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全生育期稻瘟病抗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稻瘟病是最严重的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本实验利用高抗稻瘟病品种194—3和珍汕97B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自然诱发实验,在两个年度重复的情况下,全生育期调查水稻生长的3个关键时期一分蘖期叶瘟、抽穗期叶瘟和成熟期穗颈瘟的抗性表现,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初步定位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抽穗期的叶瘟、以及穗颈瘟的抗性表型频率均呈双峰分布,说明控制水稻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为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全基因组分子标记分析将该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上,处于分子标记AP22和RM19766之间。该抗性基因来源于重组自交系的抗性亲本194—3,并命名为R6。本实验为稻瘟病的持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提供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最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措施。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水稻抗瘟性遗传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迄今已鉴定和定位50多个主效抗瘟基因和20多个QTLs位点,成功地克隆了Pib、Pita、Pid2等6个抗瘟基因,为揭示水稻抗瘟性分子基础,以及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培育广谱或持久抗瘟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0-11
本试验研究了304个来源于中156/谷梅2号的重组自交系(RIL)和80个来源于Vandana/Moroberekan的高世代回交群体(BC3B和BC3F4)。在RIL中,利用RFLP,RAPD,SSLP,RGA和候选基因标记定位了一个对菲律宾稻瘟病菌株Ca89(谱系4)的抗性主基因,该基因来源于谷梅2号,暂定名为Pi-26(t),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两个RGA标记之间,距离标记RGA24a为4.9cM,距离RGA6a为8.4cM。同时,定位了对浙江稻瘟病菌株92-183的两个抗性基因,其中一个基因来自于中156,  相似文献   

4.
水稻PSM标记的发展及抗虫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世界近一半人口提供食物来源。水稻微卫星图谱的构建有利于遗传基础的研究及分子育种。本研究通过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 ,对微卫星标记进行了图谱的整合 ,并利用微卫星等标记对水稻抗稻瘿蚊基因Gm6和抗褐飞虱基因Bph3进行了分子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网上公布的序列信息进行位置特异性微卫星引物的设计和微卫星图谱的整合。共发展了 198个PSM标记 ,有 10 5个标记的基序为GA/CT重复 ,占 5 3 3% ,绝大多数标记 (98 0 % )的重复序列长度在 2 0bp以上。将原有微卫星标记和本实验发展的PSM标记整合到RGP遗传图谱上 ,整合后总的SSR标记数为 718个 ,新图谱的遗传距离总长度为 15 2 7 2cM ,平均标记密度为每 2 13cM有一个SSR标记 ,其中第 1染色体的标记最密 (1 73cM /个 ) ,而第 11染色体的标记密度最低 (3 32cM /个 )。将本研究发展的微卫星图谱与IRMI发表的高密度微卫星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本研究发展的微卫星图谱标记分布比较均匀 ,只有 3个区域标记间遗传间距在 10cM以上 ,5个区域在 8- 10cM ,而IRMI微卫星图谱分别有 17和 12个。2、采用G2 4 17- 2 - 1×抗蚊青占 (2 39株 )和G30 0 4 - 4×抗蚊青占 (2 4 3株 )两个F2 作图群体对水稻抗稻瘿蚊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 IR28对我国白叶枯病菌系抗病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功新  张端品 《作物学报》1990,16(2):139-152
本文研究了水稻品种 IR28对我国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菌系江陵691和 OS-75的抗性基因与23个标记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标记性状由隐性或显性单基因支配,如 v-1,g,gh-1,la,tri,bc-1,Bh,fgl,pgl,Pa,cl 和 Bf。而白条斑叶、叶绿素缺少叶和下垂叶是由双隐性累加基因控制的,支配紫果皮、红果皮和紫  相似文献   

6.
水稻落粒性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落粒性的丧失是水稻人工驯化中的重要事件.容易落粒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落粒性也是水稻育种项目中重点选择的性状.为了阐明落粒性的机理,许多研究者开展了水稻落粒性有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研究.其中,2个控制水稻落粒性的基因(sh4,qSH1)已经被克隆.本文综述了水稻落粒性的基因定位、克隆及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水稻特异亲和基因S-e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优势,但亚种间杂种的不育性限制了这一优势的利用。开展杂种不育基因的定位工作,对于进一步了解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克服亚种间杂种的不育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粳型品种台中65的近等基因系E47-1和籼型品种广陆矮4号为材料,利用74个SSR标记对杂种F2群体进行偏态分离标记的筛选,同时根据F2和F3群体花粉育性和具有偏态分离的SSR标记之间的连锁关系,对特异亲和基因(F1花粉不育基因)S-e座位进行了分子定位,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利用116个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籼粳两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有101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15个SSR标记在亲本间无多态性,SSR标记在亲本间的多态率高达87.07%。2、选用74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对E47-1/广陆矮4号组合F2群体的偏态分离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分析。发现有6个染色体区段的9个SSR标记在F2群体中存在偏态分离,它们分别位于第3、第6、第7、第10、第11和第12染色体上,卡方值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个染色体区段中有2个严重偏态分离区段,分别位于第6和第12染色体。3、通过对F2群体的花粉育性和偏态分离区段的SSR标记基因型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位于第12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l9附近存在一个F1花粉不育基因。继而在该标记附近设计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PSM401、PSMl80、PSMl82,利用F3作图群体,将特异亲和基因S-e座位定位在分子标记PSM401、PSMl80和PSMl82、RMl9之间,该基因与各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cM、1.3cM、3.7cM和4.3cM。4、选取在S-a、s-b、S-c、S-d、S-e五个座位均纯合、花粉表现为部分不育的F2单株,发展了另一R群体,表明该群体存在另一特异亲和基因座s-f。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特异亲和基因S-e进行了分子定位。S-e座位的分子定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特异亲和性的学术观点,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水稻的粳型亲籼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一般分为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相对完全抗性而言,部分抗性属数量性状,受抗性QTLs控制,具有抗扩展和减轻病害的作用,呈现广谱持久抗病的特点。迄今已鉴定和定位了300多个抗性QTLs位点,并克隆了2个主效和3个微效QTLs。本文概述了水稻稻瘟病部分抗性基因定位与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利用部分抗性培育广谱或持久抗病品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水稻叶色突变体及其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色突变是水稻中较常见的一种突变类型,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和遗传育种应用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稻叶色突变的类型及来源、遗传机理、应用前景等,着重介绍水稻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粳稻品种"嘉花1号"经60Coγ射线辐照后,在其后代中筛选到一个黄叶的突变体(yl6),经过表型分析,发现该突变体幼苗期不论在低温(20℃)还是在高温(32℃)培养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叶色均呈现出淡黄色,表明其为一温度不敏感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yl6突变体的黄叶突变性状主要是由叶绿素含量下降所导致。电镜结果显示,yl6突变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且叶绿体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yl6)所控制。利用该突变体与籼稻"培矮64S"杂交产生的F2、F3群体中分离出的608个突变体型单株作为定位群体,结合SSR和CAPS分子标记将yl6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CAPS1和RM2353分子标记之间,其物理距离约为271kb,目前该区域内没有发现与水稻叶绿素合成/叶绿体发育相关已知功能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yl6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RFLP定位水稻的生育期基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选用水稻RFLP图谱上的45个DNA随机克隆结合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广亲和品种Pecos,测验种秋光和南京11之间的多态性,发现其中15个探针能在这3个品种间检测到多态性。进一步用14个多态性探针和形态标记色素原基因C分析三交群体Pecos/南京11//秋光中标记与抽穗日数的共分离。结果表明:三交群体各单株抽穗期人布为双峰,早抽穗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hd的SSR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稻品种广陆矮4和粳稻品种台中65为亲本构建高世代回交分离群体,选用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145个SSR标记对亲本及抽穗期早熟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4个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78.6%;在BC3F1群体中,检测到10个标记的基因型来源于供体亲本广陆矮4号;在BC3F2定位群体中,早熟植株数与晚熟植株数的分离比例为3:1,早熟植株平均比晚熟植株提早抽穗21 d;通过SSR标记与抽穗期共分离分析将显性早熟基因Ehd界定在分子标记RM271和RM258之间;Ehd与标记RM184和RM271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6 cM和2.1 cM,此结果为该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一个水稻抽穗期主基因Hd(t)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缙恢10/R21的杂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抽穗期稳定遗传的迟熟恢复系N91(110~114 d),以早熟不育系金23A(89~94 d)作为杂交和回交亲本,获得的F2和BC1F1群体抽穗期均表现双峰分布,χ2检测表明其抽穗期受一对主基因控制,暂命名为Hd(t)。在400多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在早熟基因池和迟熟基因池中表现差异的引物,进行单株验证,用回交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发现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末端的SSR标记RM1364和RM3555与Hd(t)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32.7 cM和22.5 cM。在目标区域进一步合成8对SSR引物,将Hd(t)基因定位在RM22143与第7染色体末端之间,与RM22143相距12.9 cM。该结果为Hd(t)基因的精细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棉花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遗传图谱的不断饱和,为一些控制棉花重要性状基因的定位提供了便利.将各类分子标记定位于相应的遗传连锁图或染色体上,为研究棉花诸多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抗性机制的遗传揭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基因的定向转移及基因聚合育种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述了近年来棉花重要质量性状基因和数量性状基因(QTLs)定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番茄抗病虫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几个主要质量抗病性状和数量抗病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进展。质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根结线虫、番茄白粉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斑萎病、番茄叶霉病等,数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青枯病和番茄晚疫病。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晚粳品种农垦58转变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突变位点,并精细定位光敏不育基因pms3,我们利用农垦58S/1514杂交组合的F1进行花药培养构建了一个DH群体,验证了在该群体中光敏不育受pms1、 pms3两对基因的控制,并根据分子标记分析选择第12染色体是1514基因型、 第7染色体农垦58S基因型的DH系DH80与农垦58S杂  相似文献   

18.
从缙恢10/R21的杂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抽穗期稳定遗传的迟熟恢复系N91(110~114 d),以早熟不育系金23A(89~94 d)作为杂交和回交亲本,获得的F2和BC1F1群体抽穗期均表现双峰分布,χ2检测表明其抽穗期受一对主基因控制,暂命名为Hd(t)。在400多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在早熟基因池和迟熟基因池中表现差异的引物,进行单株验证,用回交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发现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末端的SSR标记RM1364和RM3555与Hd(t)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32.7 cM和22.5 cM。在目标区域进一步合成8对SSR引物,将Hd(t)基因定位在RM22143与第7染色体末端之间,与RM22143相距12.9 cM。该结果为Hd(t)基因的精细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近十几年抗条锈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目前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资料及研究报告,重点介绍了抗性基因所在染色体,遗传方式,载体品种和现有分子标记,为利用抗条锈基因(Yr)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已找到分子标记的抗条锈基因有:Yr5、Yr7、Yr8、Yr10、Yr17、Yr26和Yrmoro,共获得标记14个,命名和新基因源的研究和利用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植物磷营养高效利用通常与根的形态、根分泌物、膜与体内磷转运以及菌根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本文通过前期筛选工作,获得1份耐低磷株系.利用230对SSR和InDel引物,对低磷材料所在的回交导入系群体进行了初步定位,定位结果显示,与磷利用效率相关的基因座位有两个OsPe5和OsPe7,分别位于第5染色体的InDel520与InDel529标记之间,与InDel525标记共分离,物理距离约为900kb,和第7染色体InDel703与InDel717标记之间,与InDel713标记共分离,物理距离约为1 400k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