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家蚕蛾体色暗化基因(mln)导入现行中系或日系实用品种,组配体质强健、多丝量、能提高杂交率的新品种杂交组合。用培育的家蚕蛾体色暗化型(mln)品种517分别与2个抗性强、耐粗放饲养的实用家蚕日系品种进行杂交、回交,育成了日系灰黑蛾品种574、576,并与中系强健性白蛾品种513和515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皖广三号。该四元杂交组合在繁育中可利用对交品种的蛾体色差异,达到99%以上的杂交率,有利于蚕种轻简化生产和蚕种质量的提高。2013—2014年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的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体质强健好养、龄期较短、眠起齐、耐粗放饲养等饲养性状优势,并且还有茧丝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茧丝长1 058.0 m,解舒率73.10%,解舒丝长776.5 m,茧丝纤度2.904 dtex,洁净95.18分。新品种杂交组合于2014年通过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2.
家蚕灰黑蛾夏秋用品种517×518的育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家蚕暗化型灰黑蛾基因(m ln)导入实用品种,育成强健型灰黑蛾中系品种517,与常规日系强健型白蛾品种518组配成夏秋用品种517×518,利用蛾色差异,可使杂交率提高到99%以上。该品种强健好养,眠起齐,耐粗食,茧丝长1 096 m,解舒率71.84%,茧丝纤度2.874 dtex,洁净95.89分,已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家蚕斑纹限性遗传规律,采用杂交、连续回交及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强健性中系斑纹限性夏秋用家蚕品种521B、523B,再将2个新品种与保育并改良的日系品种524、526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皖·丰×夏·晖。新品种杂交组合不仅具有强健好养、丝质优、繁育系数高的特点,而且可利用中系斑纹限性的表型,在幼虫5龄期准确鉴别雌雄,能有效降低蚕种繁育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和蚕种的杂交率。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安徽省农村试养鉴定试验中,亦表现出孵化和发育齐一、食桑旺盛、强健好养、老熟齐涌、产茧量高、丝质优的特点,主要成绩为:虫蛹率98.44%,万蚕收茧量19.110 kg,茧层率21.02%,鲜毛茧出丝率16.22%,茧丝长1 124.4 m,解舒丝长899.3 m,解舒率79.77%,纤度2.983 dtex,洁净95.09分。皖·丰×夏·晖于2018年1月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的夏季及中晚秋季节饲养。  相似文献   

4.
家蚕春用品种681×682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强健性多丝量四元杂交种,于2010年12月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实验室及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原种强健好养,在繁育一代杂交种阶段,可利用对交品种的蛾色差异准确鉴别并淘汰纯对,提高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和制种效益;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发育齐一,耐粗食,解舒优,茧丝纤度适中,适合缫制高品位生丝。681×682适合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春季及中、晚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5.
以强健好养、优质高产以及对气候环境适应性强为家蚕新品种的主要选育目标,采用系统选育方法对保存的优良家蚕品种资源秋芳和732进行定向选择培育,并组配成一对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经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川山×蜀水具有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春季健蛹率93.84%,茧层率24.39%,万蚕产茧量19.59kg,茧丝长1 219.1 m,解舒率72.56%,洁净96.60分,出丝率18.00%,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比较,万蚕产茧量、全茧量、解舒丝长分别提高2.50%、2.50%、3.28%,洁净增加1.30分;秋季健蛹率89.00%,茧层率23.59%,万蚕产茧量18.22 kg,茧丝长1 247.6 m,解舒率78.68%,洁净94.60分,出丝率16.62%,与对照品种夏芳×秋白比较,出丝率提高0.69百分点,解舒丝长提高2.34%,洁净增加1.50分。新品种已在四川、云南、陕西、海南等省的蚕区推广饲养100余万张种。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强健多丝量家蚕品种,以抗性较强的华欣、东旺作为遗传育种素材,通过多代杂交和回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体质强健、茧质性状优良的中系C44和日系C40,再与从日本引进的1对茧丝长长、体质强健的品种A44和A49配成1组综合性状良好的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组合A44·C44×A49·C40,命名为皖珠2号。2014—2015年皖珠2号在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的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发育齐一、容易饲养、产量较高的特点,虫蛹率98.43%,茧层率22.76%,鲜茧出丝率17.61%,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07%、6.01%和13.81%,茧丝长1 230.2 m,比菁松×皓月长22.1 m;解舒率63.99%、纤度3.019 dtex、洁净94.97分。皖珠2号于2015年通过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安徽省及长江流域春季饲养。  相似文献   

7.
夏秋用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夏月×秋玉”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强健性夏秋用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夏月×秋玉。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新品种不仅具有强健好养、发育整齐、可根据幼虫体色和斑纹区分雌雄的特点,而且产茧量高,丝质优,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对照品种。新品种的万蚕产茧量达19.66kg,一粒茧丝长1241.29m,解舒丝长941.99m,解舒率75.87%,鲜茧出丝率17.07%,洁净94.03分。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8.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9.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实验室试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养结果表明:家蚕新品种野三元与山西省的当家品种菁松×皓月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平均茧层率25.19%,比对照(24.37%)提高0.82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比对照提高12.1%;5龄50?桑产茧量比对照提高21.3%;丝质成绩较优,解舒丝长比对照长60m,解舒率高1.5个百分点,茧丝长长47.5m,干茧茧层率高2.75个百分点,茧丝纤度高0.200dtex;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具有高产、优质、强健好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家蚕春秋兼用限性品种“南·岳×星·辰”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经春、夏、秋不同环境下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分别育成了中系限性家蚕品种南(1505)、岳(1507)和日系限性家蚕品种星(1514)、辰(1518),并根据杂交强势的原理,组配成春秋兼用四元杂交种南.岳×星.辰。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原蚕容易饲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新品种春季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0%,虫蛹率96.20%,解舒丝长1 177.8 m,洁净95.50分;秋季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高6.8%,虫蛹率93.29%,解舒丝长879.7 m,洁净93.67分。新品种的幼虫均为皮斑限性,日系原蚕蛾具有米黄色花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保存家蚕突变基因资源过程中调查发现:黄血蚕蛾翅在羽化之初呈鲜黄色,白血蚕均不然。通过与白血蚕(非黄翅)和黄血抑制基因(I)进行杂交试验,分析黄翅的遗传规律,结合普查家蚕突变系统蛾翅色性状,证明黄翅性状与幼虫黄脚一样,为黄血基因支配。进而记录了因黄血基因的多效作用在卵、幼虫、茧、成虫各阶段表现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菁松×皓月是生产上推广量最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根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机制,将该品种改育成具有蚕茧荧光显色判性性状的品种。对蚕茧有多种荧光显色的菁松通过系统分离方法,对蚕茧单一荧光显色的皓月通过杂交导入荧光伴性基因Fx及定向培育的方法,将2个品种均改育成雄蚕茧为黄荧光色、雌蚕茧为紫荧光色的品种,其荧光判性准确率达到100%。2个改育的品种暂命名为苏杰、豪胜。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表明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幼虫比菁松×皓月发育快,体质更强健,但全茧量略低;缫丝鉴定苏杰×豪胜的茧丝纤度2.686 dtex,洁净95.5分,茧丝长1 300 m以上,解舒率75%以上,并且生丝匀度好。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菁松×皓月相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达到雌雄蚕茧分别缫丝和提高蚕种制造鉴蛹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家蚕蛾油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蛹虫草菌丝体干产量以及胞外高分子聚合物和胞内多糖含量的测量分析,研究了添加家蚕蛾油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液体发酵培养效果的影响。添加4%雄蚕蛾油或2%雌蚕蛾油,蛹虫草菌丝体的产量分别增加76.1%和45.9%,胞外高分子聚合物含量分别增加64.2%和43.0%,均达到最大值;添加3%雄蚕蛾油或雌蚕蛾油使胞内多糖含量分别增加46.8%和47.1%,菌丝体产量分别增加145%和102%,均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家蚕蛾油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而在作用效果上,家蚕雄蛾油要优于家蚕雌蛾油。  相似文献   

15.
家蚕雌蛾粉对四氧嘧啶模型小鼠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家蚕雌蛾的药用价值,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法建立抗氧化模型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家蚕雌蛾粉,通过对小鼠血清及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生化指标测定,研究家蚕雌蛾粉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家蚕雌蛾粉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及肝脏的MDA含量,高剂量组(8 g/kg)的MDA含量降低至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家蚕雌蛾粉还可提高模型小鼠血清及肝脏的SOD、GSH-Px活性,中剂量(4 g/kg)、高剂量组的提高幅度达极显著水平。实验结果提示家蚕雌蛾粉具有明显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胚种传染是桑蚕微粒子病的重要传染途径,母蛾检验是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措施,该技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其成效也被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肯定。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率是一个影响成品卵检验技术十分重要的因素,蚕品种、感染时间和母蛾感染程度等是影响胚种传染率的重要因素。微粒子病流行中胚种传染率变化等的研究将成为成品卵技术的成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克平  姚琴 《蚕业科学》1995,21(4):234-237
1986年在该所保存的家蚕品种资源中发现一个产卵量多的HE,其遗传性状稳定。其后,在耐氟蚕品种选育中又发现一个抗氟性能好、产卵量多的KF,于1988年着手将KF和HE组配,定名HEK。至1994年经11代的选择,HEK单蛾平均产卵数达821粒,茧层率达22.08%,最高个体产卵数达983粒。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远缘杂交蚕的同一世代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色、幼虫斑纹、幼虫血色、茧丝颜色、蛾体色等性状表现多次纯化选拔,提高表型性状纯合效率。利用蚕形态性状与实用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间接促进远缘杂交蚕经济性状纯合,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家蚕蚁蚕体色突变之一的第2隐性赤蚁(ch-2)有作为特殊遗传系统的实用价值。采用家蚕正常黑蚁品种P50和第2隐性赤蚁品种k04为亲本组配正反交群体,回交后获得回交群体(k04×P50)×k04和k04×(k04×P50),分别记作BC1F和BC1M,基于雌性家蚕的W与Z染色体不发生交换的特点,用已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ch-2基因进行定位和连锁分析。在第18连锁群上的20个多态性标记中共筛选出7个与ch-2基因连锁的SSR标记。根据第18连锁群上已有但不表现多态性的微卫星序列,寻找其所在Scaffold上的其他SSR位点并设计引物,结果找到2个新的多态性SSR标记。BC1F群体中的所有黑蚁个体均表现出与F1(k04×P50)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赤蚁个体带型与亲本k04一致,为纯合型,说明家蚕ch-2基因位于第18连锁群。利用另一个群体BC1M构建了ch-2基因的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连锁图的遗传距离为70.7cM,ch-2基因位于69.6 cM处。2个与ch-2最近的SSR标记为S1814和S1819,与ch-2的距离分别为7.9、1.1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