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我省承担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稻鲤共作”模式示范,示范面积600亩,计划亩产10kg,实施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均效益增加5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2.
稻蟹共作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佳木斯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省农委下达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稻蟹共作"技术模式示范,示范区面积1000亩,计划亩产河蟹20kg,实施"稻蟹共作"的稻田较稻田单种亩效益增加3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3.
2016年富锦市水稻种植面积230万亩,为中国水稻第一县,发展稻田养鱼潜力巨大.2016年我站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项目示范区采用“水稻~鲤鱼”、“水稻~泥鳅”共生二种模式,示范面积510亩,其中“水稻~鲤鱼”养殖模式210亩、“水稻~泥鳅”养殖模式300亩,示范辐射面积6000亩.在省市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项目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项目要求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稻鲤养殖模式平均亩产22.5公斤,亩效益160元;稻鳅养殖模式平均亩产20.6公斤,亩效益293元,鱼稻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种植是寒梅岭的传统产业,2023年因地制宜耦合了稻渔模式,探索了“双季稻+鱼”共生种养的“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绿色生产试验示范,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效益。现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一、种养方法1.稻渔田改造前一年冬季将地处水源、交通、排灌等管理方便的部分低洼水田、小坑塘、撂荒地整合成两口稻渔田,设计上尽量保持原有的稻田耕地面积,沟坑面积控制在10%以内,原有的小坑塘、撂荒地扩整为坑塘,一口稻渔田4.5亩(编号1号田),其中稻田3.3亩(平台3.0亩、鱼沟0.3亩)、坑塘1.2亩;  相似文献   

5.
2016年,桦南县实施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支持的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经过项目全体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项目完成情况 1.项目任务指标 示范推广"水稻-鲤鱼"、"水稻-泥鳅"共作等两种模式,建立1个示范区,示范区面积850亩,辅射带动面积5000亩.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等方式促进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增产增收.2016年,实现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均增效3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的目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绥滨县承担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水稻—鲤鱼共作"模式示范,示范面积800亩,计划亩产10kg,实施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均效益增加15%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通过项目组共同努力,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有关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7.
2012年,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下达的《稻田综合种养新型模式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农业部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建的技术专家组指导下,创新稻渔种养模式,在万载、石城、九江等三县开展稻鱼工程模式与技术示范,建立核心示范区1600亩,实现稻谷亩增产40kg以上,莲亩增产15kg以上,鱼亩产100kg,小龙虾亩产150kg,亩增收节支额1260元以上,超出既定目标的2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汤原县从2015年起组织实施了省农委批准的“水稻鲤鱼综合种养示范推广”项目,2016年是实施项目的第二年,经过努力,较好地完成了项目中的各项任务指标,现将一年来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2015年荣丰村建设的300亩示范基地的基础上,2016年又在胜利乡伏隆村集中水稻区内的金谷源水稻种植合作社建设了互联网+农业基地,面积600亩.重点搞好以稻田养鱼为中心的绿色水稻种植示范区,两处示范区面积为900亩,辐射面积达到6100亩.  相似文献   

9.
2016年,我站继续承担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支持的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主要示范推广稻鱼共作模式.在省专家组的指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在示范区经营主体肇源县东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圆满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1.项目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项目计划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省农业重大推广项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示范面积600亩,其中"稻-鲤"模式示范面积500亩.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项目要求的各项任务及目标,每公顷稻田增收4500.00元,鱼稻喜获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2016年饶河县水产总站及水产技术推广站依托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制定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以饶河县挠力河河蟹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在大佳河乡桦林村建立饶河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面积600亩,其中稻田养蟹面积500亩,稻田养鱼面积100亩.重点实施稻蟹综合种养,经测产验收,综合效益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二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地点位于勃利县九龙鱼种场.2015年,示范面积600亩.示范模式两个:一是“稻-鳅”模式,养殖台湾泥鳅,示范面积100亩;二是“稻-鲤”模式,养殖鲤鱼秋片鱼种,示范面积500田.  相似文献   

13.
2015年萝北县水稻种植面积54.5万亩,发展稻田养鱼的资源潜力巨大且前景看好。今年我县承担了省农委“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工作,示范推广面积“水稻-鲤鱼”共作600亩,其中稻田养殖鲤鱼商品鱼150亩,稻田养殖鲤鱼夏花450亩。经过项目组共同努力,亩投放春片3.3公斤,平均亩产15.5公斤;亩投放夏花70尾,平均亩产15.4公斤,全面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省为我国水稻种植大省,水稻种植面积达600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推广应用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前景看好。我省自2013年推广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以来,在全省20余个县(市)年推广面积40余万亩,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较小,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一、利用网络资源,走产业化道路,带动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减少水稻病害和杂草,发挥稻田湿地养殖效能,形成全天候、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济共生的生态体系,于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崇明区开展了综合“稻虾轮作”与“稻鱼种养结合”的“一稻多渔”(水稻-瓯江彩鲤-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新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一稻多渔”模式的稻田平均产值为150 112.5元/hm2,与传统的“稻虾轮作”或“稻鱼种养结合”相比较,分别提高了26.84%和159.60%。试验说明,“一稻多渔”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2016以来,在政策利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环境下,在农业提质增效、保粮增收的发展要求下,天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其中又以稻田养蟹技术模式应用占主导,占全市稻田综合种养的90%以上。在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7-2018年天津宝坻、宁河等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了稻蟹生态种养技术,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基础上,实现了亩均产蟹15.81~17.19千克,较传统水稻单作亩增效益5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是指在水稻田里养殖泥鳅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由于养泥鳅田必须具备泥鳅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所以养鳅稻田与常规稻田管理是不同的。为了探索稻鳅种养田优质绿色水稻生产管理技术,2018-2019年,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两年在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开展稻鳅种养模式试验和示范,发展两个规模50亩以上的稻鳅种养户。试验示范结果,试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08,(10):33-34
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是以“稻鱼共生”理论和“稻田轮作”模式为基础,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扩大鱼类活动空间,并改善水稻通风条件,减少水稻病害发生;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确保大田水稻穗数和稳产高产;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类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陛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产品品质,实现稻田养鱼种稻,高产优质促增效,稻谷和鱼双丰收。稻田生态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二是稻鱼共生与种养轮作模式,冬闲田养殖龙虾与种植单季稻轮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