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静宁县冬小麦高产栽培综合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静宁县冬小麦生产实际情况,从地块选择、配方施肥、品种选择、不同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着手,以防灾抗灾、稳产丰产为目的,提出了静宁县冬小麦高产栽培综合管理技术,以期为当地小麦生产防灾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静宁县谷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静宁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除在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和蔬菜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外,又成功运用在杂粮作物谷子生产中,解决了长期以来静宁县西北部地区谷子种植面积小、产量低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群众种植谷子的积极性和谷子的生产效益。根据甘肃省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年的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静宁二标段调蓄水池工程,解决静宁县用水问题。本文列举了调蓄水池E区换填施工的主要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及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在示范推广小麦半膜穴播栽培技术和膜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马铃薯全膜覆盖膜侧播种技术之后静宁县稳步推行的又一项全膜覆盖旱作农业技术。一般年份可比露地小麦增产30%~40%,比膜侧沟播小麦增产15%~20%。在2008年特殊极度干旱年份,静宁县甘沟乡等山区梯田全膜覆土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静宁县旱作农业技术培训的主要成效、措施以及经验。  相似文献   

6.
从静宁县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分析入手,指出静宁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以区域发展战略替代扶贫战略,过分强调开发贫困地区资源,扶贫主体错位,扶贫资金漏出率高等问题,提出现阶段完善静宁县农村扶贫工作,应立足发展农业,走农业市场化之路;调整扶贫思路;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帮扶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瓜喜温、耐弱光,适宜保护地栽培.静宁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黄瓜面积仅次于番茄,对调整当地及周边地区冬春淡季蔬菜花色品种,特别是春节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黄瓜生产一度滑坡,种植面积下降,产量和效益极不稳定.为此,我们对静宁县各示范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育苗、嫁接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现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广大菜农和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静宁县是苹果优质产区,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苹果种植品种结构单一,技术力量薄弱,自然灾害预测、抗灾能力较弱,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促进静宁县苹果的发展,对静宁县苹果产业进行创新升级潜力研究。经研究发现,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在机遇中坚持新理念引领,创新思维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坚持新品种示范,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坚持新科技支撑,提升品质转型升级;坚持新链条延伸,拓展增值转型升级;坚持新体系服务,完善保障转型升级;坚持新方式营销,对接市场转型升级;坚持新果农带动,培育主体转型升级;坚持新机制运行,做强品牌转型升级,让静宁苹果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静宁县界石铺镇全膜玉米免耕播种胡麻栽培技术,包括保护地膜,播前清除玉米秸秆;选用良种,做好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丰产;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静宁县界石铺镇全膜玉米免耕播种胡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苹果产业是静宁县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果园总面积已达到6.75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8.7%,果品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80%以上,果品产业真正成为助农增收、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和标志性产业。但传统的苹果种植方法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静宁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无公害生产是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近年来我国苹果产业重大变化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苹果产业破解外贸绿色壁垒、发展外向型果业的重要措施,是提高食品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文章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静宁县苹果园大面积推行的苹果生产集成优化技术和经验,对静宁县苹果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静宁县幼龄果园间作全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总耕地面积9.83万hm2[1]。近年来,随着苹果、马铃薯两大产业基地规模的逐年扩大,果、薯争地矛盾日渐突出。静宁县种子管理站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幼龄果园间作全膜马铃薯覆盖栽培模式。在该间作模式下,马铃薯生长前期可避  相似文献   

12.
受降雨量和库区土料天然含水量的影响,造成引洮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县城工程调蓄水池坝体填筑无法正常进行施工。为了解决土料的含水率过高问题,项目部决定采取翻晒措施,对库区内的土料进行晾晒。本文阐述了引洮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县城工程调蓄水池坝体填筑土料翻晒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加强静宁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及示范园区建设,需要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创新技术推广方式;要积极推进技术推广方式创新,不断拓展技术推广服务覆盖面;引进推广果业高新技术,推进各类示范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水旱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有重大比重,危害很大,分析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及防治措施对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对静宁县水旱灾害的危害、发生规律和特点、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在静宁县余湾乡韩马村进行了渗水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降水后渗水膜覆盖栽培播种沟和小垄面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21、39 g/kg,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23、66 g/kg;渗水膜较普通膜覆盖玉米双穗率提高25%,生物产量(鲜重)提高6.8%,籽粒产量提高4.9%.  相似文献   

16.
静宁县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黄河中游,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境内海拔1 340~2 245 m左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年均降水量479.3 mm左右,年均气温7.1 ℃,≥10 ℃有效积温2 300~2 816 ℃,年日照时数2 237.9 h,年均无霜期140 d;土壤以黄绵土、黑麻土、黄麻土为主,土层深厚,光照充足,热量适中,降水量偏少,土壤瘠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静宁县水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制定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抢抓机遇,走科学发展之路,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甘肃省重点扶持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最初栽培的乔化苹果树现已进入盛果期,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干增粗、树冠扩大,果树产量变低,果品质量变差,病虫害加剧致使果园的光照条件变差,管理费工费时,影响了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静宁县经过年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科学的黄土高原生态条件和旱作特点的老果园修剪和改良关键技术,对促进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05年静宁县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0年已达2.7万hm2,产量也稳中有升。然而多年以来,由于地膜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地膜只用1a,地膜污染也逐年加重。2008—2009年,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静宁县八里镇剡白村采用全膜覆土玉米复种穴播冬小麦一膜两年用试验,玉米产量达12 750 kg/hm2,小麦产量为5 100 kg/hm2,较露地小麦增产1 650kg/hm2,极大提高了地膜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影响静宁县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持续利用现状及对策,以及本地降雨、地理等自然特点,认识到,集雨增补地下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并提出集雨增补地下水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