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郏县红牛是河南省郏县的固有品种。主要产于郏县、宝丰、鲁山及洛阳,郑州部分县区亦有分布,约计八万余头。郏县红牛体格大小中等,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体躯深广,肌肉丰肉,尤其后躯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郏县红牛的发展十分重视,曾多次拨款支持红牛的保种和选育工作。但有计划的选育工作起步较晚,六十年  相似文献   

2.
丹麦红牛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及产肉性能好而闻名于世。该牛毛色紫红或红色,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宽广,乳房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是著名的改良牛品种。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和鲁山3县,分布于毗邻的10余个县(市)、区,现存栏约28万余头,占全市牛存栏量的38%。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病力强,繁殖率、挽力大,耐粗饲等特点,但肉用性能欠佳。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制定了导入丹麦红牛冻精颗粒改良郏县红牛的实施方案,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郏县红牛主产区。 郏县红牛具有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坚实,肌肉丰满,役用性能好,遗传稳定,性情温顺,被毛红或紫红,适应性强的特点。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保持该品种优良性状,增大体型、提高载肉量,克服部分牛只背腰结合不良,前躯发育欠佳的缺陷,逐步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我县从1999年起,根据利木赞肉牛产肉性能高、肉质好、生长快、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引进其  相似文献   

4.
郏县红牛列入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原产地和中心产区在中国河南省郏县、宝丰县和鲁山县,优点是:体格大,体躯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肢势端正,后躯丰满,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一致,具有肉用体型基础;肉质细腻,香味浓郁,肉色鲜红;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通过对郏县红牛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统一、科学、完整地收集、整合,能够进行有效保护、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实现郏县红牛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郏县红牛是我省优良的役肉兼用品种,具有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肌肉发达、后躯发育良好、适应性强、体型外貌较为一致、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等特点。它不仅挽曳能力强,(最大挽力阉牛412.6kg,公牛409.0kg,母牛317.4kg),适宜丘陵山区地带耕作,而且肉用性能也好。据1981年对6头一般耕牛屠宰测定,平均屠宰率为51.47%,净肉率40.87%。但所测牛只年龄较大,营养较差,不足以代表郏县红牛真正的肉用性能。为探讨郏县红牛在良好  相似文献   

6.
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肉仔鸡的影响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肉仔鸡的影响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郏县红牛是我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主产于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鲁山、汝州四县(市),分布于毗邻的十多个县(市)。在2000年5月举行的“河南省郏县红牛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郏县红牛毛色纯正、肉味香、肉质好,有向肉牛方向改良的体型基础,是一个难得的品种资源。但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种种原因使郏县红牛育种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体型外貌不一致。部分牛只前胸较窄,背腰结合不良,后躯发育欠佳等缺…  相似文献   

7.
导血改良郏县红牛试验研究阶段总结河南省宝丰县农牧局郏县红牛早已列入我国良种黄牛品种.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粗壮,遗传稳定,耐粗饲、易喂养等特点,但仍有少数牛只背腰结合不良,向用性能欠佳等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增大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  相似文献   

8.
郏县红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郑二欣耿二强张杰张俊英朱永红杨长松张利康(河南省平顶山市畜牧局467000)(河南省鲁山县红牛场4673001郏县红牛的发展成就1.1郏县红牛的特点郏县红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品种。具有被毛红色,体形匀...  相似文献   

9.
<正>郏县红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品种,毛较短,其毛色多呈红色,主产于河南省郏县、宝丰、鲁山三县[1]。郏县红牛具有体型硕壮、结构匀称、肌肉丰满、适应性强等特点,其肉质鲜嫩、色泽鲜红、营养丰富,特别是大理石纹明显,深受消费者青睐[2]。与国外优秀肉牛品种比较,其生长速度稍慢,饲料报酬低。因此,引进国外肉牛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及其配套技术研究,提高郏县红牛的生长速度、出栏率等具有实际意义。本试验以夏洛莱牛、红安格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超声波活体测定和屠宰测定等手段对261头郏县红牛的生长发育指标、44头成年郏县红牛的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以及6头育肥至30月龄的郏县红牛(公牛)屠宰后肉中氨基酸含量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系统分析郏县红牛的生长性能及肉用性能。结果表明,郏县红牛公牛体斜长极显著高于阉牛(P0.01),但与产肉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郏县红牛各项体尺指标均差异极显著(P0.01);超声波活体测定30月龄郏县红牛公(母)牛眼肌面积为(76.21±7.62) cm~2,显著高于秦川牛和延边牛(P0.01),与南阳牛相近;屠宰后郏县红牛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为16.29 mg/100 mg,其中29.59%为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约为42.86%。研究结果显示,郏县红牛具有良好的肉用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1.
郏县红牛是我国十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它具有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坚实,肌肉丰满,役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被毛红或紫红,适应性能强等优点。为了适应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之急需,保持该品种性状和毛色特征,增大体型,提高载肉量,克服部分牛只背腰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郏县红牛的保种安全性.通过对郏县红牛主产区牛群的调查,认识到在现代肉牛生产体系中,郏县红牛属于一个良好的母本品种,具有很多优良特性.提出要依据保种理论建立保种群体,尽量提高保种群体的安全性;以发展促进保种,不断选育提高,合理利用导入杂交.作者认为,主动保种是郏县红牛长期保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西门塔尔牛又名吨牛,是原产瑞士阿尔卑斯山和西门塔尔平原的大型乳、肉、役多用品系,由西欧几个国家选育成的乳肉品种。它中躯身长,骨骼粗壮结实,肌肉丰满,嘴宽眼大、燕角;毛黄白或红白,大理石花纹,花色均匀,头部、四肢、胸部及尾梢白色;尾粗。成年公牛体重1000~1300kg、体高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郏县红牛肉用性状的高效选育,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资源特性与现状,综述了郏县红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高效选育的实施和措施。首先必须坚持进行郏县红牛的本品种选育,其次是利用已取得的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高效选育。在选育和扩群的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遗传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方法]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平顶山市畜牧局和郏县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牛对当地饲养的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安郏F1公牛初生重平均为31.65 kg,母牛为29.03 kg,比郏县红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13.09 kg和10.65 kg;6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13.52 kg和20.48 kg;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46.92 kg和6.90 kg;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也有较大提高,6月龄安郏F1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5.91,5.93 cm,12.75,1.37和1.73,5.45,15.67,0.81 cm;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2.93,2.54,13.21,2.07和13.49,3.84,21.14,1.78 cm.[结论]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比了郏县红牛不同时期的种质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特性以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选育过程中的措施,总结了二十多年来郏县红牛选育进展成效。  相似文献   

18.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肉牛良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特征特性和稳定的遗传性能,搞好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郏县红牛的发展及现状为基础,提出了郏县红牛新品系培育的技术路线、方向和方法.并就郏县红牛高档牛肉的开发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弗莱维赫牛,即德系西门塔尔牛,由西门塔尔和德国红荷斯坦、爱尔夏等品种杂交选育而成,是乳肉兼用型牛。该品种牛体型大,额宽,颈短;体表肌肉群明显易见,体躯深;骨骼粗壮坚实,背腰长宽而平直;后躯发达,臀部肌肉饱满,呈圆型;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西门塔尔牛是采用"开放核心样育种"技术育成的优质乳肉兼用型品种[1]。该品种体高、宽大,结构匀称,体质结实,体格粗壮,体躯呈圆筒状,多为红(黄)白花,角为蜡白色,四肢健壮有力,具有六白特征,即白头、白四肢、白尾;眼大有神,头颈结合良好,颈下垂发达,肩背腰平直,角大小适中;乳房前伸后展情况良好,乳头分布均匀,乳静脉明显发达;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