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土地利用区划研究不仅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重要作用,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探索如何将扶贫因素纳入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标准,实现扶贫开发与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创新融合,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二者融合的内在机制;综合分析法和专题地图叠加法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演绎法划分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土地利用保障区;空间迭置法构建芒市土地资源利用与扶贫开发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体系。[结果]将全县划分为5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域,并构建了基于扶贫开发的土地利用功能区划管制措施体系。[结论]理论探讨精准扶贫与土地利用功能区划的创新融合,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各功能区土地资源利用与扶贫开发统筹协调发展的措施体系,对芒市乃至类似地区土地扶贫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新划分的5大功能区为例,基于DEA模型计算其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从而探寻功能区土地利用效率的优化路径,对促进5大功能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果表明,重庆市5大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总体较高,平均值为0.945,但相对效率差异明显。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为DEA有效区,其他的为非DEA有效功能区。在非DEA有效功能区中,土地和固定资产投入要素需要调整的幅度相对显著。土地投入要素需要调整较大,固定资本投入次之,决策层可以根据调整方向,进一步提到土地系统集约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土地利用的宏观结构调整与布局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的预测性评估.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分别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重点建设项目2个方面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其中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环境影响评估中从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绿当量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有利于镇江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三峡库区丰都县沿江地区为例,在对研究区域主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P-S-R框架,利用GIS和层次分析法实现了以栅格为分析单元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得到了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图.根据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并提出了不同功能区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以期为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北永清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永清县为例,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出永清县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区;同时探讨了各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避免土地过度开发,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对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理性思考。从重视立法、设置土地发展权、设立农地保护机构、土地利用分类管制、提高农民收入以及通过经济补偿激励农民等7个方面对限制开发区的土地保护及经济补偿政策提出了建议。从构建农地保护评价体系、提高农地质量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农地整理力度、鼓励全民参与土地保护、组建农地保护基金会等5个方面提出了禁止开发区的土地保护及经济补偿政策的建议。以期对主体功能区的顺利推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付标  康鸳鸯  李光  张璋  翟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97-17299,17328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修编之中,如何有效协调土地利用与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成为修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南阳市相对承载力研究结论:南阳市综合承载力始终低于总人口,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缓慢上升趋势,这源于南阳市耕地减少速度缓于全国速度;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始终大于经济发展;南阳市经济承载力正向发展与逆向演替波动剧烈,区域经济活动不稳定性增加。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提出了南阳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蒲春玲  余慧容  李晓龙  王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46-19049,19065
伊宁市是新疆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具有相对的典型性。在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得出伊宁市现阶段土地利用特征与缺陷:自然条件优越,但资源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建设用地增长快且需求量大,用地矛盾加剧;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情况严重;资源利用结构与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借助GIS技术划分出4个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生态景观区、平原农业区、山地牧业区和建设保护生态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构建出4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绿洲生态农用地利用模式;特色生态旅游型土地利用模式;集约节约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和保育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主体功能区对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演进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划条件下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其中,优化开发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基础设施的改善和资源环境的约束;重点开发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表现为提高人口集聚程度,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约束;限制开发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表现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禁止开发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不同,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也应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利用差别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基础,为使土地利用分区更好地反映区域耕地保护压力差异,采用耕地保护内压力即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耕地保护外压力即耕地非农化胁迫相关联分析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 2003年-2010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逐步降低,耕地保护内压力整体上升,区域差异性有所扩大;2以耕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为表征的耕地保护内外压力关联进行土地利用分区,能很好地反映耕地供需矛盾的区域差异,各类型区具有相似耕地资源承载力与耕地非农化胁迫,且具有明显的空间聚合性;3分区结果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布局有较高的空间吻合性,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区内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镇江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镇江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包括企业为开发经营主体模式,村集体为开发经营主体模式,村民自主模式,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及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分析的宜春市袁州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丘缓坡开发不仅是缓解耕地资源保护压力的内在需求,也是破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策略:(1)加强开发内在机理研究,实现生态保护首位制;(2)强化规划编制衔接,理顺内在产权关系;(3)打破行政管理分割,建立有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30-6332,6364
简要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及其体系,以镇江市为例,从规划目标的实现、实施效益等方面对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工矿区土地复垦产业化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中国基本国情的土地复垦产业化战略,即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科学地把工矿业生产、土地供给、土地整治、复垦土地的开发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与运销和政府支持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专业化、一体化、系列化的经营和管理,从根本上达到理顺土地复垦资金的投入渠道,增加土地复垦的人才和技术投入,使土地复垦与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技术开发、有效监督的统一系统。  相似文献   

15.
曹步霄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661-1662
对镇江赛珍珠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定位,按照旅游产品空间结构的类型,从点状产品、线状产品和网络状产品3个角度,对镇江赛珍珠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探讨,将赛珍珠研究拓展到旅游学术研究领域,为提升赛珍珠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以及同类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龙泉驿区为例,基于GIS软件建立1996和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分析1996~2004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龙泉驿区未来5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比例将持续增大;园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变化过程中会出现极大值,极大值以后面积比例开始下降,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耕地的面积比例会逐步减少,交通用地的集约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复垦力度也会加大;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在对模型进行独立假设检验的基础上,发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符合马尔柯夫链。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岳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严重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不仅可促进岳阳市各项用地的利用效益的提高,优化配置区域土地资源,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利  於忠祥  马卫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37-7939,7942
基于对谯城区的地理及区位优势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谯城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地方产业特色,提出谯城区的发展必须从农用地挖潜,加快谯城区的农用地流转,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巫山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明泓  廖和平  彭征  王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42-5343,5375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重庆市巫山县土地利用进行功能分区,分析各区特点,确定土地利用合理方向,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