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兴起,村寨旅游成为民族旅游的一大亮点。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开发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何保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符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建立少数民族村寨新型旅游模式成为当下旅游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浅析民族旅游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并设计一种较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新型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旅游业的青睐。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在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旅游开发是建立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的,柏杨河乡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目前旅游业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分析了柏杨河乡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今后开发的思路。为挖掘柏杨河乡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柏杨河乡旅游品牌,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云南省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滇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选择梁河县作为研究案例,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及优势、旅游区位特点和存在问题、旅游业发展环境及开发条件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并以旅游业为龙头辐射带动第三产业繁荣、促进边疆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恒松  李炳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47-3152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的要求,也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发展经济的强有力措施.黔东南地区发展旅游应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导向,凭借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开发原生态旅游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等三个战略,着力建设两个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城镇发展模式,以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提升黔东南旅游形象,让黔东南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谌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77-657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为大别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但目前大别山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本身所具有的资源潜力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如何开发利用大别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开拓创新,以旅游为带动,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大别山区旅游资源状况,提出了开发大别山区旅游资源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业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07-5110
我国中西部地区小城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保存完好的原始自然风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属低效型,其大部分旅游资源仍处于闲置状态。结合湖南隆回旅游资源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就其发展模式和深度开发提出了构思和建议,为我国中西部山区小城镇旅游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条件和区位优势来看,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业深度发展的战略措施应该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确定政府为主体的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和全面扩大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9.
黄翠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99-8502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日益发展,民族乡村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的重要产业。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的特点突出,极具开发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开发劣势、机遇及威胁。笔者对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构思,以期通过探索融水县乡村旅游活动促进融水县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顾世成  彭淑贞  程鹏  韩军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71-18173
东平湖水库是南水北调东线水利工程进入华北的重要水利枢纽,库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广阔前景。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旅游开发滞后。笔者基于SWOT方法对东平湖旅游业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库区发展旅游业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森林旅游业的日益兴盛,使旅游人员不断增加,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而现阶段长白山地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商品应把握突出地方特色等原则,同时综合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抓住发展机遇,发挥特长,使旅游产品兼具传统特色和时代特性,围绕长白山区的资源做文章,充分发掘内在潜力,把旅游商品开发和长白山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最大化地转变为经济优势,造福于长白山地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开发的基础、导向和策略等方面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进行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特色化的观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特色化是根据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市场需求的研究,通过有意识地创造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并且进行合理的区内空间布局,充分展示民族旅游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之下,旅游业不断地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的必须给予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发展,只有大量旅游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并且不断地形成品牌化,旅游业才会长期的发展,并且不断深化其旅游价值和意义。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成为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如何进行旅游目的品牌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系统的分析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打造做出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交通闭塞、市场知名度低、文化价值挖掘不充分、缺乏竞争力等现实困境。由于VR技术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因此,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有必要以VR旅游突破传统旅游业发展瓶颈,从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道路;调整资源配置方向,形成旅游产业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局面;融合传统与现代多种元素,打造虚实结合的创新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渠道,拓展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等创新路径,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应采取相关对策使旅游产业升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发展的强弱对旅游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就是一种稀缺的文化资源,在国家政府大力支持旅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经济、市场开发潜力。以彝族"撮泰吉"为例,分析其非遗文化在旅游业开发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壮大"撮泰吉"旅游演出团队、完善"撮泰吉"旅游资源规划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等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文化淀积浓厚。虽然旅游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该文通过对湘西州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发展湘西州的旅游业应努力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精心打造属于本区域本民族的"神秘湘西"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湘西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不仅是一种服务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极具特色的康巴民俗文化是康巴人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沉淀。康巴地区幅员辽阔,拥有圣洁的冰山雪岭,奔涌的急流大川,澄澈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布的绿色草原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拥有"锅庄舞"、"弦子"、格萨尔文化、绘画雕塑,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十二五规划"以来,以甘孜州为例,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其浑然天成的地理优势和淳朴的文化魅力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将旅游业全面融入地区战略体系,成为地区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因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当前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其中文化资源的开发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养生旅游业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养生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该研究根据养生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和影响因素,构建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安徽泾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民族文化旅游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媒介,推动我国民族地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目前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资金不足、政策受限、资源开发不当等问题。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应该紧密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实行发展与保护并举,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乡村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