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高产品种籽粒灌浆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黄淮麦区13个具不同产量结构特征的高产品种(系)为试材,探讨了籽粒生长3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生长各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籽粒灌浆速率,特别是第2阶段灌浆速率对籽粒增重有重要影响,是籽粒增重的决定因子;千粒重与第2阶段灌浆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第2阶段灌浆速率显著增高是大粒品种的重要特征。饱满度在65%以上籽粒饱满,在45%以下籽粒秕瘦。  相似文献   

2.
利用6个品种按GriffingⅡ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表现。  相似文献   

3.
以当前河南省生产上的主推品种豫谷17、豫谷28、豫谷29为试验材料,调查其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量、光合相关参数及籽粒灌浆相关参数,分析不同品种的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规律、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豫谷29分别较豫谷17、豫谷28增产20.70%和7.98%.开花期和灌浆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表现为豫谷29>豫谷28>豫谷17,且开花期>灌浆期.豫谷29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转移量、干物质转运率、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收获指数均最高.豫谷29和豫谷28灌浆持续时间相当,且均高于豫谷17,快增期灌浆速率表现为豫谷29>豫谷17>豫谷28.灌浆期净光合速率、灌浆持续时间、快增期灌浆速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干物质转运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量、快增期灌浆速率及较长的灌浆持续时间,是豫谷29产量高于豫谷28和豫谷17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郑单958为对照,对3个高产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并运用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R20.99),结果表明:迪卡517、登海605和金海5号较郑单958(CK)达到灌浆峰值后的灌浆速率下降相对较慢;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生长各阶段均存在品种间差异,3个高产品种的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郑单958,而灌浆活跃期各品种表现与之接近。籽粒灌浆速率的提高,尤其是快增期灌浆速率高,利于缩短后期库容建成时间,促进籽粒快速灌浆,从而能进一步发挥品种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登海605和登海618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处理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趋势;籽粒灌浆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提高平均灌浆速率R、渐增期灌浆速率R1、灌浆快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2和缓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3等灌浆参数指标,对于提高夏玉米成熟期粒重具有重要的作用;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主要受渐增期持续时间影响;灌浆期最大灌浆速率Rmax与快增期籽粒灌浆速率R2和缓增期灌浆速率R3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灌浆期是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灌浆特性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仍不清楚。以河南省焦作市推广的4个冬小麦品种(兼用麦淮麦43、伟隆169;强筋麦西农38、西农511)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考察灌浆期各组织干物质的变化动态,比较灌浆特性在品种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网络拓扑分析技术分析冬小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对灌浆特性的响应关系,探讨协调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强筋麦品种较兼用麦花前干物质输出量高,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平均较高。强筋麦品种的灌浆中期持续时间较兼用麦平均长1.93 d,灌浆速率较低。网络拓扑分析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主要与花前干物质积累、最大灌浆速度、理论最大千粒质量、花前干物质输出量等相关。籽粒产量与3个灌浆阶段的灌浆速率呈正相关,与灌浆中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籽粒产量对千粒质量的依赖性低。淀粉含量与灌浆后期的灌浆速率呈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筛选灌浆中期持续时间长,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大,花前干物质输出量大的品种和栽培技术,可能是协调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7.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L>CK>S,生育后期不同处理DH605的籽粒占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差异显著,S、CK和L平均分别为22.92%、48.49%和51.80%。与CK相比,遮阴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减小,同时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相对增加;增光则使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增加。【结论】花粒期遮阴通过降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花粒期增光则通过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藏青27和QTB13 2个品种(系)为供试材料,运用Logistic方程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春青稞籽粒增质量动态及特性。结果表明,在90 kg/hm~2(F_1)施肥水平处理下,QTB13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_(max))最长,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积累量(W_(max))、理论最大千粒质量(K)、渐增阶段积累量(W_1)、快增阶段持续时间(T_2)、积累量(W_2)、千粒质量均最大。在对照0 kg/hm~2(F_0)处理下,藏青27最大灌浆速率(R_(max))、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积累量(W_(max))、理论最大千粒质量(K)、各阶段灌浆速率和积累量、快增阶段持续时间(T_2)、千粒质量均最大。逐步回归分析灌浆参数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表明,影响青稞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灌浆持续时间,且灌浆持续时间越长,产量越大。影响青稞穗粒数的主要因素是起始灌浆势和灌浆持续时间,同时还有渐增阶段的灌浆持续时间和缓增阶段的积累量;对千粒质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积累量以及缓增阶段灌浆平均速率、渐增阶段的灌浆持续时间和快增阶段积累量。  相似文献   

9.
K型杂交小麦灌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6年用5个K型小麦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进行了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杂交小麦灌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最终粒重与各灌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1灌浆阶段,杂交种普遍表现出持续期的下优势,灌浆速率的负优势,干物质积累量不同组合则优势表现不同;第2阶段,持续期大都表现为负优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杂种间差异较大;优势变异最广泛的是第3阶段,无论是持续期、速率,还是干物质积累量都如此。杂交种最终粒重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在大田条件下,以‘尚农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宽幅播种与常规播种2种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方式相比,宽幅播种方式在籽粒快增期、缓增期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并且其灌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说明宽幅播种有利于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利用多种非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最佳拟合方程,即小麦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三次变型多项式Y=b+b1x+b2x2+b3x3,花后10~12天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迅速降低。宽幅播种比常规处理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提高17.92%。此外,2个处理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达到45%以上。综上,宽幅播种方式不仅可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还可促进开花后营养器官贮存的干物质向籽粒运转,说明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形成,可降低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和衰老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