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阳茶诗     
《茶叶通讯》2004,(2):47-47
吟湖心岛毛尖陈仙众多饮料首推茶,爽口提神韵味佳。岛上毛尖长日饮,身轻自觉是仙家。品茗湖心岛陈奇志阁临湖水,开窗共品茗。毫香隽永,柳井水长清。笑花迷眼1,和鸣谷出莺2。人难一见,久坐叙幽情。: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诗经》: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荷露烹茶———步杨中安先生原韵陈奇志朦胧月色浸荷塘,集露烹茗格外香。好友清廉如玉洁,同窗共品诉衷肠。:杨中安诗《荷露烹茶》载《茶叶通》2003年增刊。吟君山银针陈奇志许多土产出巴陵,岛上银针味最醇。一自当年…  相似文献   

2.
追梦娄山,访陆公遗迹,茶海茗香。忘情仙人岭上,心去徜徉。偏陂造化,把菁华、都付茶乡。君不见,云霓生处,灵芽占尽春光。  相似文献   

3.
张文莉  张建兵 《福建茶叶》2016,(12):316-317
咏茶诗词,是中国茶文化与诗词文化结合的产物.唐宋文人的诗词创作与茶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而咏茶诗词本身,不仅彰显出了唐宋文人所具有的文学风采,同时也体现出了唐宋文人依托于茶所表现出的审美追求乃至人生理想.本文在对唐宋时期咏茶诗词的兴起与繁荣景象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分别对唐代与宋代咏茶诗词所具有的审美追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今昔君山茶     
君山产茶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在君山岛上的崇圣寺旧墙上,有一块大石碑。这块石碑是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此碑1954年被毁)。他在督学湖广时,曾登临君山,并写了《登山记》碑文,文中记述了君山茶的来历。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娥皇和女英亲自播种的,经过培育,在白鹤寺长出了三蔸健壮的茶苗,这就是君山茶的母本,君山茶树最早只有三蔸的传说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5.
茶联二幅     
岳州淄湖含膏佐膳用茶,公主文成传汉俗;含膏贺喜,岳州贡品入西疆。  相似文献   

6.
阳璐西 《福建茶叶》2016,(3):384-385
通过分析茶文化在宋代兴盛的背景及原因;对咏茶文学在宋代发展时受到的一些影响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咏物文学、宋代社会风气等因素,并围绕咏茶文学代表性人物苏轼展开了对宋代咏茶文学的分析,旨在加深对当时咏茶文学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咏茶诗词从先秦开始到清末结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它不但是古代先民的浮世绘,记录着先秦百姓的日常生活;还体现着平静温和的文人气息,代表着文人的独特心理。既包含着礼仪天下的友情观,也蕴藏着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隐居梦想。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拥有着独特情趣的文学味道。中国咏茶诗词囊括着强大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各种传统文化互相融合渗透的结果,从一个侧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8.
黄晓芳 《福建茶叶》2022,(1):261-263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咏茶诗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咏茶诗词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咏茶诗词推广并没有形成大面积的传播,只有在个别的地区,咏茶诗词文化会有所交流和发展.另外,在学术研究方面,对咏茶诗词文化的挖掘也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仍然是一种小范围的研究,咏茶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待进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06,28(2):39-39
红茶的发源地应是福建省武夷山.据当代茶圣吴觉农《茶经述评》第三章"茶的制造"的第三节"制茶工艺和茶类的发展"中说:"至于红茶,只有《多能鄙事》曾有‘红茶'的记载,但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该书系伪托,故不拟引以为据."  相似文献   

10.
茶诗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基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对茶诗《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有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概念转喻有生产转喻,减少转喻及因果转喻。另外,此茶诗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应用通过建立读者与作品间的桥梁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此诗,探析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茶是我国的国饮,它在我国不仅是日常人们主要的物质消费内容,而且还渗透到文化领域,形成了人们喜爱的咏茶诗词作品。咏茶诗词在我国的发展当属唐宋年间最为迅速,且唐宋咏茶诗词具有极其丰富的茶文化意象和审美意境,在诗人构造的茶诗意境之中,还传递出我国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对于我国的诗词创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意义和价值。本文即对唐宋咏茶诗词的缘起和发展进行探索,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唐宋咏茶诗词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陈楠 《福建茶叶》2016,(5):303-304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竞相挥洒创作,呈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咏茶诗词作品,其中又以苏轼的咏茶诗词为典型代表。苏轼的咏茶诗词准确再现了当时的茶礼、茶俗、茶艺等,承载着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本文从茶叶、茶艺、人生与心境四个方面对苏轼咏茶诗词中的意境美作出详尽分析,展示出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淡雅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3.
钱时霖 《茶叶》2005,31(2):115-115
2005年4月12日至15日。浙江省茶叶学会代表团赴上海参加了一系列茶事活动,我有幸随行,作《诗记上海茶事》七首。  相似文献   

14.
张昕  白宇 《福建茶叶》2016,(7):334-335
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唐代陆羽的《茶经》为标志的茶文化不断走向昌盛和繁茂,至宋代,茶文化进入了极盛时期,这与宋代的经济繁荣以及文学观念的转变密不可分,宋代的咏茶文学推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在"以俗为雅、雅俗贯通"的宋代文学主张之下,宋代咏茶文学上升到较高的地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即研究了宋代茶文化的流变以及宋代咏茶诗词的主要内涵和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5.
张琳洁  龚淑英 《茶叶》2003,29(4):230-232
中国古代茶化,是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合的结晶。茶从一种普通植物发展为饮料之王,并衍生为茶化,这和茶的物质属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茶化的形成经历了茶从普通植物到饮用,又从饮用上升到化高度的过程。其间,茶的物质特点与社会的思想背景共同发挥作用。本根据现代茶叶生化研究,分析茶化的形成历程,探讨茶的物质特性和社会思想背景对茶化产生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张遥 《福建茶叶》2023,(1):196-198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其疆域之大仅次于清王朝,是一个通过文化、经济、政治影响世界的东亚帝国。同时,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文学朝代,唐代文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至今世人仍旧对其艺术成就赞美歌颂。在唐代,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以及茶本身的特性,无疑让茶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开始提倡饮茶,乃至饮茶成癖,使茶透过生活层面,进入了精神层面,成为一种文化内涵。本文第一章以分析咏茶诗的兴盛缘由为主线,探究饮茶之风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第二章探讨由茶引出的审美思维,重点分析唐代咏茶诗艺术特色,此外兼论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第三章通过分析唐人对茶的品鉴,以及茶诗的表现内容,探究唐人的文人意趣,透过茶的仪式化、日常化,探究唐代文人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17.
唐代作为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唐代茶文化的快速发展,为当时的文化发展增加了深厚的底蕴,从而使得茶事活动被逐渐的艺术化。本文通过对唐代咏茶的文学内容与风格进行介绍,来加深人们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林燕腾 《福建茶叶》2023,(4):172-174
清代《茶经》一文记录清代漳州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贮茶、施茶的方法,保留许多古代制茶和茶艺的科学技术,也表达了清代漳州人对茶品的精神追求。对于研究茶史和地方史提供可贵资料。作者陈常夏为清初会元,任过清代官员。晚年隐居漳州江东,生前关心民瘼,敢为民请命,人称“铁山先生”。著有《江园集》14卷,《茶经》出于该书集。  相似文献   

19.
熊飞 《中国茶叶》2011,(9):27-27
建设无性系茶园,茶苗既可秋栽也可春栽,但到底是秋栽好还是春栽好,各地看法不一。在鄂西北山区,笔者以为春栽优势大于秋栽,近年来的建园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与茶苗秋栽相比,春栽有以下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2010,32(10):35-35
作者王令是北宋的一位布衣,以教书为生,一生没有做官,但是诗歌作得不错。送给他茶叶的人是张和仲,名次夔,字和仲,福建浦城人,曾经任过西安令、兴国军通判等职。这里诗题上说到的宝云茶,因产于杭州的宝云山,故名。当时杭州的茶,只有香林茶、白云茶和宝云茶入贡,很是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