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敏 《农技服务》2011,28(5):717+731-717,731
针对岳西县蚕桑生产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劳动力问题,就如何提升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论述了所采取的建立高效丰产桑园、推广省力蚕台育养蚕模式的方法与效果。阐明了实现蚕桑生产高效省力化必须从蚕和桑两方面同时着手,即建立高效丰产桑园和推广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模式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省力化养蚕的主要做法,如小蚕电器化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省力化上簇等,同时提出省力化养蚕的技术建议,如加强桑园管理、提高蚕种发育整齐度、选用优良蚕种、建立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等,为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1找差距,寻原因,清除发展蚕桑产业的障碍1.1科技创新体系滞后,蚕桑生产科技含量低。表现在生产上主要是:蚕农缺乏熟练的养蚕技术;养蚕操作不当、养蚕人员文化水平低,对蚕、桑病的预防能力差等方面;纸板方格簇、省力化蚕台育等先进的养蚕技术经过多年的推广和普及,所占比例仍然不大;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推广率较低;桑园配方施肥、蚕桑病科学防治等综合技术的应用面积也不大。1.2桑园(树)质量差。全县虽有桑园8000多亩,但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省力化养蚕是指依靠蚕桑科技进步,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建立起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省力化养蚕技术。一、小蚕共育俗话说"育好小蚕七成收",育好小蚕是蚕茧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要育好小蚕,首先要大力提倡推广小蚕共育,实行小蚕共育,用较好的饲养环境、规范的饲养技术确保蚕子发育匀整、健壮,可确保蚕头数量,为夺取蚕茧丰收  相似文献   

5.
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从加强桑园管理和及时进行桑园病虫害防治、全面彻底做好养蚕消毒工作、加强小蚕和大蚕的饲养管理、灵活进行栽桑养蚕生产处理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蚕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桑园的产出率。文章论述了从建立速生丰产桑园、推广省力高效的养蚕技术、严格消毒防病、合理套种等4项技术措施,提高桑园产出率。  相似文献   

7.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应用蚕桑生产方式省力化技术,既能节省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改善饲养环境。近年来,陇南地区在栽桑养蚕省力化发展上有所创新,但也存在技术研究应用程度低、推广面积少等问题。本文建议加强栽桑养蚕省力化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力度,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实现陇南市蚕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家蚕多批次饲养,就是打破常规的家蚕饲养模式,在一年中的整个桑叶生产期间不间断地连续养蚕的蚕桑生产模式。就是每年的4~10月连续地进行养蚕,一年下来养蚕批次由原来的4批增加到现在的7批,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桑园利用率低,小蚕饲养质量差,单产效益低的现状,尤其适合养蚕大户和养蚕专业户。1桑园管理1.1选择优质的蚕桑品种  相似文献   

10.
蚕桑种养技术高效省力化的发展对于养蚕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了解实践过程,并作出思考、提出建议,有利于蚕桑种养技术高效省力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蚕桑种养技术的推广和蚕桑养殖业的扩展。  相似文献   

11.
正省力化养蚕是指依靠蚕桑科技进步,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建立起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该技术通过改进养蚕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那么,省力化养蚕都有哪些技术要点呢?请看视频了解。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金湖县蚕桑生产通过推广小蚕标准化共育、大棚省力化养蚕、方格蔟等技术措施,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并跻身江苏省前列.近年来,随着茧丝绸市场低迷,蚕桑的比较效益减少,生产严重滑坡.在对金湖县蚕桑生产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县蚕桑产业的机制和体制调整、科技进步、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广德县调整改革蚕桑产业入手,提出从做好生产管理、实施省力化养蚕、共享蚕业信息资源三方面分析广德县蚕桑站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蚕业生产具有外向型特征,易受气候、生产技术水平、市场行情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利用养蚕间隔期及桑园越冬期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等有利条件,开展桑园合理间套种及套养,改变桑园单产模式,提高桑园产值,是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助农增收的有效措施,能有效提高蚕桑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生产上,粮食及其它作物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而蚕桑生产是"一年之计在于冬",这充分说明冬季桑园管理是蚕桑生产上的重中之重,是蚕桑丰产丰收的基础,若冬季桑园管理工作做的扎实,按时、按节令,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则来年桑树长势好,桑园病虫危害轻,田间杂草少,桑叶产量高,营养丰富,硬化迟,为养蚕无病高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若冬季桑园管理工作不扎实,没有按时、按质完成,则来年桑树长势差,桑园病虫危害严重,桑叶产量低、叶质差,导致养蚕张数减少,蚕发病率高,蚕茧产量、质量下降,极大的影响了蚕桑生产应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关键,小蚕商品化饲育是实现科学化养蚕,保证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它解决了多批次养蚕,大小蚕同时饲养难和小蚕对饲育技术、蚕室蚕具消毒防病要求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很快,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壮大,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大棚养蚕技术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研制开发的一项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已被证明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目前在中国很多蚕区已被广泛应用,特别在山东等老蚕区已基本普及。近年来,随着国家"东桑西移"项目的推进,云南省蚕桑产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桑园面积和产茧量都有了明显增长。但由于云南省农村经济不发达,基础薄弱,农民住房和资金都比较困难,从而造成了蚕房建设跟不上,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人蚕争房、  相似文献   

18.
沈勇  庞均喜 《北京农业》2012,(18):208-209
蚕桑产业是白河县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受产业效益和蚕茧价格波动的影响,已成为弱势产业,为推进陕西省白河县蚕桑产业化经营,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桑园林下经济,提升蚕农年收入水平;以科技为支持,提升蚕农科技养蚕水平;推广"小蚕共育"养殖模式,提升养蚕劳日工值水平;促进桑园土地流转,提升养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惠农政策,提升蚕桑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熟蚕上蔟是养蚕生产中最紧张繁忙的工作,传统的手工拣熟蚕上蔟的方法,费工、费力、工效低,是当前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蚕步伐的加快,熟蚕上蔟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日益突出,生产上迫切需要省力化的上蔟技术。熟蚕省力、自动上蔟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大幅度提高上蔟功效、显著提高茧丝质量和农民养蚕及缫丝企业经济效益等特点,解决了历来养蚕上蔟难的问题,深受蚕农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郭沛云 《农家科技》2006,(12):31-32
大棚养蚕是为适应蚕桑家庭经营规模扩大、蚕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而研制开发的一项养蚕新技术。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成本低,有利规模经营。搭建一个160平方米塑料大棚,2 ̄3人一天即可完成。每平方米塑料大棚成本仅25元左右,按照目前户有3 ̄5亩桑园规模,建一个160平方米的大棚就够用了(结合蚕台育一次可养蚕6张以上);二是节约劳力工效高。由于大棚搭建在桑园旁,采叶方便,并可完全采用地蚕育、蚕台育、条桑育、自动上蔟等省力化养蚕技术,1个劳力按常规只能养1盒左右5龄蚕,而大棚可养2 ̄3盒。一、大棚的搭建与规格塑料大棚的搭建要南北朝向,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