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为提高草莓的价值、增加莓农收入,通过"红颊"草莓穴盘育苗实践,从草莓穴盘育苗场地选择、基质配制、母株种植、子苗培植与管理、包装运输等方面总结,了草莓穴盘育苗技术,以供草莓育苗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一种适合我国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高效繁育草莓生产苗的模式,本研究比较了不同育苗方式对繁苗率、生产苗质量、病虫害发生率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两种育苗模式下子苗花芽分化进程。结果表明:与常规育苗相比,高架育苗在提高繁苗率、子苗质量、移栽成活率和降低病虫害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两种繁育模式对通生草莓2号的花芽分化进程几乎无影响。高架床育苗可作为吉林省草莓生产苗工厂化繁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高架立体设施下进行草莓育苗,对4个草莓品种的植株生长指标、匍匐茎抽生数以及子苗的繁育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章姬的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其他3个品种;雪兔的匍匐茎抽生数以及子苗的繁苗数均最高,且其他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在高架设施育苗中,章姬的长势最佳,雪兔的育苗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现代连栋温室内开展草莓高架层式育苗与地栽育苗技术研究,对2种育苗方式生产的子苗数量、质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红颜草莓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高架层式育苗与地栽育苗对比试验。[结果]高架层式育苗法繁育子苗可达153株/m~2,是地栽育苗的2.6倍,子苗根系好,整齐度一致。高架层式育苗法生产草莓原种苗利润为319.93万元/hm~2,繁育生产用种苗利润为29.10万元/hm~2,地栽育苗法繁育生产用种苗利润为14.20万元/hm~2。[结论]采用高架层式育苗,不仅劳动强度小,而且育苗繁育系数高,经济效益好,相对地栽育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安徽省气候特征和草莓特征特性,研究制定了脱毒草莓原种苗、生产种苗高架育苗的栽培技术、日常管理、穴盘移栽和病虫害防治操作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脱毒草莓原种苗和生产种苗繁育。  相似文献   

6.
花生壳在穴盘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同的花生壳、草炭、膨化鸡粪配方作为穴盘育苗的基质成分,对几种常见花卉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壳可作为穴盘育苗的替代基质,在生产中替代草炭、蛭石、椰子皮或珍珠岩,体积比以草炭:花生壳:膨化鸡粪=5:4:1的配方为最优,其次为体积比草炭:花生壳=1:2较好。  相似文献   

7.
优质草莓苗是保证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前提。采用高架育苗的方法,选取草炭、椰糠、营养土3种基质,与珍珠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研究不同混配基质对草莓苗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或椰糠)∶珍珠岩=7∶3为最适配比育苗基质,且椰糠更适合大规模生产育苗。  相似文献   

8.
苦瓜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苦瓜穴盘育苗出苗早、整齐一致、成本低,采用90%泥炭土添加10%珍珠岩为基质进行穴盘育苗,培育2~3叶苗时应施用半量基肥,即每kg基质施用混合有机肥25g作基肥;培育4~5叶苗时则应施用全量基肥,即每kg基质施用混合有机肥50g作基肥,并在苦瓜苗生长中后期淋施营养液(EC值0.8~1.0)补充养分。  相似文献   

9.
穴盘育苗是以草碳、蛭石等轻苗基质材料做育苗基质。采用精量播种1次成苗的育苗体系。抪种时1穴1粒,成苗时1室1株。其优点是:省工、省力;节省能源、种子和育苗场地;成本低;便于规范化管理;没有缓苗期;适宜远距离运输。鉴于以上好处,本文具体介绍育苗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以红颊草莓原原种苗、原种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移栽时期高架基质育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京地区,红颊草莓原原种苗适宜的移栽时期为3月31日(气温:6~27℃),原种苗适宜移栽时期为3月21日(气温:2~21℃),移栽越晚,匍匐茎、子苗数越少。  相似文献   

11.
四季草莓露地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2011年在吉林省开展了不同定植时期、不同栽培模式和春季采收后叶片处理,调查不同处理对草莓产量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定植草莓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春季定植的草莓高,最佳定植时期8月10~25日。露地四季草莓的最佳栽培方式是平畦。另外,春季采收后摘除老叶使植株更新复壮,可提高草莓秋季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水稻耐寒性品种的苗期耐寒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以竹青等耐寒性品种作对照,对耐寒品种云恢72及其杂交后代的耐寒性进行鉴定;并通过对2003年试验材料的干、冻前、冻后的电导率测定和冻害对茎、根重影响的调查,筛选出耐寒性极好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直254和1401。  相似文献   

13.
草莓苗离体培养繁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莓在种苗培育上多沿用传统的无性繁殖方法,不仅效率低,还使病毒积累严重、种苗退化、产量及品质下降.本世纪60年代初始于日本的草莓离体培养技术经过各国科学家近40年努力已日臻完善,十分实用,不仅可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整齐健壮的良种苗,还可最大限度地排除草莓病毒危害,并快速繁殖.笔者们针对温凉、潮湿的云贵高原地区草莓生长发育特性、生产特点以及所处的自然生态条件,于1998年秋季开始对草莓苗离体培养繁育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北方寒地水稻苗床增温超早育苗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6-2008年3年试验结果表明:苗床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6.62℃。利用两项苗床增温技术实现了寒地水稻超早育苗、育壮苗目的,从而可以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垦稻14和龙粳18平均比空育131常规育苗增产9.45%,比空育131增温育苗增产7.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豆培养基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一株对草莓炭疽病病原有拮抗活性的木霉菌菌株Tr78。经液体发酵和剂型处理,制成含2×108个/g活孢子可湿性粉剂,对在露地和设施2种育苗方式下的草莓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测试,草莓测试品种为红颜。对病情指数和木霉菌孢子在草莓苗叶片和根表面定殖数的统计,是在对2种育苗方式草莓苗的第1次处理后的90 d(7月中旬)和110 d(8月上旬)进行的;死苗率的统计是在将2种育苗方式的草莓苗移栽到大棚后第30天进行的。结果表明:在2种育苗环境下,Tr78喷雾(T-1)和化学药剂喷雾(T-3)处理之间,草莓苗的病情指数和死苗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它们的病情指数和死苗率分别显著性地(P≤0.05)低于清水喷雾(T-4)对照处理,但显著性地(P≤0.05)高于Tr78灌根+喷雾(T-2)处理。在防治效果方面,处理T-1和T-3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性地(P≤0.05)低于处理T-2,这与Tr78在草莓苗根表面(P≤0.01)的定殖数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即Tr78在草莓苗根表面的定殖数越高,防治效果越好。总体来说,在大棚育苗环境下,经各项处理的草莓苗的病情指数和死苗率都明显低于它们各自在露地环境下的草莓苗。  相似文献   

16.
草莓脱毒苗移栽基质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蛭石、草炭、珍珠岩3种基质不同量混合作为草莓脱毒苗移栽基质,观测其成活率、株高、根数、根长。结果表明:以全蛭石为移栽基质的脱毒试管苗成活率可达98.33%,植株生产状态最优,平均株高、发根数、根长几项指标均高于其它移栽基质。  相似文献   

17.
小麦苗期根系抗低温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淮麦区种植的10个主要小麦品种为材料,在0~-10℃低温处理下,对其苗期根系的抗低温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与当年大田条件下的自然冻害进行比较。2a试验结果表明:0℃处理时,各品种根系抗低温能力没有差异;2007-2008年-5℃处理时,品种间叶片死亡率最大相差25.2个百分点;2008-2009年-2℃、-4℃、-6℃低温处理时,各品种根系抗低温能力差异较大,低温冻害率最大相差分别为8.1、12.5、28.7个百分点;其中,百农矮抗58、邯郸6172和百农160的根系抗低温能力较强。-8~-10℃处理时,各品种均发生比较严重的冻害,最高叶片死亡率达100%。自然条件(-8℃、-11℃)下各品种地上部分(叶片)的死亡率仅为0.4%~9.2%,只相当于-2℃处理时根系产生的冻害。可见,小麦根系对低温更加敏感,远没有地上部分(叶片)抗低温能力强,因此,小麦根系的抗低温能力研究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寒地草莓抑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的抑制栽培是人为利用冷库使草莓苗木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根据市场需要,确定苗木定植、生长、发育、采收期等,以延后草莓成熟期,进而满足市场周年供应的一种栽培技术体系.草莓的抑制栽培在寒地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以及丰富、肥沃的土地资源的寒地,有利于建立寒地果品品牌形象,利于草莓果实的周年供应,生产风味浓厚、甜酸适度、果实鲜艳、无公害的果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玉兰在寒冷地区栽培较难成活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文章对玉兰在寒冷地区栽植、养护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详述,为玉兰在寒冷地区栽培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图德拉草莓组培快繁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图德拉草莓为试材,对匍匐茎尖进行组培快繁,筛选出适合图德拉草莓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0.3mg/L+GA3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此方法已成熟且形成产销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