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蚕学通讯》2010,(4):1-1
<正>回顾家蚕基因组研究,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历程,跨越了五个大步,攀登了三个高峰。2002年在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下,我们完成了10万条EST序列,这一大步驱动着我们向"家蚕基因组框架图"高峰攀登;2004年我们发表第一篇Science文章后,又迈出了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和基因组数据平台两大步;2007年攀上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的高峰;接着我们在完成遗传变异图谱的同时又跨出了基因定位克隆平台和转基因平台两大步,实现了蚕业科学历史性的跨越。我国家蚕研究论文被SCI收录篇数由2000年占世界的6.25%上升至2010年的44.16%,排名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  相似文献   

2.
魏幼平  陶美林  方瑷 《蚕业科学》2011,37(3):495-502
2001-2010年《蚕业科学》共刊登1 227篇研究论文与报告,其中2010年的载文量是2001年的2.1倍;发表论文受国家、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资助比率2010年达到82.5%,10年间增加了1倍以上;学科基础研究类论文在载文总量中的比率2010年达到79.53%,比2001年增加17.51个百分点;基础前沿重点领域"家蚕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研究"、产业技术热点领域"蚕桑资源利用研究"的论文占载文总量的比率逐年上升,2010年分别为25.7%、19.5%;载文的作者单位类型分布中,高等院校占71.31%,科研院所占25.35%。分析近10年《蚕业科学》载文基本信息认为:家蚕基因组计划引领蚕业科学研究快速发展,并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融入促进了蚕业科学基础研究的新飞跃,并提升了家蚕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地位;蚕丝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目标,已催生出蚕业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高等院校成为蚕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我国蚕业科学研究体系已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蚕桑丝绸产业的主体产品是蚕丝,蚕丝性能改良的技术创新之于蚕桑丝绸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尤其体现在蚕丝遗传改良相关的生物技术上。近年来,锌指核酸酶(ZFN)、类转录激活效应子核酸酶(TALEN)和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系统(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已经在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经济物种的遗传改造以及人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领域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日本国立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等国内外同仁的努力下,家蚕的研究也紧跟时代潮流,建立了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并跻身于众多模式生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前沿阵列。更为可喜的是,部分家蚕基因组编辑的论文发表以后,得到了生命科学界、蚕桑丝绸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对蚕业科技的极大关注,其中有多篇SCI论文被高频次引用,蚕桑丝绸业界长期关注和难以解决的蚕丝遗传改良、丝腺生物反应器等问题在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介入后有望得到快速突破。本文就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带给传统蚕桑丝绸产业的机遇,以及该项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和前景作简要总结,以供研究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和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图书馆》2000-2011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检索,选取被引频次最高的100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对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栏目、作者、机构、主题等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期刊编辑选题、组稿、约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检索、概括了50年来在《Science》杂志刊登的10篇蚕丝学文献的基本情况和内容,介绍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在家蚕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较基因组学和丝腺、激素及发育相关基因等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显示了中国家蚕基因组研究对世界蚕业科学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蚕学通讯》2010,(2):61-61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代方银等研究揭示了家蚕体色突变“暗化型”(melanism,mln)的成因。研究论文《Mutationsofanarylalk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BM—IAANAT,areresponsibleforthesilkwormmelanismmutant》于2010年3月23日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6月18日正式出版。这是目前中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本土资源和科技力量独立完成的第一篇关于家蚕突变基因定位克隆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7.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作为动物肌肉生长的负调节因子,对提高动物的肌肉量和瘦肉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 MSTN/GDF-8/Myostatin " 为检索词对2000—2020年期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进行主题检索,并使用Excel 2016、GraphPad Prism 8.4.0 和 VOS viewer 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显示,通过 Web of Science 平台共检索到相关MSTN的SCI论文4404篇,其中中国发表的论文675篇。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检索出759篇论文。全球关于MSTN的发文量在2000—2020年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美国和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对MSTN的研究较为深入;中国学者的发文量虽多但其篇均被引频次较低,需从不同维度开展该领域研究并加强机构间合作,提高文章水平,进而缩小差距。目前关于MSTN的研究集中于分子生物学、农学、遗传学、生物技术与微生物学四大领域。对于农学领域提高肉类品质和产量依旧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提高对MSTN如何影响肌肉发育及脂肪蓄积方面的认识。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处理,为我国科研人员了解MSTN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向、并以此开展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信息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5月3日,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参与完成的又一项家蚕基因组研究成果——"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等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国内小反刍兽疫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借助“中国知网”数据库,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0—2021年发表的小反刍兽疫相关研究文献的作者、来源期刊、研究内容及关注热点等,从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文献总下载量等方面,分析来源期刊及高被引文献,构建研究者合作关系,重点分析国内不同时间段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时间线图谱。结果显示:该领域的年度发文量呈阶段性增长态势,且国内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团体;《中国动物检疫》期刊的均篇被引频次、被引总频次和篇均下载量均位于首位,尤其是2007年王志亮团队发表的研究论文备受关注;诊断、防控、治疗、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免疫、疫苗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从38次到117次不等,各关键词间连接线多而紧密,但以诊断、防控、治疗出现频次最高;2000—2006年文献数量少,研究内容分散,关键词出现频率低,相互联系较少;2007—2012年文献数量开始增多,但热度不高,范围较单一;2013—2021年文献数量持续增高,研究范围拓宽,以基因表达、免疫检测、治疗诊断等为主。结果表明:国内PPR研究网络虽然形成稍晚,但近期发展快速,研究团体趋于稳定,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其中基因表达、免疫检测、治疗诊断成为最新研究热点。本研究为全面了解国内小反刍兽疫研究状况,研判前沿热点,促进研究合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蚕学通讯》2010,(4):2-2
<正>1995年,向仲怀院士与中国科技大学李振刚教授共同提出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设想。实验室随即启动家蚕近等位基因系构建和基因组测序品种"大造"等的近交系培育。1998年,本实验室参与"国际蚕分子育种计划",开始了家蚕分子连锁图谱研究。2000年10月,中国蚕学会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理事长向仲怀院士作"基因组生物学的发展与家蚕基因组计划"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04年《蚕业科学》428篇载文的引文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引文数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核心期刊、引文年代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蚕业科技工作者利用文献信息的一般规律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蚕业科学》5年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蚕业科学》1991~1995年5年168篇学术论文的引文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初步揭示了我国蚕业科技人员在文献利用的数量、类型、语种、年代等方面的特点及引文离散与集中性的表现。根据被引频次的多少列出了34种与蚕学有关的、最常引用的中外文期刊。  相似文献   

13.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梳理了1991~2010年间我国蚕茧生产成本资料,从蚕茧生产成本与蚕农收益的关系、蚕茧生产成本波动及成本结构的变化、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比较、蚕茧与其它农作物的比较效益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蚕茧生产成本变化与养蚕收益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全国蚕茧生产成本在1991~2010年明显呈现出"谷—峰—谷—峰"的变化特征;蚕茧生产总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明显高于物质费用;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相比较,四川省的生产成本最低,陕西省最高;与其它竞争作物蔬菜、水果、棉花相比,蚕茧生产成本依旧相对较高,比较效益较低。创新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培育高产蚕、桑新品种,提高蚕农收益,是保障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新内涵和新思路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是蚕桑绢丝产业的延伸与拓展。全文以新的思路与理念讨论了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及该学科与产业的发展方向:将蚕桑产业相关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开发利用,以达到物尽其用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的目的;从蚕桑资源的加工特性、功能评价、多功能品种选育、原料标准化生产、加工工艺优化等方面系统构建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学科和技术体系;从桑枝、蚕蛹、蚕沙等大宗资源入手,开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并开拓蚕桑资源的生态和文化功能,实现蚕桑资源的全方位开发,打造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新产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蚕业科技期刊作者群分布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亚洲 《北方蚕业》2010,31(3):63-66,68
我国有10种公开发行的蚕业科技期刊,2007-2009年载文3087篇,期刊载文作者群分布为推广部门61%、高校20%、科研院所16%、其他单位3%,作者遍及江苏、浙江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各刊的作者群以出版地所在省份为中心,其中6种期刊所在省市(区)的作者占61%~88%。蚕业期刊与作者之间地缘关系密切,作者群人缘分流明显,《蚕业科学》的作者群主要为与蚕业有关的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及在读研究生,其余蚕业科技期刊的作者群主要为蚕业技术推广人员,省市科研院所作者群相对较弱,非核心类期刊作者群缺乏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蚕基因组与21世纪丝绸之路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3,29(4):321-322
由于西南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暨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的出色工作 ,中国家蚕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于 2 0 0 3年 10月胜利完成。这是蚕业科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家蚕全基因组有效长度为 4 5 0Mb ,这次绘制的框架图覆盖了家蚕全基因组的 95 .5 4 % ,达到了高质量工作框架图的要求。随着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 ,蚕业科学将进入以分子设计和生物信息为基础的新的发展阶段。紧密合作 ,共同奋斗 ,为 2 1世纪丝绸之路更加绚丽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将是我国蚕业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巴西蚕丝生产和贸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达 《蚕业科学》1997,23(4):226-229
以巴西茧丝生产和贸易的统计及相关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巴西蚕丝生产条件,经营规模,技术体系,蚕茧和生丝的供求关系及其出口市场。巴西蚕丝业是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巴西蚕丝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世界茧丝绸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近 2 0年来我国蚕业生产发展与蚕茧生产成本及蚕农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近 2 0年来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蚕茧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的比例大于物质费用的比例 ;与其它竞争作物相比 ,蚕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比较效益较低。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 ,降低蚕茧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对于提高蚕农收益 ,促进蚕丝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庭蚕桑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地蚕桑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一项主要途径。海宁市对蚕桑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试点实践和调查,并就提出该课题的依据,可能性,典型蚕户的经营分析,适度规模经营的指标,优缺点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蚕桑生产函数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琴  张琦  顾国达 《蚕业科学》2011,37(4):719-724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蚕桑生产函数,对我国1991-2009年的蚕桑生产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探讨蚕桑生产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发种量等因素的作用,并对比分析技术进步对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生产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劳动力和土地投入对我国蚕桑生产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而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才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浙江省的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占据明显优势,因而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和蚕种质量也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此认为,今后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稳定生产规模,加大资本投入,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其中东部蚕区主要通过保持桑园面积稳定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西部蚕区应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蚕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