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工程侵蚀的根源及其防治技术措施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开发建设活动的增加,日益严重的工程侵蚀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工程侵蚀基本状况和根源的分析,介绍了基建工程区,采矿区,城镇及企业建设区工程侵蚀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生物-工程技术在工程侵蚀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论工程侵蚀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提出了工程侵蚀的概念,综述了工程侵蚀的5个基本特点,并从宣传,规律,法律,治理,管理监测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工程侵蚀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与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每年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约2万多hm2。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约占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的10%,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的90%,工程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人为因素的50%以上。因此,工程侵蚀是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防治的重点对象。本文主要针对工程侵蚀提出其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工程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治理工程侵蚀提供科学依据,在GP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福建省于2002年对因工矿、城建、交通以及其他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工程侵蚀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福建省工程侵蚀点多面广,全省共有4481处存在工程侵蚀,侵蚀面积高达1万6671.36hm2;工程侵蚀用地类型复杂,以工矿造成的工程侵蚀为主,有3296处,占73.56%;59.58%工程侵蚀点处于在建状态。引起工程侵蚀的原因,主要是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大多数业主们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全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率仅为45.44%,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再加上缺乏相应有效的预防监督措施。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测技术、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增加科研投入,探索科学治理措施,进行工程侵蚀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漫岗丘陵黑土区的侵蚀沟防治工程韩继忠,吴霞,张春山,吴金华(黑龙江省拜泉县水保办,164700)韩军(黑龙江省拜泉县水利局勘测设计队)一、侵蚀沟的发展及危害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幅员面积3559.15km2,海拔200~300m...  相似文献   

6.
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及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本对宁德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市工程侵蚀的特征及危害,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其侵蚀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确定相关的水保措施布局。同时将工程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工程水土流失量减小,各项防治指标也达到预定的目标。可见,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连续式柳编跌水在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应用较广泛,在保证沟头稳定的同时有利于侵蚀沟生态修复的一种成熟的侵蚀沟防治措施,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介绍了连续式柳编跌水的适用范围和流量设计方法,并以拜泉县松林小流域侵蚀沟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连续式柳编跌水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可为侵蚀沟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溪县崩岗侵蚀防治分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弥补以往崩岗侵蚀治理措施布设都是针对单个崩岗而缺少全面防治的不足,以安溪全县域的崩岗侵蚀为研究对象,将安溪县崩岗侵蚀分为强度、中度和轻度侵蚀3个区,并由此建立相应的防治体系:东南部的官桥镇和龙门镇属于强度侵蚀区,应以强化治理为主,实行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整治;从东南的城厢往西北延伸到感德及西南的龙涓在内的10个乡镇为中度崩岗侵蚀区,采取以植物措施为主,结合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其余的乡镇即西北地区为轻度侵蚀区,总体上以预防保护为主,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同时加强封禁补植。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堤防侵蚀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堤防对防洪安全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堤防侵蚀的主要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生物潜蚀和风力--水力锓蚀。系统地归纳了长江中下游堤防侵蚀的主要形式与危害,并结合工程整险实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