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低产田地改造必须以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建设,通过分析普洱市宁洱县的自然资源、耕地状况、经济和社会条件,依据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相关要求,探索出宁洱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和改造后与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综合效益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 上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必须珍惜土地,依法治土,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的利用率,挖掘资源的内涵潜力和生产能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一、现状及问题 承德市地貌复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林地、牧地、耕地相间分布,全市有耕地512.9万亩,人均1.8亩。现有中低产田3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7%。其中中产田210万亩,低产田187万亩,多是坡耕地。在中低产田面积中,6度以下的耕地占41.5%,集中分布在滦河流域两岸。7—15度的占24.3%;16—24度的占28.4%;25度以上的占5.8%。中低产田粮食平均亩产在250公斤左右。 1988年以来,在滦平、围场等7个县,分期实  相似文献   

3.
哈密地区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分析昭阳区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要加强领导、整合资金、发动宣传、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等意见。  相似文献   

5.
用广义的效益分析法,对坡改梯的效益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坡改梯是临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可有效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可增加农产品产量。同时可提高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此文以我这几年来从事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中看到和想到的问题为背景,阐述了中低产田地改造与产业结构调的关系。水富县的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从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自2009年省委、省政府启动新一轮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以来,我县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本文从中低产田地改造的规划设计,中低产田地改造与粮食生产能力、与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实施农业的发展关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以改善水利基础实施项目,提高水利化程度基础上,实施土地综合治理、土壤改良、产业发展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蕉岭县中低产田综合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仕彬  杨柳青  管忠建 《农技服务》2010,27(11):1416-1416,1500
介绍了蕉岭县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根据中低产田的不同类型,提出了中低产田的各种综合改造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阐述分析了迁西县耕地地力等级、地域分布状况及土壤养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改造中低产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低产田地改造中的技术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大理市大坪地基本情况、大坪地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实现标准化基地的三大环节、采取的三大技术、实现的三大效益、形成的三大经验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从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知识出发,同时结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集中论述了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回顾全球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状况,初步分析了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就地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及结构体系等基本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叶顶英  洪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78-13579,13664
通过对武侯祠内的驳岸改造设计方案的探讨,主张把传统造园手法与生态保护理念相结合,塑造既能承续园林历史文化脉络,又具有自然生态的新型驳岸。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支持了美好乡村建设。但也存在没有项目实施主体、目标要求高、投入标准低、重建轻管、工程效益低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建设和管理:明确实施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高标准农田“软实力”的建设水平;因地制宜地建设特色高标准农田模式;注重建管并举。  相似文献   

15.
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薇 《农学学报》2015,5(5):118-122
作为北京市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新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和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北京市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新社区建设、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实地考察北京市16个区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北京美丽乡村建设五大模式:产业发展型模式、生态保护型模式、城郊集约型模式、文化传承型模式和休闲旅游型模式,并提出了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玉梅  杨毅  汪松虎  刘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79-3180,3206
将番茄生长素应答因子家族成员之一ARF1中的500bp左右的特异片段导入到植物载体pBI121中,构建成RNAi表达载体(pBI121-ARF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番茄子叶,经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获得再生植株.PCR检测再生植株,初步鉴定为阳性植株,为后续进一步鉴定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宣威市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建议,从而推动即将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必将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对电子商务农村扶贫模式的基本概况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深入探讨了电子商务农村扶贫模式的构建方法和主要类型,并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扶贫模式的运作和发展方式,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三上一提高”的指导思想下,近年来上海市业余训练运动员队伍建设和培养方式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运动员队伍规模在逐年壮大,项目分布广泛,运动员管理趋于制度化、规范化,运动员梯队建设呈现出宝塔形结构。培养方式和培养渠道日渐多元化。但是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运动员招生困难、学训矛盾、日常管理困难、德育工作薄弱等,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关于培养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是落实“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由“体教结合”逐渐向“体教融合”过渡。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方式生态化转型的条件与实现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转型,而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发展方式生态化转型的制度变革重点,即加强环境立法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决策与公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与绿色GDP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