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2.
溴虫腈对几种桑园害虫和家蚕的室内毒力测定及在田间防治的选择性毒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杀虫、杀螨剂溴虫腈在桑树害虫与非靶标昆虫家蚕之间以及桑树害虫之间的差异性毒力,为溴虫腈在桑园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24%溴虫腈悬浮剂对野桑蚕、家蚕、桑螟、桑尺蠖的室内毒力选择性比值较高,其LC50值倍数比例为362∶126∶1.6∶1,各种试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家蚕>野桑蚕,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很小。分别采用80、160、32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桑树后间隔1、3、6、9 d采摘桑叶饲养家蚕3龄幼虫至上蔟,除用320、160 mg/L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处理区间隔1 d的桑叶养蚕后,家蚕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清水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它处理区无显著差异(P>0.05),并无迟发性毒性效应。田间防治试验表明,24%溴虫腈悬浮剂对桑树害虫的毒力具有选择性,试验期桑园内的几种害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桑毛虫>桑剌蛾,320、160、8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后7 d对桑尺蠖的平均防效极显著优于对照农药267 mg/L辛硫磷稀释液的防效,而对桑螟的平均防效低于对照农药200 mg/L灭多威稀释液的防效(94.2%)。研究结果显示溴虫腈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毒力,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较低,该药剂适合用于对桑尺蠖等桑园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多效灵是本所混筛选出高效低毒桑树专用杀虫剂。对蚕残毒期为1000倍7天。多效灵1000倍田间对野蚕防效达94.6%,2000倍为92.1%,3000倍为83%;同样1000倍多效灵对野蚕、桑尺蠖、斜纹夜蛾平均效果为83.2%、敌敌畏为66%、双效磷为70%。 相似文献
4.
在各项防治害虫的方法中,化学防治由于其对害虫作用快、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是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由于桑树生长和桑树害虫发生的特点,许多因素影响桑树害虫化学防治效果,提高桑树害虫化学防治效果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1选用合适的农药,确保治虫效果1·1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环境和生物环境的不同,害虫发生的种类及其生长发育规律也有所不同。我场所处的地区桑树害虫主要有桑象虫、桑螟、野蚕、尺蠖、斜纹夜蛾、红蜘蛛、蜗牛等,鳞翅目昆虫是重点防治对象之一,主要选用甲胺磷、敌敌畏、桑虫净、辛硫磷等。红蜘蛛也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定3种植物源农药对蓝莓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中以0.3%印楝素乳油对蓝莓蚜虫毒力最高,药后48h的LC50值为11.20mg.L-1,3种供试植物源农药相对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指数均小于1,说明3种植物源农药的毒力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毒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农药在各供试浓度下防治效果随药后天数增加而增加,但其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22%氟啶虫胺腈的处理,单就3种植物源农药看,苦参碱对蚜虫防效最佳,在药后5d,苦参碱不同浓度防效均在71.64%以上,0.3%印楝素次之,而鱼藤酮对蓝莓蚜虫的防效较差。[结论] 在进行有机生产或蚜虫虫口密度低且对环境安全有较高要求时,蓝莓生产中可以选择苦参碱来降低蚜虫种群基数。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蚕桑工程》的实施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了解并掌握桑园害虫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其防治办法,搞好桑园病虫害的防治,是今后“桑保”工作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为探索桑蓟马被害叶的使用价值,分别就桑蓟马被害叶对生命率、茧质、卵质及下代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被害叶对稚蚕期影响不大,但对壮蚕期影响较大。丝茧育可将桑蓟马被害叶用在5龄第4天后,种茧育尽可能不用桑蓟马被害叶,以确保卵质成绩。 相似文献
15.
桑树害虫鞍象(Neomyllocerus hedini Marshall)的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象(Neomyllocerus hedini Marshall)是汉江沿岸桑园新发现的食叶害虫。田间调查和实验室观察表明,该虫在陕西省汉中地区1年发生1代,其中:幼虫在土中越冬,生活期长达8~10个月;成虫自从5月上旬至8月下旬食叶危害桑树,危害期长达80~100 d,并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于土壤中。化学防治采用40%辛硫磷(phoxim)1 000倍液,于春蚕期结束后在桑园喷雾杀灭成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果桑发展迅速,桑椹菌核病成为影响果桑收成的最主要病害。桑椹菌核病共有三种病原,均属真菌类子囊菌亚门。3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基本一致,其发病范围广,难根治,传染性强,危害严重。生产中结合耕种处理、除草、化学防控等措施可有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暴发,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