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索微孔增氧对河蟹池塘养殖的作用,选择A组池塘5口2.35hm2,安装底部微孔增氧设备作为试验池塘,B组池塘5口2.33hm2不安装底部微孔增氧设备作为对照池塘,2008-2010年连续3年进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A组比B组平均增加河蟹产量820.9kg/hm2,达80.05%;成蟹平均规格135.6g,每只增加15.2g,达12.62%;平均产值增加48 725.5元/hm2,达86.92%;平均利润增加29 044.1元/hm2,达128.89%;投入产出比提高17.96%。说明:底部微孔增氧可改善蟹塘水质,大幅减少鱼药的使用,提高河蟹安全质量水平;促使蟹池底部有机质转化为水草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氮,提高水草生物量,蟹池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河蟹池塘微孔增氧健康养殖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底管微孔增氧机在刺参养殖池塘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对底管微孔增氧技术对参池环境和刺参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参池中合理使用底管微孔增氧机可显著增加参池溶氧,并显著提高刺参重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增氧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水车式增氧机和微孔曝气增氧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快,单位时间内增氧效果为水车式增氧机的2.6倍,养殖综合效益比水车式增氧机提高20%~60%。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孔增氧技术进行蟹虾鱼混养池养殖试验,每667m^2产河蟹72㎏、青虾35.5㎏、鱼类5400㎏、利润6190元。  相似文献   

5.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因增氧效率高,节约用电,改善池塘底层水质效果明显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已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10年3—5月,射阳县金海岸河蟹生态育苗专业合作社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一个生产周期的微孔增氧应用对比试验,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蟹苗成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性能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性能和池塘应用效果,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了增氧性能的试验和不同水深对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并在池塘中进行应用效果的试验。结果显示: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具有比叶轮式增氧机等增氧机更强的增氧能力,但不同配置的机型,增氧能力随配套功率和曝气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动力效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增加曝气管布置深度可以提高增氧性能,安装深度从2 m增加到4 m,增氧能力增加285%,动力效率增加207%,与其它养殖池塘机械增氧设备相比,池塘水体越深,微孔曝气式增气机的增氧优势越明显。目前,池塘采用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配置方式不具优势,需要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7.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采用微孔管道在池塘底部充气增氧,溶氧分布均匀,增氧区域范围广。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底层微孔增氧技术是全国渔业主推技术之一,在南方养殖虾、蟹的池塘被广泛应用,近两年,吉林省把微孔增氧技术应用在北方冰下鱼类越冬上,取得了良好的增氧效果,不仅提高了鱼类越冬成活率,而且降低了越冬鱼类病害的发生率。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确定了在北方冰下应用微孔增氧技术的技术特点和管理措施。吉林省每年鱼类在冰下越冬时间长达150d左右,鱼类越冬期间由于水质、密度等因素的影响,缺氧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养殖户增氧手段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管増氧技术 虾蟹混养增产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以其增氧效果好、耗电量小、投入少等多种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渔农民的欢迎。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8年将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作为渔业科技入户主推技术之一,在吴江市松陵镇朱毛根水产合作社河蟹养殖塘口进行对比试验,2008年推广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的虾蟹混养面积120×667m^2(共8个池塘),产出河蟹94kg/667m^2,平均利润3220元/667m^2,  相似文献   

10.
正增氧机是池塘养殖稳产高产的关键,增氧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池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2014年,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在土默特左旗2814项目区进行了微孔增氧、叶轮式增氧、涌浪式增氧3种增氧设备增氧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4口面积均为10亩、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作为试验池塘。2.1号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2号、3号池塘配备2.2千瓦微孔增氧设备一套(每个池塘14个盘),4号池塘配备2.2千瓦涌浪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11.
肖召旺 《水产养殖》2009,30(9):37-38
建湖县恒济镇地处沿荡,水面资源丰富,河蟹养殖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快,养殖水平也日益提高,河蟹经济地位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随着近年河蟹养殖效益的普遍下降,广大养殖户对改善渔业生产条件,应用微孔管道增氧设施及新型养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08年,以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契机,经过认真遴选,率先在苗庄村启动实施蟹池微孔管道增氧技术项目,项目实施面积为95×667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微孔增氧与普通增氧两种不同增氧模式养殖长吻鱼危的对比试验,分析采用微孔增氧技术池塘养殖长吻鱼危的效益。结果表明:体质量约50.0 g的长吻鱼危,在普通增氧模式下养殖2、4、6个月后,体质量分别为147.4、210.2、376.5 g;在池塘微孔增氧模式下养殖2、4、6个月后,体质量分别为212.3、323.4、501.0 g。微孔增氧模式下长吻鱼危的生长率比普通增氧模式高38.7%,且两种不同增氧模式对长吻鱼危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最终成活率方面,微孔增氧模式下长吻鱼危的成活率比普通增氧模式下提高了27.9%。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微孔增氧与普通增氧两种不同增氧模式养殖长吻鱼危的对比试验,分析采用微孔增氧技术池塘养殖长吻鱼危的效益。结果表明:体质量约50.0 g的长吻鱼危,在普通增氧模式下养殖2、4、6个月后,体质量分别为147.4、210.2、376.5 g;在池塘微孔增氧模式下养殖2、4、6个月后,体质量分别为212.3、323.4、501.0 g。微孔增氧模式下长吻鱼危的生长率比普通增氧模式高38.7%,且两种不同增氧模式对长吻鱼危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最终成活率方面,微孔增氧模式下长吻鱼危的成活率比普通增氧模式下提高了27.9%。  相似文献   

14.
驯化养鱼这项新技术,在全省已经普遍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由于驯化养鱼,特别是高密度的驯化养鱼,要求的条件很高,生产单位难于大面积推广。为了大力发展驯化养鱼,又能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我们在省八五二农场蛤蟆通水库鱼种场,利用两个越冬池,进行了无增氧设施池塘驯化培育鲤鱼种的高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增氧设施的试验池(1号越冬池)获亩产415.7kg的较高产量,鱼种平均个体重86.6g,亩盈利1164.00元。与有增氧设施的对照池(2号越冬池)对比,产量、效益都是可观的。试验结果表明:无增氧设施池塘驯化培育鲤鱼种,可以因地制宜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试验比较了无油滑片式微孔曝气增氧机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溶解氧、对虾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4个月养殖试验,结果发现,上午10:00时测得的池塘溶解氧都高于5.9 mg/L,但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塘溶解氧在养殖过程中高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对照塘;微孔曝气增氧的池塘,7月份和8月份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全长分别为6.68 cm和8.98cm,体质量分别为3.19g和9.21 g,显著高于叶轮式增氧的池塘(P<0.05),但9月份收获时终末体长、体质量与对照塘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塘的饲料系数(1.05)低于对照塘的饲料系数(1.16);微孔曝气增氧提高了亩产量,销售利润(3454.1元/亩)是叶轮式增氧机增氧(2308.1元/亩)的1.5倍.微孔曝气增氧是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较好的增氧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微孔增氧”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孔增氧”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池水溶氧的充足,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类的生长,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活率、规格和产量。“微孔增氧”还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相似文献   

17.
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能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氧气的传递效果,从研究增氧能力出发,依据SC/T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的标准检测程序,以直径为10m的标准室内水池作为试验平台,试验水温为20℃、气压为101.325kPa、初始溶氧浓度为0mg/L;试验用水为清水,将微孔曝气增氧机与射流式增氧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机能有效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与1.5kW射流式增氧机相比,射流式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平均值为2.4kg/h,微孔曝气增氧机布管长度为20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25kg/h,布管长度为42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0.40kg/h,布管长度为98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12kg/h,布管长度为200m时,增氧能力平均值为1.55kg/h,所以在目前试验布管密度条件下,增氧能力可以超过射流式增氧机。在进气口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微孔曝气增氧机增氧速度随着布管长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机械增氧技术单一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微孔式、水车式、涌浪式等几种增氧机的性能及使用方式,以达到提升增氧效果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池塘溶氧含量高而利用率低,养殖户传统增氧方法不当。适宜增氧方式为:涌浪式增氧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 h,可有效提升周边20 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 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 mg/L以上。  相似文献   

19.
池塘养殖增氧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能量流动、水质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对2种不同增氧方式下3个河蟹养殖池塘的养殖周期(4—9月份)进行了水质测定,获得了池塘不同水层的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高锰酸钾盐指数数据。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采用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降低表层、底层的温差,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层水温。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开机90min水体底层溶氧增加速率是普通增氧机的5倍;6—9月份采用微孔增氧的池塘水体较普通增氧,NO2-N低70﹪以上,NH3-N低22.9﹪以上,高锰酸钾盐指数低20﹪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分别设置3个试验池和对照池,探索池塘底排污、微孔增氧与叶轮增氧、生物絮团多项技术集成对养殖池塘水质和养殖鱼类生长等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池的底层溶解氧质量浓度高于对照池,7月5日后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池(P<0.05),6月25日后pH值显著低于对照池(P<0.05);试验池鲤、鲫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鲤、鲫、鲂出池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摄食鱼总产量提高15.9%,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饲料系数降低6.1%,显著低于对照池(P<0.05);节水51.5%。多项技术集成可有效调控养殖水质,降低铵态氮、亚硝酸盐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减少鱼病发生,实现了节水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