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CLA)的含量筛选出具有高共轭亚油酸(CLA)转化能力的非厌氧菌株.本研究测定了加株乳酸菌液中的CLA含量,筛选出A6-1和SL-3两株具有较高CLA转化能力的菌株;将A6-1和SL-3分别接种于含1.0%LA的MRS培养基中,37℃培养24h,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发酵液中CLA的组成,结果表明,A6-1的发酵液中两种活性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的含量分别为61.554μg/ml和14.235μg/ml;SL-3发酵液中c-9,t11和t-10,c12 CLA含量分别为46.161μg.ml和8.7399μg/ml.经API 50鉴定系统确定,A6-1和SL3均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2.
植物乳杆菌ST-Ⅲ脱脂乳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研发富含植物乳杆菌ST-Ⅲ新型益生菌发酵乳制品,该试验尝试用植物乳杆菌ST-Ⅲ和嗜热链球菌共发酵,并对植物乳杆菌ST-Ⅲ发酵乳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大豆多肽添加量、葡萄糖酸锰添加量、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和发酵温度对发酵乳的pH值和植物乳杆菌ST-Ⅲ活菌数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大豆多肽添加质量分数11 g/kg;葡萄糖酸锰添加质量分数11 mg/kg;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106 CFU/g;植物乳杆菌ST-Ⅲ的接种量106 CFU/g;发酵温度为37℃。在此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乳的植物乳杆菌ST-Ⅲ的活菌数为1.88×109 CFU/mL,有效地提高了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ST-Ⅲ的活菌数。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植物乳杆菌ST-Ⅲ在乳制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食品加工工艺及条件对肉制品中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影响,在110只5月龄的内蒙古苏尼特绵羊宰杀后取背最长肌肉(Longissimus Dorsi,LD)为样品,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研究辐射、冻藏、加热、腌制等加工对背最长肌中共轭亚油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包装、-2℃贮藏条件下,2 kGy的γ射线可降低肌肉中共轭亚油酸含量(P<0.05),但同样的辐射条件下,真空包装、-2℃贮藏30 d肌肉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很稳定。经2 kGy的γ射线灭菌,采用真空或空气包装,-18℃贮藏45 d后共轭亚油酸仍然很稳定。贮藏时间对CL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紫外线灭菌不会引起共轭亚油酸损失。低温巴氏杀菌(70~72℃、82~86℃)可使共轭亚油酸含量降低(P<0.05)。腌制中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浓度对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作用显著(P<0.05)。该研究对于实际生产中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保持肉类产品天然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工温度及存放时间对富共轭亚油酸牛乳脂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富共轭亚油酸(CLA)原料乳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为研究CLA牛乳加工温度及其贮藏期内CLA含量变化对CLA牛乳终端产品的影响,对不同处理温度及存放时间的牛乳进行脂肪酸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牛乳中c9t11CLA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75℃和135℃处理后的不同存放期内乳中c9t11CLA变化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在120℃处理后的保存期内,c9t11CLA含量有升高趋势(p=0.045)。试验未发现一定加工温度及保存时间引起富CLA牛乳中c9t11CLA含量大幅度降低现象,因此,富CLA牛乳适合终端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脊尾白虾小分子物质组成的影响,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和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对发酵前后脊尾白虾肌肉的甲醇水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可导致脊尾白虾中延胡索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肌苷三磷酸、3',5'-二磷酸腺苷、2-吡啶甲醇和葫芦巴碱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导致乳酸、β-羟基异丁酸、胆碱和次黄嘌呤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虾的小分子营养物质组成和风味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添加冷冻干燥保护剂对Lactobacillus.plantarum(L.plantarum)LIP-1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该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LIP-1微胶囊的包埋率和冻干存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冷冻干燥保护剂,在此基础上将其添加到微胶囊中,观察对L.plantarum LIP-1微胶囊形态、释放性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质量分数分别为甘油2%、麦芽糖1%、L-半胱氨酸2%、乳糖2%,此时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7.60%,冻干存活率为83.80%;与未添加保护剂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在表观形态、肠液释放性、耐胃酸性及在不同温度(4、20、37℃)下的耐贮藏性能均显著提高(P<0.05)。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表面更加光滑致密,粒径更小,约100 μm(空白对照组约为150~200 μm);在模拟肠液中,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完全释放仅需60 min,而空白对照组需要90 min才能释放完全;在耐胃酸性上,添加适宜保护剂的LIP-1微胶囊在120min后,活菌数才开始显著下降(P<0.05),150 min后,活菌数下降约30%;空白对照组在90 min后活菌数开始显著下降(P<0.05),150 min后,活菌数下降约44%;在4、20、37℃贮藏28 d后,加保护剂组的活菌数分别下降0.76、1.33、1.88 lg(cfu/g),而空白对照组的活菌数分别下降0.96、 1.50、2.40 lg(cfu/g)。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冷冻干燥保护剂可以提高L.plantarum LIP-1微胶囊的性能,为工业化生产中提高益生菌微胶囊的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诱变植物乳杆菌选育CLA高产突变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6-1为出发菌株,采用N+离子注入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为1×1013、3×1013、5×1013、8×1013、10×1013、30×1013、50×1013、80×1013、100×1013ion/cm2,真空度为10-3Pa。结果显示,菌体的存活率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型"曲线,"鞍脊"出现在30×1013ions/cm2~50×1013ions/cm2之间,此时菌体的存活率在20%~35%之间。综合考虑存活率、总突变率、正突变率和突变幅度等因素,推荐30×1013ions/cm2作为离子注入植物乳杆菌的适宜诱变剂量。从所有的注入处理中挑选CLA转化能力提高了50%以上的突变株进行传代稳定性试验,发现F菌株经8次传代后产CLA的稳定性最好。该突变株各代的产量平均为162.5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9.87%,将此突变菌株命名为A6-1F。  相似文献   

8.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能够抑制黄曲霉生长,但起主要抑菌作用的物质尚未明确。该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分析了8株抑菌活性较好(S组)和8株抑菌活性较差(W组)的L. plantarum发酵上清液。结果显示,两组L. plantarum发酵上清液的代谢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得到咪唑乙酸、酪氨酸等30个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其中有机酸、脂肪酸等酸性物质较多为22个。通过与已报道的乳酸菌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相比较,找到十八烷酸、吲哚乙酸等结构一致或结构类似物,表明上清液中酸性物质起主要的抑菌作用,且其抑菌活性依赖于低 pH 值的酸性环境。在L. plantarum产生的主要有机酸中,乳酸、乙酸、丙酸的抑菌活性良好,其抑制黄曲霉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丙酸、乙酸、乳酸。当乙酸浓度为2.64g/L、丙酸浓度为1.76 g/L时,可完全抑制浓度为106个/mL的黄曲霉孢子生长。综合表明,植物乳杆菌代谢物中有机酸和脂肪酸为主要抑菌物质,且抑菌活性随酸性物质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复合系和植物乳杆菌提高柳枝稷青贮效果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该文旨在探讨接种乳酸菌复合系SGL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柳枝稷青贮效果的影响。以营养生长阶段的柳枝稷为原料,分别接种1 OD600/kg 鲜质量的SGL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不接菌的处理作为对照。在发酵第3、10、20和30天开罐取样进行检测分析发酵饲料品质,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变化,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原料和青贮料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接种乳酸菌复合系SGL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均能有效抑制Enterobacter和Clostridium,使Lactobacillus成为控制发酵的优势菌,加快青贮过程中pH值的下降速率,提高柳枝稷青贮饲料品质,并提高柳枝稷青贮料的瘤胃发酵效果,复合菌系SGL比纯培养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10.
植物乳杆菌P158的生长曲线及其细菌素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书亮  张艾青  田刚  蒲彪  胡欣洁 《核农学报》2009,23(6):1021-1025
对源于醪糟的植物乳杆菌P158生长曲线分析、药敏实验检测及其细菌素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58培养3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011 cfu/ml,且培养40h的发酵上清液对藤黄微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细菌素效价约为1145IU/ml,而发酵上清液pH值降至最低(pH3.53),显示了菌株生长与细菌素的形成密切相关。该菌株对多粘菌素B、多数氨基糖苷类耐药,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敏感。细菌素对酸、热稳定,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对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却对近源乳酸菌几乎无抑制效果。该细菌素可望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