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在5~15KR范围内60Co-γ射线对枳种子辐射效应的影响,以及ATP的辐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辐射后种子的电导率、根尖细胞间期的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大,与辐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ATP复合处理能有效地降低枳种子辐射后的相对电导率、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其中在8~15KR剂量处理中,ATP的作用更加明显表明ATP具有促进辐射损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中药材丹皮、泽泻及其混和物为饲料对黄粉虫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皮能显著抑制幼虫体内的蛋白酶活性,在处理5d后,也抑制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丹皮泽泻饮片混和物与泽泻相比,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与面粉相比,在一定时间内幼虫的蛋白酶活性受到了影响,说明丹皮影响了幼虫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幼虫的神经传导也有影响;而混 相似文献
3.
丹皮、泽泻混和物对黄粉虫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药材丹皮、泽泻及其混和物为饲料对黄粉虫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皮能显著抑制幼虫体内的蛋白酶活性,在处理5d后,也抑制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丹皮泽泻饮片混和物与泽泻相比,幼虫体内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与面粉相比,在一定时间内幼虫的蛋白酶活性受到了影响,说明丹皮影响了幼虫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幼虫的神经传导也有影响;而混和物在一定时间内可影响幼虫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而对幼虫的神经传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在室温条件下用含不同稀土剂量的饲料喂养黄粉虫,发现在每kg饲料中添加100mg氧化镧可使黄粉虫幼虫的一些重要生理指标发生明显的变化:幼虫的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幼虫的存活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饲养条件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不同条件下饲养黄粉虫幼虫30d后,调查其重量增长速度,结果表明:复合饲料A饲养的黄粉虫,其幼虫增重速度是单纯麦麸饲养黄粉虫的2.4倍;饲料含水量为18%时幼虫增重速度是含水量为12%的1.5倍;幼虫密度在每cm^3饲料中虫数为0.54头时的幼虫增重速度是密度为0.27头的1.5倍,光/暗比为12.12的幼虫增重速度是光/照比为0:24的1.6倍。黄粉虫幼虫喜欢在浅层饲料中活动,饲料厚度应保持在3.0-4.5cm。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3)
为了研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的影响,采用对照组CK(室温)、试验Ⅰ组(28℃)、试验Ⅱ组(32℃)饲养黄粉虫幼虫。从刚孵化到第10次脱皮,对照组经历了88.0天,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经历了78.9天、74.2天。表明在28℃和32℃恒温条件下,黄粉虫幼虫脱皮速度快于室温下的脱皮速度,当环境温度为32℃时,黄粉虫脱皮速度最快。到第10次脱皮时,试验Ⅰ组幼虫的头壳宽度和体长分别为1.9mm、16.4mm,均高于在室温和32℃恒温下幼虫的头壳宽度和体长。试验表明,把温度控制在28℃条件下饲养黄粉虫,这对提高幼虫生长速度,缩短黄粉虫幼虫期,提高繁殖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不同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存活率和保护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温度下养殖黄粉虫,12 h后观察其SOD,POD,CAT活力和存活率,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黄粉虫的活动状况。实验表明,在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其存活率明显低于25℃。在40~45℃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急速下降;在-10~0℃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降低,迅速下降。保护酶活性和存活率与较高温度区、较低温度区的相应温度密切相关。表明黄粉虫高温和低温致死的原因与保护酶系统被破坏有关。5℃以下的低温和35℃以上的高温对其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其适宜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1.
丹皮提取物和丹皮酚对几种中药材害虫的毒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熏蒸法和点滴法测定丹皮提取物和丹皮酚对几种中药材害虫的熏蒸及触杀毒力试验结果表明,丹皮提取物对4种仓虫成虫的熏蒸活性大小顺序为:赤拟谷盗>谷蠹≥药材甲>玉米象,对药材甲成虫的熏蒸活性丹皮酚明显高于丹皮提取物,随着药物浓度或熏蒸时间的增加,试虫的死亡率明显增加丹皮提取物对药材甲成虫的触杀作用高于赤拟谷盗;对药材甲成虫的触杀作用丹皮提取物高于丹皮酚;随着药物点滴剂量或点滴处理后时间的增加,试虫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并利用毒力回归式Y=A+BX中B值及由此求出的LC50或LD30值大小比较不同药物对不同虫种的毒力大小 相似文献
12.
黄粉虫人工饲料优化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分别建立了以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为目标函数的四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藻粉(X4)与麦麸(X1)是影响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的主要因素,并且分析了葡萄糖(X2)及藻粉(X4)之间交互作用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模型优化,提出了获得较高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的受精和杂种发育情况,并与已报道的同一杂交组合而以普通小麦为母本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在正交或反交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可交配性,多数情况下双受精过程是正常的。杂种胚的发育进程在正交或反交时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即一般在人工授粉后24小时,可发育成为具有2个细胞的原胚。此后,原胚的发育和胚分化进程较亲本自交时胚的发育进程有所延缓。另外发现,当硬粒小麦×普通小麦时,在人工授粉后第3天,杂种胚乳核的行为表现较为异常。因此,在远缘杂交中对杂种胚乳核的活动和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时,应将母本中央细胞极核所具有的特定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花药和花粉发育的光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塑料薄切片方法,对菘蓝花药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花药壁发育属双子叶植物型。绒毡层为腺质的,当精子形成后开始解体。2.自减数分裂粗线期至末期Ⅱ,同一药室内相邻的小孢子母细胞之间存在胞质通道。3.小孢子母细胞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四面体形的四分体,并发现早期四分体的小孢子之间亦存在胞质通道。4.生殖细胞从初期至中期具有呈弱PAS正反应的壁,有丝分裂前壁物质消失。成熟花粉粒三细胞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花生离体茎尖作外植体,在诱导生根培养基(MSB+0.2 mg/LNAA)中分别添加20、40、60、80和100 g/L的PEG6000,统计外植体不定根的再生率,观察其生长情况,探讨培养基中添加PEG6000对花生不定根再生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至第4周时,外植体在PEG浓度为60 g/L~100 g/L的培养基的生根速度明显低于对照培养基.PEG浓度为80 g/L时,外值体不定根的再生率显著降低,且品种间差异显著.渗透胁迫对不定根的生长也有明显的影响,PEG浓度为60 g/L~80 g/L时,单个外植体的主根数显著降低,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EG浓度为40 g/L时,单个外植体长度为4~6 cm的主根数显著降低且品种间差异显著.在80 g/LPEG渗透胁迫的生根培养基上,6个供试品种的相对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对生根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鲁花11、丰花1号、丰花2号、鲁花12、0616和白沙1016.因此,可以根据培养4周时,80 g/LPEG渗透胁迫下外植体的相对生根率,60 g/L~80 g/L PEG渗透胁迫下外植体的主根数以及40 g/LPEG渗透胁迫下单个外植体形成长度为4~6 cm的主根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花生茎尖离体培养鉴定花生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陶余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1991,(2)
用1.0~5.0ppm的萘乙酸(NAA),可诱导蚕豆发芽种子全部产生肿胀状愈伤组织,并且抑制芽的伸长。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20ppm处理蚕豆种子时,不影响发芽率,但抑制芽的伸长。当用放线菌素D与NAA复合处理蚕豆种子时,发芽率也不受影响,但芽的伸长明显受到抑制,此外还有55%左右的发芽种子胚轴基部形成肿胀状愈伤组织。用5.0ppm的环己亚胺处理蚕豆种子时,所有种子均不发芽。结合对酯酶同工酶谱的分析,作者认为,NAA诱导蚕豆种子产生愈伤组织是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而不是在转录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无色杆菌毒蛋白对菜粉蝶幼虫血淋巴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晓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4):321-323
对取食过无色杆菌毒蛋白的菜粉蝶幼虫血淋巴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与对照相比,酯酶酶谱发生变化,对照吸光度为处理组的2 ̄10倍。 相似文献
18.
1986~1989年,首次研究了档案窃蠹(Falsogastrallus sauteri Pic)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卵、蛹及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1.97℃,16.97℃和20.10℃,标准误差为0.788℃,0.46℃和0.728℃有效积温各为45.39,69.41和39.44日度,标准差为10.45、5.65和7.33日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毛黄鳃金龟卵在含水量为7.5%~8.2%的土壤中即可完成胚胎发育。在20℃温度中的卵,第6天(胚胎分节)~第16天(背合开始)是吸水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短期(3~7天)缺水,导致孵化率下降、存活卵推迟孵化,长期(12天)缺水则会对胚胎发育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将胚胎发育初期的卵分别置于含水量为6.5%和7.1%的土壤中2周,发育进度与存活率均有明显差异,表明胚胎对环境含水量的微小变化是颇为敏感的。对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其表面突起间的间隙有利于吸取土壤水分,而随卵体积的增大,间隙扩大,则不利于缺水时保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