仔6.5头,妊娠母猪胚胎存活产仔率为45.6%(总产仔数/胚胎移植总数)。仔猪初生平均体重为1.25±0.28公斤。其中12头供体手术冲卵后,第1个情期发情配种受胎率为91.8%(11/12)。  相似文献   

4.
5—6岁的黑白花乳牛分三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按全苏畜牧研究所标准的平衡日粮;第二组给予同样的日粮,并在分娩前2月内每天添加300g饲用白垩;第三组给予较上述标准低20%的日粮。于分娩前2月、分娩前7—9天及分娩后0.5—1小时测定血清钙、无机磷和镁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组(14头)有5头,第二  相似文献   

5.
乳头管口狭窄,是乳牛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我牧场自1977年以来,试用铅丝烧烙法治疗乳牛乳头管口狭窄症,获得满意效果,用10~#铅丝烧烙治疗37头,治愈36头,治愈率达97.3%;用12~*铅丝烧烙6头,治愈6头。治愈率达100%。 (一) 治疗方法备煤炉一只和约25厘米长的10~*或12~#铅丝数段。铅丝一端磨成钝圆,一端弯成手柄。手术前,保定患牛后肢,术部不需麻醉。先把铅丝插入燃着的煤炉。患牛乳头消毒后,术者左手握住患乳  相似文献   

6.
作者给脓性子宫炎的乳牛,颈静脉注射链霉素,其剂量为每公斤体重4—5毫克(予先将其溶于20毫升5%的葡萄糖液中)。 5头患有脓性子宫炎的乳牛并继发败血症(沉郁,拒饲,稽留热,外生殖器水肿),链霉索静脉注射,每天2次。于第4—5天,病牛症状好转,但链霉素尚继续应用3天,每天1次。平均一个疗程为13天(10—14天)。另外5头牛症状好转后,链霉素持续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7.
应用复力樟脑混悬油剂试治平均不孕大数为263天的顽固性子宫内膜炎乳牛82例。每7~10大或一个情期治疗一次,最多治疗4次,共治愈72头,治愈率为87.8%。对经治乳牛在发情期适时配种,共配1~3情期,配孕62头,妊娠率为75.3%。  相似文献   

8.
郭晓宇  张营 《中国饲料》2022,1(4):13-16
文章旨在评估寒冷季节延长光照时间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5周龄、平均体重为(54.26±0.17)kg的352头三元商品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176头,每组8个重复.整个试验期间(15~24?w),外界环境温度为-10℃~-5℃,对照组采用常规光照模式(光照12?h,黑暗12?h),处理组...  相似文献   

9.
中西药结合治疗母猪产后MM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一种能促进MMAS患猪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作者选用了MMAS患猪100头,按其临床特有症状的不同分为4个类型组。每组25头,其中20头进行治疗,5头不治疗以作对照。治疗时采用中西药结合(如对无乳症或少乳症采用中药八味催乳散和西药催产素等,以促进患猪泌乳功能的恢复)、一般疗法(如肌注青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以抗炎、降温,投给胃复安、维生素B6以健胃,增进食欲,投给硫酸钠以消除便秘,肌注氯丙嗪以镇静和抗应激等)和特有疗法(对乳房炎和子宫炎局部使用蜂胶制剂乳炎灵和宫炎净等)联合用药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试验观察。各组的治疗与非治疗患猪,均在治疗后或病后的第5天进行临床症状、病程进展的比较和治疗效果的判定,第7天统计其仔猪的存活与死亡头数。结果表明a.在4个类型组共治疗患猪80头,5天内治愈76头(治愈率为95%),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3.17天,未冶愈4头(占5%)。其中无乳症或少乳症组的20头,治愈9头(占95%),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2.68天。未冶愈1头,(占5%);无乳症+乳房炎组的20头,治愈20头(占100%);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2.10天;无乳症+子宫炎组的20头,治愈19头(占95%),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3.21天;未治愈1头(占5%);无乳症+乳房炎+,子宫炎组的20头,治愈18头(占90%),平均每头治愈时间为3.72天  相似文献   

10.
初胎奶牛围产期某些血液生化成分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2头初胎荷斯坦乳牛,在预产期前10d、7d、产后3d、10d和17d采取血样,测定血浆中葡萄糖、尿素氮、谷丙转氨酶(GPT)和胆固醇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分娩前第3d和产后第3d、10d、17d的血糖含量分别比预产期前10天显著降低(P<0.01),分别降低26.05%、53.01%、39.87%和75.95%;②尿素氮含量分娩前第3d比预产前第10天降低46.08%(P<0.01),产后3d、10d提高13.43%%和3.85%,产后17天则低11.16%;③预产前3dGPT水平较预产前10d高30.99%(P<0.01),而产后第3d、第17dGPT水平分别较预产前10d低29.11%和25.2%(P<0.01);④血浆总胆固醇在分娩前第3d、产后的第3d和10d分别比预产期前10天低31.35%(P<0.01)、13.41%(P<0.01)和10.40%,而产后第17d的含量较预产前10天提高10.40%。以上结果提示:初胎乳牛围产期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均发生改变,以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加强蛋白质的合成,适应机体泌乳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前列腺素E类似物鞣尔普洛士通(Sulproston)作了诱导猪的分娩试验。在预备试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头。在怀孕109天时,试验组静注鞣尔普洛士通(0.016毫克/公斤体重),对照组静注0.9%氯化钠。其结果,试验组母猪平均分娩时间在开始处理后110.3±0.33天,而对照组为113.3±1.20天。母猪血浆孕酮值在处理前(怀孕109天)为10.94-13.27毫微克/毫升,到分娩时试验组为4.62-4.20毫微克/毫升,而对照组变化不大。在主要试验中,应用12头母猪,在怀孕109天时,两次肌注鞣尔普洛士通(0.016毫克/公斤体重),间隔10小时。结果9头有效(110.6±0.40天),其余3头分别是150小时(114天)、90小时(113天)和40小时(111天)后分娩。有效的9头猪在  相似文献   

12.
<正> 种牛场协作,于1984年5月12日至6月10日在谢场7队进行了三河乳牛饲喂尿素的试验。 按照试验和对照乳牛年龄、胎次、产犊期与产乳性能相似的原则,选出20头产乳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每组乳牛各10头。试验牛和对照牛实行同群饲养、同槽饲喂。对每头牛每次挤乳量及喂料与喂尿素量均进行称量和记录。试验牛和对照牛每产1公斤乳喂给混合料375克,干草足量供应。混合料的组成试验组为:豆饼5%、玉米面65%和麸皮30%:对照组为:豆饼40%,玉米面40%和麸皮20%。两组混合料的能量与含氮量(包括尿素在内)相等。混合料用水拌湿后喂给,喂给试验牛的混合料喂前拌入尿素,每头乳牛日给150克,分两次喂,喂尿素1小时后饮水。尿素含氮量46%。 为了防止尿素中毒,在试验中做到尿素定量饲喂严格管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乳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广东省10个奶牛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按大致10%的采样率采集了1087头乳牛的新鲜粪便,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其中检出卵囊的阳性牛92头,阳性率为8.46%;有7个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场阳性率为70%。这7个奶牛场的卵囊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0%、7.19%、6.67%、9.80%、6.72%、12.76%和6.72%。调查发现,乳牛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和感染强度与乳牛年龄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可能与气候有关;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鉴定为鼠隐孢子虫(Crptosporidium muris)。  相似文献   

14.
某乳牛场从57—64年上半年的7年半中,饲养的布氏杆菌病乳牛共产244胎,其中流产死胎34胎,占13.93%。现饲养的55头布氏杆菌病乳牛中,临床上出现过流产死胎的有14头,占25.45%。其中出现过一次流产的有7头,占12.72%。二次流产的有4头,占7.27%。一次和二次死胎及流产死胎各一次的均为1头,各占1.81%。第一次流产较多的发生在病后第一胎(9头、占64.28%)。第二胎次之(4头、占28.57%)。发生在第五胎的有一头(占7.15%)。在全部20次流产死胎中,有9次发生在病后第一胎,占45%。8次发生在病后第二胎,占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营养限制期(第1~60天)和营养补偿期(第61~150天)体重和外周血液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选用80只体况中等、平均体重为(14.72±1.10)kg的3月龄乌珠穆沁羔羊,随机分为对照组(CG)、限制组Ⅰ(RG Ⅰ)、限制组Ⅱ(RGⅡ)和限制组Ⅲ(RG Ⅲ)4个组.营养限制期4组饲粮能氮水平分别为代谢能(ME):10.88、10.88、9.41和8.62 MJ/kg;粗蛋白质(CP):15%、10%、10%和5.7%.营养补偿期各组饲喂同一能氮水平饲粮(ME:9.75 MJ/kg;CP:12%).在试验期每周称重并在第1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和第150天饲喂前从各组羊颈静脉采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羔羊血液中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表明:1)营养限制结束,RG Ⅰ组、RG Ⅱ组和RG Ⅲ组平均体重均显著低于CG组(P<0.05).补偿期RG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G组(P<0.05).2)营养限制前期(第1~30天)各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浓度均呈上升趋势.补偿期结束时CD4+T淋巴细胞浓度RG Ⅰ组最低RGⅡ组最高,CD8+T淋巴浓度RGⅡ组最低RG Ⅰ组最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乌珠穆沁羔羊受不同能氮营养水平限制后体重和免疫机能有补偿效应,而且低能高氮比高能低氮限饲后得到的补偿效果较好,表明限饲蛋白质比限饲能量对补偿生长的负影响更大.蛋白质和能量同时限饲补偿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16.
将60头长大二元待产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组在预产期前15天在母猪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和3%色粉,基础喂量为每天每头2kg,每产1头仔猪增加0.25kg,仔猪生后1~3日龄温度控制为30℃-32℃,4-7日龄为28℃~30℃,8~21日龄为22℃~25℃。对照组产前15天不添加油脂和色粉,每天每头饲料投量3.5kg。仔猪生后1~7日龄温度控制为28℃-30℃,8~21日龄20℃~25℃。结果表明,试验组猪21日龄成活率和断奶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环境温湿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  潘建治 《家畜生态》1993,14(1):26-31
浙江中白母猪繁殖成绩与地面温湿气象资料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母猪在60天哺乳期饲养制度下,产后发情并配种受孕平均需66.57天。其中离仔后配种占75.41%,就这部分母猪而言,离仔次旬平均日最高气温超过30℃或RH78%以上或THI值大于75,离猪后7天内的受孕率显著降低;配种时和配种后20天内受高温剌激,胎几发育数减少,平均气温25℃以上时的窝仔数(11.73头、11.83头)较20—25℃条件下少0.68头和0.37头;产前当旬处于高温的,产仔成活率较高;20日龄仔猪存活率以出生后次旬环境温度在20℃以上或THI值大于65时为高,而35—45日龄时的环境温湿度对20—60日龄仔猪存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低蛋白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ω-6∶ω-3比例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的影响。24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日粮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其中,处理1为正对照组(高蛋白饲粮组,动物蛋白型+5%的玉米油);处理2为负对照组(低蛋白日粮组,玉米-豆粕型+5%玉米油),其余3个处理组低蛋白基础日粮添加梯度水平鱼油来替代玉米油:处理3(玉米-豆粕型+3.75%玉米油+1.25%鱼油)、处理4(玉米-豆粕型+2.5%玉米油+2.5%鱼油)和处理5(玉米-豆粕型+5%鱼油),其中ω-6∶ω-3比例分别为5∶1, 3∶1和1∶1的比例。试验饲喂处理日粮分两个阶段分别为7天和14天,随后是第三阶段饲喂同一日粮21天。在第6天和第20天时,每个处理选12头猪分别用1mL生理盐水溶解0.5mg卵清蛋白和0.5 mg奎宁佐剂进行免疫敏化,并测量皮肤褶皱厚度的变化。在第21天,每一重复栏选择4头猪进行LPS(30 mg大肠杆菌LPS/kg BW)免疫应激处理,并监测3小时内直肠温度的变化。第一阶段,高蛋白日粮处理猪只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高于除第五处理组外其它低蛋白水平日粮处理组(P 0.05)。在第21天,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注射LPS与在第1, 2, 3小时使直肠温度升高(P 0.001);其中和其它低蛋白组相比,鱼油添加组猪只在第2小时直肠温度有所降低(P 0.05)。于第22天,低蛋白处理2猪只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要高于其它鱼油添加组(P 0.05),并随着鱼油添加水平增加而降低。于34天时,卵清蛋白的注射能引起血清抗卵清蛋白的免疫球蛋白反应,并随着鱼油添加水平增加而降低。第40天,皮内注射卵清蛋白6小时后,猪只发生过敏率最低为处理4组(P 0.05)。因此,早期保育猪阶段是对低蛋白水平日粮最为敏感的阶段,添加2.5%的鱼油(ω-6∶ω-3为3∶1)能提高生长性能;但理想的ω-6:ω-3脂肪酸比例可能与因不同免疫反应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试验用的42头乳牛仔犊出生后两天给其母牛哺乳,然后把犊牛移到小牛棚中,在其后的14天,试验犊分成三个组,每天喂饲两次,一组喂给全乳,一组喂食加有10%正常牛初乳作为添加物的全乳,第三组则喂给加有10%接种过轮状病毒母牛的初乳作为添加物的全乳。在自然爆发犊痢的情况下,这42头犊牛中有28头发生了感染。喂饲免疫初乳可延缓腹泻的发作  相似文献   

20.
225头患卵巢囊肿的乳牛经用100μg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缩写为GnRH)治疗。尚未痊愈的乳牛再用GnRH第二次或第三次再治疗。三次治疗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6%(170/225),78%(43/55)和66%(8/12)。共221头乳牛得以痊愈,184头终于受孕,其余41例被淘汰。第一次配种怀孕率为49%。每隔2周检查的牛群比每隔4周的检出了更多的卵巢囊肿,这种诊断的增加可能在一些病例中与囊肿自行恢复前被检出有关。每2周检查并接受治疗的牛群与每4周的比较,卵巢囊肿的临床痊愈率较低,且GnRH引起的卵巢黄体化和对治疗的反应也更难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