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瓜蒌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亲和层析从瓜萎蛋白粗提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纤溶酶,并对其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表观分子量为66.0 kD;最适pH值为9.0;在4~40℃活性无明显变化,78℃以上完全失活;在以酪蛋白为底物的水解反应中,温度、酶底物比、pH值、反应时间4种因素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力大小为:温度>酶底物比>反应时间>pH;Km值为1.89mg/mL,Vmax=555.56μmol/(L·min).  相似文献   

2.
张剑韵  黄龙全 《蚕业科学》2003,29(3):255-259
共轭酶 (EC 3 4 2 2 12 )和二氢叶酸还原酶 (EC 1 5 1 3)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叶酸代谢酶。以家蚕幼虫为材料分析了这两种酶的基本性质。 5龄幼虫体液共轭酶反应的最适pH为 7 8,最适温度为 5 0℃ ;反应体系中添加巯基乙醇、K+ 或Mg2 + 可显著提高酶活性 ,而对羟高汞苯磺酸、Co2 + 、Zn2 + 、Fe2 + 等对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叶酸五谷氨酸为基质的水解产物为叶酸 ;另以叶酸三谷氨酸为底物 ,采用 33mmol/LHepse Ches缓冲液 (pH 7 8)在 37℃的反应条件下 ,求得Km 为 9 6 μmol/L。幼虫脂肪体等组织中二氢叶酸还原酶以NADPH为供氢体 ;在pH 4 5~7 5的范围内具有较强活性 ,最适反应温度 35℃ ;巯基乙醇、胍 ,以及高浓度的 1价金属离子 (K+ 、Na+ 等 )对酶具有活性化作用 ,对氯高汞苯甲酸、甲酰胺、Co2 + 等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采用 35mmol/L柠檬酸 磷酸钠缓冲液 (pH 5 .0 ,10g/L抗坏血酸 )在 30℃的反应条件下 ,求得Km 值为 2 7μmol/L。家蚕体液可作为共轭酶的新酶源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牛副性腺部分纯化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为材料,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NAG)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牛副性腺NAGase的最适pH为5.5,在pH3.0~7.6区域内活力较稳定,而在pH7.6能很快失活;最适温度为55℃。在50℃以下处理30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50℃酶稳定性较差。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48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为19.73umol/(L·min)。酶催化pNP-NAG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69.77kJ/mol。  相似文献   

4.
以番鸭睾丸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19.18 U/mg、纯化倍数为6.46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酶的最适pH为5.6,该酶在pH3.0~7.6区域较稳定,而在pH〉7.6能很快失活;酶的最适温度为55℃。当温度为80℃时,酶完全失活。在40℃以下处理30 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45℃,酶稳定性较差。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215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为5.54μmol/L.min。酶催化pNP-β-D-GlcNAc反应的活化能为69.05kJ/mol。金属离子对酶的效应试验表明:高浓度的Na+和K+对酶有抑制作用;Mg^2+对酶有轻度激活作用,Cu^2+、Pb^2+、Zn^2+、Ca^2+、Ba^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Al3+对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10):35-40
为筛选产漆酶的木质素降解菌,采用愈创木酚平板法和RB亮蓝平板法进行菌株筛选,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对漆酶活性和木质素降解能力进行研究。将漆酶基因cot A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32a(+)上获得重组质粒p ET-32a(+)-Cot A并转化到BL21中进行表达,通过酶活测定将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白蚁肠道中成功筛选出1株产漆酶的木质素降解菌,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漆酶的最适酶活温度为60℃,最适酶活p H为3.5~4.0;0.2 mmol/L Cu2+可诱导菌株漆酶的产生,缩短了产酶时间并提高了酶活性。菌株木质素降解率在液体发酵培养24 h后达到了17.1%。漆酶基因大小为1 542 bp,表达的重组蛋白为85 ku,属于有活性的可溶性蛋白。在IPTG浓度为1mmol/L、Cu2+浓度为0.3mmol/L、诱导时间为9 h的条件下,漆酶蛋白活性可达到113.10 U/L。研究表明,本试验成功筛选出1株降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枯草芽胞杆菌,获得可分泌较高活性漆酶的重组菌,为木质素酶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黑曲霉(A.niger)中重组表达灵芝L菌漆酶基因,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旨在获得一株高产灵芝漆酶的黑曲霉基因工程菌。【方法】 从灵芝L菌克隆漆酶基因Lac-L,并根据黑曲霉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选用黑曲霉糖化酶启动子(PglaA)、信号肽及终止子为表达原件,以米曲霉pyrG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漆酶表达盒,采用聚乙二醇-CaCl2法将其转化至黑曲霉X1(ΔpyrG)原生质体中。对转化子进行PCR验证及固态发酵酶活测定,筛选高产漆酶重组菌株,并对阳性转化子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无机与有机氮源比例、Cu2+浓度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 经尿嘧啶缺陷及含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BTS)培养基筛选获得25株重组漆酶转化子,酶活复筛获得灵芝漆酶异源表达6号重组菌株,发酵72 h酶活可达3 532.6 U/kg,宿主菌株的酶活仅为58.37 U/kg。重组6号菌优化后的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为:以麸皮为基础培养基,添加2%麦芽糖、2%(NH42SO4、0.25 g/L CuSO4,发酵60 h时重组菌株产漆酶活力最高,达到6 255.47 U/kg。【结论】 在黑曲霉中成功实现灵芝L菌漆酶基因Lac-L的异源表达。  相似文献   

7.
以高寒草地土壤分离出的9株真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rDNA-ITS方法对筛选出的产漆酶菌株进行分子鉴定,根据菌株在愈创木酚、蒽酮、邻苯二酚、邻联甲苯胺、邻甲苯胺、α-萘酚、联苯胺、没食子酸为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菌落大小、漆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变色圈直径大小及其颜色深浅程度,进行产漆酶真菌初筛,采用液体产酶发酵法选用ABTS为底物测定漆酶活力进行复筛。鉴定结果为菌株1.9为Uncultured fungus clone.,2.1a为Scytalidium,310b为Marasmius tricolor,2.1c为Saccharicola,2.3a为fungal sp,2.4d为Saccharicola.,10a为Marasmiusrotalis,3.7c为Alternaria.WB为Verticilliumlongisporum。筛选结果表明:除菌株3.7c以外,其余8株菌株在以愈创木酚、蒽酮、邻联甲苯胺、联苯胺为底物的培养基上基本都产生氧化带,在没食子酸底物培养基上均不产生氧化带;菌株1.9,2.1a,310b,2.4d,10a,2.1c,2.3a均具有产漆酶活力,其中菌株310b具有较强产漆酶活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钒钼酸铵法对耐热植酸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 4.0,pH 2.0~5.5之间有较大的活性区间;有较强的耐酸性,pH 2.0~6.5之间处理1 h仍有超过90%的活性;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干热处理对酶活没有影响;经湿热试验箱85℃和95%RH处理5 min,酶活能保存约80%;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酶活没有明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该酶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能力较强;该酶的米氏常数Km=1.737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52.632μmol/(mg·min).  相似文献   

9.
采用钒钼酸铵法对耐热植酸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4.0,pH2.0~5.5之间有较大的活性区间;有较强的耐酸性,pH2.0~6.5之间处理1h仍有超过90%的活性;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干热处理对酶活没有影响;经湿热试验箱85℃和95%RH处理5min,酶活能保存约80%;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酶活没有明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该酶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能力较强;该酶的米氏常数Km=1.737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52.632μmol/(mg.min)。  相似文献   

10.
以高寒草地土壤分离出的56个真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经愈创木酚-PDA培养基和α-萘酚-PDA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 再根据菌株在愈创木酚、邻苯二酚、邻苯甲苯胺为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菌体生长及菌落大小、漆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变色圈直径大小及其变色圈颜色深浅程度,以及测定油菜秸秆诱导的液体发酵产漆酶活力,筛选出1株产漆酶酶活真菌菌株(编号为310b)。经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Marasmius tricolor。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310b在25℃培养条件下产漆酶活力最大,初始pH值为4.0时,漆酶活力最大,蔗糖、蛋白胨分别为诱导菌株产漆酶活力最高的碳、氮源。几种非营养有机物对菌株产漆酶活力大小不同,α-萘酚和吐温-80对菌株产漆酶没有明显影响,愈创木酚、单宁酸、吲哚乙酸抑制菌株产漆酶,其中吲哚乙酸抑制作用最强烈(P<0.01)。在Cu2+浓度为0.001~0.025 g/L范围内,随Cu2+增加,产漆酶活力增加,0.025 g/L时产酶活力最大。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诱导漆酶活力增加。在60~180 r/min的转速范围内,随着转速的增加,漆酶活力增加。油菜秸秆粉的量在0~1 g范围内,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漆酶活力增加;1~2 g范围内,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漆酶活力减小。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以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径流场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监测所得径流泥沙资料,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次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率均随着雨强的增大线性增大,入渗速率与降雨历时呈幂函数关系。油松林的径流系数(15.97%~19.88%)最大,小麦地(10.91%~17.32%)和沙棘林(9.51%~17.47%)次之,冰草地(4.62%~8.30%)和苜蓿地(6.82%~10.66%)的径流系数最小。径流系数(1%~28%)与降雨量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P<0.05)。径流含沙量平均值排序依次为小麦地(16.49~22.71 g·L-1)>苜蓿地(12.66~16.91 g·L-1)>沙棘林(7.04~11.8 g·L-1)>油松林(6.95~7.78 g·L-1)>冰草地(5.53~7.71 g·L-1)。径流含沙量和土壤侵蚀率均与降雨侵蚀力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分别采用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进行定量描述。研究成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野桑蚕人工饲料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解决野桑蚕作为试验昆虫在室内饲养难的问题,以江苏启东野桑蚕为材料,用家蚕低成本饲料进行了饲育研究。在催青期温度25℃、饲育温度27~25℃以及光照条件1~2龄12 L 12 D、3~5龄15 L 9 D的条件下,野桑蚕人工饲料育的2龄起蚕率为31.3%,幼虫期20~48 d,雌、雄蛹体质量分别为0.45、0.25 g,蛹期17~23 d,雌蛾平均产卵266粒,产滞育卵的母蛾占45.0%。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能够使野桑蚕顺利完成世代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江苏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的特点,本研究从2013年采自江苏省宿迁市的疑似PRV感染病料中分离纯化了一株PRV病毒,对其进行了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鉴定,并进一步在Vero细胞上测定该分离株的病毒滴度TCID50和一步生长曲线,扩增其gB、gC、gD和gE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分子遗传进化分析,并将该分离株分别接种新西兰白兔和15日龄仔猪研究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病毒为一株PRV,命名为PRV JSSQ2013株,纯化后的病毒滴度为10^7.8 TCID50/ml;生长曲线测定显示在感染20h后病毒滴度即达到最高,为10^8.6 TCID50/ml。与我国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序列相比,PRV JSSQ2013株的gB、gC、gD和gE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9.6%、99.5~99.6%、99.5~99.6%和98.7~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99.0%、99.5~99.7%、99.0~99.2%和98.1~99.3%,均高于其与经典毒株(Ea、Fa和SC株)和欧美毒株(Becker、Kaplan、Bartha、Kolchis和NIA3)的同源性;基于gB、gC、gD和gE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均显示PRV JSSQ2013株与国内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属同一分支。该病毒接种新西兰白兔后均出现典型的PR症状,如厌食、兴奋、啃咬或用爪挠接种部位等典型症状,且在48h内全部死亡;接种仔猪后第1天开始出现典型的PR症状,第5天全部死亡。以上结果证实,从江苏省宿迁市采集的疑似PRV感染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强毒力的PRV变异株。本研究为了解江苏PRV分子流行特征、丰富我国PRV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一代(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羯羊(平均体重45.0kg),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精料水平对绵羊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及其氢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在日粮中添加大豆油,调整粗脂肪和亚油酸含量分别至(7.3±0.1)%和(25.4±0.9)mg/g(干物质基础),日粮精料水平分别为30.2,39.3,48.8和57.7%(干物质基础)。试验结果表明,57.7%精料日粮组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的含量(mg/gDM)及其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最高(P<0.01),反11C18∶1、顺9,反11CLA的含量及二者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最低(P<0.01);各组瘤胃内容物中C18∶0的含量及其在总18C脂肪酸中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瘤胃内容物中亚油酸、顺9,反11CLA和反11C18∶1的含量与日粮NDF水平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亚油酸的氢化效率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5.
T细胞的发育分化及胸腺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原胸腺细胞,经过前胸腺细胞、CD4-CD8-双阴性细胞、CD4 CD8 双阳性细胞以及CD4 CD8-或CD4- CD8 两个单阳性胸腺细胞亚群共5 个阶段,发育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胸腺微环境是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的重要条件。胸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胸腺激素在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着重综述了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及胸腺激素的生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我国谷子测土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谷子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谷子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47,128~247,66~128,34~66,18~34和<18 mg·kg-1;土壤全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3,1.7~3.3,0.9~1.7,0.5~0.9,0.3~0.5,0.2~0.3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9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3.7~81.4,14.0~33.7,5.8~14.0,2.4~5.8,1.0~2.4,0.5~1.0,0.2~0.5和<0.2 g·kg-1。当氮肥利用率40%时,目标产量3~7.5 t·hm-2籽实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30~75,60~150,90~225,120~300,150~375,180~450,210~525和240~600 kg·hm-2;目标产量6~15 t·hm-2干草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依次为0,30~75,60~150,90~225,120~300,150~375,180~450,210~525和240~600 kg·hm-2;目标产量15~45 t·hm-2青贮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26~79,53~158,79~236,105~315,131~394,158~473,184~551和210~630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谷子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我国谷子测土施氮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掌握毒害草在化学防控后的光谱差异及识别效果变化是实现大面积遥感监测防控效果的基础。本研究以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为识别对象,试验在5月下旬(化学防控前)、6月下旬(防控后15 d)以及7月中旬(防控后30 d)进行,分析其光谱变化,筛选特征波长并建立Fisher判别模型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防控处理后,白喉乌头在600~710 nm波段内反射率升高,在770~1 075 nm波段内反射率降低;其他牧草在720~1 075 nm波段内的反射率表现为6月升高,7月无明显差异;各月份的敏感识别波段不相同,主要分布在399~404 nm波段、512~578 nm波段、684~718 nm波段、775~778 nm波段以及979~1 075 nm波段内;5月未防控乌头识别效果最好,识别精度为96.00%,防控处理后6月、7月的药害乌头识别精度分别为73.33%,78.00%。总体而言,化学防控降低了白喉乌头的识别精度,但防控30 d后药害乌头的光谱会产生明显变化,增加其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饲料中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EQ(乙氧基喹啉)两种抗氧化剂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经过前处理优化后,样品经过异丙醇超声提取4 h,用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结果表明,在50~900 mg/L浓度范围内,BHT和EQ的峰面积均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R2≥0.999,BHT和EQ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5%和0.02%,添加回收率为77.89%~90.53%,相对标准偏差为2.27%~8.35%。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20.
对科尔沁西部典型重度碱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翻耙补播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施N肥、施土壤改良剂(石膏).经过3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显著地提高碱化草甸草地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翻耙补播沙打旺增加草地产量2.18~3.52倍;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下降;土壤水分状况、孔隙度、有机C、全N、速效N、速效P等均明显增加;在翻耙补播的基础上施用(NH4)2SO4 75~225 kg/hm2和CaSO4 1 500~4 500 kg/hm2,牧草产量可分别提高4.5%~20.2%和17.4%~4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