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为促进雄蚕品种的选育与繁育推广,研制成功了雌雄蚕卵激光自动分选仪。该仪器可依据雄蚕品种雌雄蚕卵具有不同卵色的特点,通过图像采集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识别,指令激光器精确地射杀雌卵,从而只保留雄卵,为雄蚕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推广提供了快速精确的分卵设备与方法,解决了人工分选雌雄蚕卵效率低的难题。重点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蚕卵图像的计算机处理软件等部分的设计思路,介绍了仪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配置及主要工作流程,以及分选平附种和散制种蚕卵的方法与主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依据家蚕限性卵色差异的遗传特征,结合基于线阵型电荷耦合元件(CCD)的色选技术,研制了彩色CCD雌雄蚕卵卵色分选机。该机利用平移式电磁振动器,使蚕卵在双层供卵装置中有序排列成64路直线移行,沿V形槽向下高速滑至分选室,经彩色CCD图像传感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指令64路高速电磁气阀将各靶卵吹入收集箱,同时使非靶卵自落至振动装置输出,由此完成对卵色不同的雌雄蚕卵分选。该机在生产应用中表现出性能可靠的靶卵颜色选择功能,在雌雄蚕卵分离过程中不损伤蚕卵,分选效率(超过1×10~6粒/h)是人工分选的230倍,单选准确率超过96%,复选准确率超过99.5%,且操作简便,故障率低。该机作为雄蚕品种的杂交种生产自动化技术设备,有效解决了人工分选雌雄蚕卵效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蚕种生产面临雌雄鉴别技术难题,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利用中系雌蚕无性克隆系与日系限性卵色或平衡致死系杂交分别育成了新型单交蚕品种"浙凤1号"、低制种成本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配套研制了雌蛾集团取卵机、CCD雌雄蚕卵自动分选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研发的蚕卵自动计数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总结了该蚕卵自动计数方法的操作流程及步骤.采用该计数方法与人工计数方法分别对桂蚕8号的4个母种锦(9MN)、绣(芙H)、壮(7MH)、丽(87H)的卵圈进行蚕卵计数,并比较了两者的准确率和工效.结果显示,自动计数相对于人工计数的偏差率小于5%,通过校正可...  相似文献   

5.
家蚕卵色和斑纹限性品种选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卵色限性品种和斑纹限性品种在蚕业生产上的意义:斑纹限性品种,雌蚕有斑纹是普通斑蚕,雄蚕没有斑纹是姬蚕,在良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可以提高蚕种场雌雄鉴别的劳动工效,降低蚕种的生产成本。至于卵色限性品种是黑卵雌,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平衡致死系雄蚕杂交种只有一种交配方式,即只有正交,没有反交。在繁育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时,"秋·华"原种饲育至4龄时,根据雌雄蚕的斑纹不同,淘汰白蚕,只饲养花蚕用于生产种茧。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为限性卵色品种,根据雌雄蚕卵的不同卵色,在蚕种出库前根据  相似文献   

7.
蒋永红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0,20(1):34-35,37
1 引述 蚕卵的大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但蚕卵的大小与饲养条件,营养状况,季节等有无关系,由这些因素引起蚕卵大小的变化,对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成绩有无影响,尚不明白。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原万县市7个场(站)同原种来源、同品种、同饲养季节、不同饲养场(站)生产的1448个批次的蚕种进行了调查。得知蚕卵的大小除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外,更与饲养条件、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见表1(以克卵粒数多少表示蚕卵的大小)。 从表可看出,品种不同克卵粒数不一样,但同一品种因饲养条件,营养状况不同克卵粒数相差很大。据调查,同样…  相似文献   

8.
王明霞  陈婧 《江苏蚕业》2000,22(4):59-60
因秋蚕催青期间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宜曲霉菌的生长发育,故生产上经常出现蚕种卵面长出霉菌的现象,往往使蚁蚕因感染曲霉菌而大批死亡,甚至还造成霉死卵而不能孵化,严重影响生产。为了控制危害,我们在近两年来反复做了福尔马林处理转青卵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蚕品种:青松原蚕l.2试验方法:分别设置2%甲醛、1%甲醛0.5%甲醛、清水和不处理对照共五个区,每区0.2克蚕卵,每区设三个重复,将转青卵分别浸渍其中30分钟,清水漂洗、晾干;调查其孵化率、生长发育、产茧量、制种成绩等,分别取…  相似文献   

9.
养蚕生产的蚕种催青,通常是将蚕种放在25~26℃、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保护孵化。对普遍品种而言,催青温度如果超过30℃或低于20℃、相对湿度高于90%或低于60%,均不利于蚕胚胎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蚕卵不能孵化。为进一步探讨高温干燥催青对蚁色限性雌雄蚕体的影响,我们就蚁蚕生命力进行了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为合理确定发种时间,准确掌握发种时的苗蚁状况,以及预测发种后的孵化率,我们就点青时间与二日实用孵化率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一、调查品种和时间75新×7532于1991年一秋蚕和1992年夏蚕调查;苏5×苏6于1991年二秋蚕和1992年春蚕调查。二、调查方法1、在蚕种见点阶段,取不同批次的蚕卵各100粒,分别用纸包好,作为调查卵,正常保护。2、每隔3小时,调查1次,并将已点青蚕卵挑出,用纸包好,注明批次、时间,放回催青室正常保护。3、将点青蚕卵于早晨6时感光,调查二日实用孵化率。三、结果与讨论点青时间和二日实用孵化率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11.
过冷却处理家蚕卵对四倍体诱发率及后代性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复生 《蚕业科学》2002,28(4):294-297
探讨了家蚕盛产卵后不同时间的卵过冷却处理对四倍体诱发率和后代三倍体性比发生的影响。不同杂交组合材料盛产卵后不同时间卵所处的分裂期不同 ,影响到四倍体雌蚕的诱发率 ,处于第一分裂期的卵数越多 ,诱发率越高 ;诱发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交配产生的三倍体蚕雌雄比例由 3∶1变为 5∶1是由于四倍体减数分裂中性染色体的行为 ,性比 3∶1时 ,仅是Z与Z、W与W之间的联会 ,其后随着这种联会增加 ,Z与W之间的联会也逐渐开始 ,从而使雌雄比例接近 5∶1。  相似文献   

12.
蚕种场是蚕种生产与经营的微观主体。通过对全国136家蚕种场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我国蚕种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生产设施陈旧,基础条件落后;人员负担沉重,科技力量薄弱;生产经营规模小,产能过剩严重;蚕种销售范围狭窄,区域分割依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多元化拓展的技术支撑;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蚕种场整体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除广西、广东和云南3省(区)外,其它省份的蚕种场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从所有制结构来看,虽然各类所有制蚕种场总体都是亏损的,但私营蚕种场的亏损相对最小。建议通过深化蚕种场体制改革,放松对蚕种价格与流通的管制,实现规模化蚕种生产经营,推进科技创新步伐,拓展多元化发展渠道以及发挥政府扶持作用等途径,努力提高我国蚕种场的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速雄蚕品种的实用化进程,对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平28、平30的雄性黄卵和雌性黑卵的孵化率、各龄期减蚕率等进行了调查。平28雄卵、雌卵及平30雄卵、雌卵的二日孵化率分别为39.67%、40.67%与29.50%、36.50%,黄色雄卵孵化率低于黑色雌卵,品种间的二日孵化率达极显著差异。平28雄卵、雌卵及平30雄卵、雌卵1-4龄的减蚕率分别为11.34%、17.62%与9.60%、13.24%,雌性减蚕率高于雄性,品种间的4龄起蚕率达显著性差异。对影响孵化及减蚕率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黄色雄卵在蚕种保护过程中,卵内胚胎除受致死基因的影响外,也许更易受到外界环境诸如光线等的不利影响;平衡致死系的致死基因可能对正常孵化的蚕儿会产生微弱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正常孵出蚕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蚕种质量检测效率和减少检测误差,对19个蚕品种杂交组合的134个繁育批次的一代杂交蚕种样品和同一杂交组合的42个繁育批次的一代杂交蚕种样卵,进行了标准调查方法(即逐日调查孵化率)与一次性调查孵化率的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证明可以用一次性调查孵化率的方法替代逐日调查孵化率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5.
菁松×皓月是生产上推广量最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根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机制,将该品种改育成具有蚕茧荧光显色判性性状的品种。对蚕茧有多种荧光显色的菁松通过系统分离方法,对蚕茧单一荧光显色的皓月通过杂交导入荧光伴性基因Fx及定向培育的方法,将2个品种均改育成雄蚕茧为黄荧光色、雌蚕茧为紫荧光色的品种,其荧光判性准确率达到100%。2个改育的品种暂命名为苏杰、豪胜。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表明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幼虫比菁松×皓月发育快,体质更强健,但全茧量略低;缫丝鉴定苏杰×豪胜的茧丝纤度2.686 dtex,洁净95.5分,茧丝长1 300 m以上,解舒率75%以上,并且生丝匀度好。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菁松×皓月相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达到雌雄蚕茧分别缫丝和提高蚕种制造鉴蛹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用过氧化氢提高催青期水处理蚕卵的孵化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林川 《蚕业科学》2004,30(4):440-442
催青期水处理蚕卵孵化率下降的程度与水处理的时期先后、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密切相关。水处理降低蚕卵孵化率是由于水的溶解氧不能满足蚕卵的呼吸需要 ,而在水中添加H2 O2 后 ,H2 O2 不仅可自发分解产生O2 ,且可以被蚕卵中的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产生O2 ,从而使水中的O2 含量增加 ,显著提高水处理蚕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干热空气处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淮耀  黄星光 《蚕业科学》1998,24(3):149-155
采用干热空气对广东现行10个家蚕品种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蚕卵产后常温(25~27℃)保护12h,46℃热处理60min或47℃热处理40min,不影响实用孵化率,而对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防治效果达到93%~100%;蚕卵的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三种保护酶系统活力均升高;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治愈病卵正常发育至蚁蚕,未经热处理的病卵产下132h后形成孢子,孵化出带病蚁蚕。  相似文献   

18.
以6个现行家蚕原种为材料,探讨了5龄期添食“蚕用营养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原蚕添食营养饲料对发育经过无影响,虫蛹生命率比对照区有所提高,全茧量和茧层量略有降低,对造卵数、产卵数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日系品种优于中系品种,残留卵率均比对照区显著降低,对蚕种质量无影响,5龄食下量显著减少,叶卵转化率平均比空白对照提高16.9%,比清水对照提高9.0%,单位面积桑园的制种量可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19.
家蚕卵长期保存的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江  徐世清 《蚕业科学》1993,19(3):144-148
对0℃长期冷藏法保存560日和680日的蚕卵进行了蚁蚕健康试验、抗病力试验和饲养调查,并探讨了提高长期保存蚕卵实用孵化率的方法。三项试验中除少数指标外,大部分比较接近对照。这一结果表明,尽管经过1.5—2年长期冷藏,蚕卵在物质和能量上的消耗要超过对照,但在生产饲养条件下,对茧丝生产成绩并无明显不良影响。利用浸酸强刺激使蚕卵迅速活化并结合5℃低温调整,不仅大大缩短了活化所需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蚕卵的群体发育整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