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讨年龄对优质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二代横交固定后母羔(陶寒F2)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同等饲养条件下的3月龄和4月龄陶寒F2各6只,研究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4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分别比3月龄高38.34%和50.47 %(P<0.01),4月龄羔羊的屠宰性能高于3月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毛皮、心、肝、肾、其他内脏(肺、脾、肠系膜)、消化道(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大肠)等其他一些屠宰指标呈现累积生长的变化规律.因此,陶寒F2母羔的屠宰性能明显受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进行肥羔生产和肉羊杂交利用提供依据。试验比较了2017年与2018年同一饲养管理水平下杜泊羊(父本)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母本)杂交后代(杜×巴F1代)和新疆库尔勒地区本地绵羊自然交配所生产的羔羊(对照组羔羊)之间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和当地母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3月龄及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除2018年6月龄杜×巴F1代羔羊体长、胸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外,2017年与2018年6月龄屠宰时杜×巴F1代羔羊的体高、胸深、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2017年和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胴体重分别比对照组羔羊提高了21.07%和22.90%,差异均极显著(P<0.01);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净肉重、净肉率极显著(P<0.01)大于对照组羔羊;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难产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绵羊,羔羊成活率极显著(P<0.01)低于本地绵羊,但其受胎率显著(P<0.05)高于本地绵羊,产羔率、双羔率分别比本地绵羊提高了24.72%和3.41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杜×巴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优于对照组羔羊,继承了父本杜泊羊优良的生长发育性能;母本巴彦淖尔多胎羊保持了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多胎性。在该地区引入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并与杜泊公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杜×巴F1代羔羊的杂种优势,将明显提高该地区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地方品种哈萨克羊和引进品种特克赛尔羊的杂交效果,统计了哈萨克纯繁群和4种杂交组合(杂交F1代、杂交F2代、杂交F3代和横交1代)共计798只羔羊的初生重和2月龄体重/体尺以及哈萨克纯繁和3种杂交组合(杂交F1代、杂交F2代和横交1代)共计934只羔羊的4月龄体重/体尺,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杂交F2代和杂交F1代的羔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纯繁,分别提高0.55 kg和0.46 kg;2月龄分析结果发现,杂交F2代羔羊的管围极显著高于纯繁、杂交F1代、杂交F3代和横交1代,胸宽显著高于纯繁,其中,杂交F2代羔羊的管围和胸宽比纯繁提高9.34%和9.87%;杂交F1代羔羊的管围显著高于纯繁;横交1代的管围显著高于纯繁和杂交F3代。4月龄分析结果发现,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管围和...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年龄和性别对陶×寒F1羔羊肉用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同等饲养条件下的7月龄陶×寒F1公羔、母羔;13月龄陶×寒F1公羔各5只,研究其屠宰性能和肉的食用品质。结果表明,13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7月龄高41.85%、56.51%(P<0.01),屠宰率显著高于7月龄(P<0.05),13月龄羔羊的屠宰性能高于7月龄。产肉力指标上13月龄羔羊的瘦肉重、眼肌面积、肉骨比较7月龄高30.40%、30.04%(P<0.01)、15.56%(P<0.05)。13月龄羔羊肥肉重、GR值比7月龄高117.23%、263.40%(P<0.01)。肉品质方面,13月龄羔羊背最长肌剪切力值、滴水损失率、胶原蛋白含量、肌纤维直径均显著高于7月龄(P<0.05)。公羔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母羔高11.96%、14.36%(P<0.05),表明7月龄时公羔屠宰性能高于母羔,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因此,陶×寒F1羔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明显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华  杨永林  何其宏 《中国养羊》2012,(Z1):208-210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杜泊羊和湖羊杂交F2(DHF2)以及陶赛特羊和湖羊杂交F2(THF2)共计448只初生羔羊BMPR-I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羔羊初生重的关系。结果表明:DHF2以及THF2羔羊中均存在BB、B+和++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种杂交羔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DHF2三种基因型羔羊间平均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THF2羔羊++基因型平均初生重显著高于B+基因型(P<0.05)。以上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影响陶赛特羊与湖羊杂交F2羔羊的初生重。  相似文献   

6.
引进杜泊羊、萨福克与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和民乐县饲养的蒙古羊进行杂交改良,对杂交后代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舍饲条件下,杜×蒙F1,萨×蒙F1和蒙古羊纯繁羔羊产活率差异不显著;杜×蒙F1,萨×蒙F1羔羊初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体重、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蒙古羊;杜×蒙F1,萨×蒙F1羔羊6月龄体高、体长、胸围和产肉性能均极显著高于蒙古羊;三个县区试验场测定数据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杜泊羊、萨福克杂交改良蒙古羊产生的杂交后代表现出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快、肉用特征明显等杂种优势,适合在张掖市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证明引入东佛里生羊发展肉乳兼用型羊产业的可行性,本研究开展了东佛里生羊、湖羊、东湖杂交F1代、东湖杂交F2代的初生、2月龄、4月龄、6月龄体重数据和6月龄胴体重数据测定,以及体重、日增重、屠宰率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东佛里生羊血统占比提高,羔羊体重呈现增加趋势;4月龄和6月龄各组合羔羊体重都呈现显著性差异;东湖F1、F2代羔羊哺乳期和育肥期日增重显著高于湖羊。因此,生产中可以利用东佛里生羊对湖羊开展导血改良,提高羔羊体重,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去势对小尾寒羊公羔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为(18.12±2.86)kg的3月龄小尾寒羊公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去势组,每组12只,2个处理组分栏饲养,去势组公羔手术摘除睾丸。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记录羔羊初始体重、末重以及日采食量。正试期结束时每组随机选择4只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择6只屠宰,检测去势对公羔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势使羔羊日增重降低26.9%(P0.05),耗料增重比增加50.5%(P0.05),对羔羊末重及日干物质采食量无影响(P0.05);去势对公羔能量代谢、氮代谢及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影响(P0.05);去势对公羔屠宰性能、内脏重及消化器官重量无影响(P0.05);去势对公羔肉pH24h、肉色、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以及粗灰分无影响(P0.05);去势显著降低了公羔肌肉中亚油酸、二十一碳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三碳酸、二十四碳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P0.05),对其他18种脂肪酸含量无影响(P0.05);去势对公羔肌肉中8种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无影响(P0.05)。本研究表明小尾寒羊公羔3月龄去势降低了羔羊生长性能,改变了羊肉中部分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补饲开食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2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和补饲组 (S 组),每组11只。C组仅饲喂代乳粉,S组在代乳粉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羔羊28日龄屠宰。结果表明:C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屠宰率和心脏占宰前活重比例(LWBS)极显著高于S组(P < 0.01),胴体重、蹄和肾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S组(P < 0.05)|而S组的血小板总数显著高于C组(P < 0.05)|其他性能指标在两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因此,7日龄补饲 25.07% 中性洗涤纤维( NDF)水平的开食料会降低28日龄羔羊的屠宰性能并影响组织器官的发育。 [关键词] 开食料|湖羊|血液|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  相似文献   

10.
对萨寒F1、陶寒F1公羔和本地蒙古羊公羔进行了育肥对比试验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在90 d育肥期内,萨寒F1公羔日增重(211.33±5.45 g/d)、陶寒F1公羔日增重(206.56±4.34 g/d)分别比本地蒙古羊公羔日增重(172.11±3.7 g/d)提高了39.22 g/d和34.45 g/d;萨寒F1和陶寒F1公羔6月龄胴体重分别比本地蒙古羊公羔提高4.37和4.41 kg,萨寒F1、陶寒F1与本地蒙古羊公羔日增重之间、胴体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P>0.05)。用小尾寒羊母羊繁育肉杂羔,萨寒F1、陶寒F1每年比本地蒙古羊分别为农户多产生毛收入1 787.25、1 793.25元/年。在暖棚舍饲条件下,冬季杂交羔羊的日增重和屠宰率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黑头萨福克作为父本与天祝高山细毛羊母本进行人工干预杂交试验,观察杂交F1 代羔羊在高原牧区的适应性和育肥效果,对杂交的F1代与天祝细毛羊纯繁所产后代作对照,其初生重、3月龄、5月龄体重等性状进行跟踪测定。结果显示:在同一饲喂条件下,黑萨×甘细杂交F1 代初生体重平均4.58kg,对照组平均3.41kg,初生体重提高34.31%;3月龄杂交F1代体重平均29.35kg,对照组平均24.1kg;5月龄杂交F1代体重平均43.5kg,对照组平均35.2kg;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高原牧区引入杜波公羊与当地细毛羊杂交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更好地促进养羊业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只40日龄、体重8.49 kg±0.51 kg的小尾寒羊公羔,随机分为5组(每组n=4),分别添喂不同剂量的气溶胶OT(0.0、0.4、0.8、1.2、1.6 g/kg日粮),以研究添喂气溶胶OT对羔羊自由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同时选取采食量和生长性能最佳的试验组,以无添喂羔羊为对照组,分别在70-80日龄、110-120日龄和170-180日龄,进行3次消化代谢试验,以研究气溶胶OT对羔羊消化代谢的影响,并在240日龄,对以上2组羔羊进行屠宰测定,以研究添喂气溶胶OT对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喂0.8 g/kg日粮气溶胶OT对羔羊生长和消化代谢的作用效果最好,40-240日龄期间羔羊自由采食量提高15.1%(P〈0.01),日增重增加15.6%(P〈0.01);3期消化代谢试验日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和总能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9.2%(P〈0.01)、17.5%(P〈0.01)、32.8%(P〈0.01)、19.7%(P〈0.01)和17.9%(P〈0.01),氮、钙和磷平均保留量分别增加29.8%(P〈0.01)、17.5%(P〈0.01)和18.2%(P〈0.01);240日龄羔羊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重、胴体瘦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增加12.9%(P〈0.01)、22.6%(P〈0.01)、8.6%(P〈0.05)、24.2%(P〈0.01)、32.3%(P〈0.01)和14.0%(P〈0.01),而饲料转化效率(体增重/耗料)不受影响。由试验得出结论:给羔羊添喂适量的气溶胶OT,可以提高羔羊的自由采食量,提高粗蛋白和纤维素的消化率,增加氮保留,改善羔羊的屠宰性能,因而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杜泊羊、陶赛特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对杂交F1代羔羊(简称杜寒羊、陶寒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分析。生长观测表明,杜寒羊6月龄体重分别比陶寒羊和对照组高8.31%、30.77%。屠宰结果表明,杜寒羊6月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均最大。说明,以杜泊羊为父本对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的F1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放牧地区冷季后备母羊适宜的补饲配方,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8月龄阿勒泰后备母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在放牧条件下,补饲组每只羊每日补饲精料350 g,设置全价日粮瘤胃可降解氮(RDN):可发酵有机物(FOM)分别为35、30和25共3组,记作R:F35组、R:F30组和R:F25组,对照组不补饲,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试验末期,R:F35组、R:F30组、R:F25组的体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48%、19.24%和17.90%,差异极显著(P <0.01);日增重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 <0.01)。2) R:F35组、R:F30组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羊的血清葡萄糖(GLU)(P <0.01)。3) R:F35组、R:F30组的血清尿素氮(SU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R:F35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  相似文献   

15.
葡萄渣对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60只3月龄左右杜寒F1代公羔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水平葡萄渣对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本试验设4个饲粮处理组,每个处理15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只羊,Ⅰ为基础饲粮,Ⅱ、Ⅲ和Ⅳ处理组为饲粮中分别含有8%,16%和24%的葡萄渣,缩合单宁(condensed tannins,CT)含量分别为0,1.5,3.0和4.5 g/kg。结果表明,Ⅱ、Ⅲ、Ⅳ组羔羊日采食量、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和胴体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Ⅰ组(P<0.05),N表观存留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但Ⅰ组羔羊的酸性洗涤纤维和N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羔羊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净肉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随着CT含量的增加,羔羊的N、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N的表观存留率逐渐升高,综合考虑羔羊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等指标,饲粮中葡萄渣以8%~16%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评价无角陶赛特羊产肉性能,及对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的实际效果,于2012年7月~2012年11月对90日龄断奶纯种无角陶赛特羊和陶寒F2代羔羊(DHF2)的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月龄断奶陶寒F2代体重与纯种无角陶赛特羔羊差异不显著;陶赛特羊与陶寒F2代的公母羔体高、胸围均差异显著(P<0.05);公羔尻宽、胸深差异显著(P<0.05);母羔尻宽、胸深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母羔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管围公母羔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见从杂交育种到羔羊肉生产方面,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后代的肉品质,以杜泊羊×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羔羊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当地绵羊羔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2种羔羊肌肉组织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含量以及矿物质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二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杜泊羊×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羔羊肌肉组织的pH45 min值和熟肉率显著高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剪切力和失水率显著低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杂交F1代羔羊肌肉中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杂交F1代羔羊肌肉中的铁含量极显著高于当地绵羊羔羊(P<0.01),且铜、锰、镁、钙、锌含量均显著高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综上表明,杜泊羊×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羔羊的肉品质优于当地绵羊羔羊。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17,(5):29-32
试验研究了自然放牧(NG)与放牧补饲(GS)育肥对呼伦贝尔羊(HL)和呼杜杂交1代(HZ)羔羊育肥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月龄断奶后HL和HZ公羔各60只,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分为NG与GS;因素2为品种,分为HI和HZ。育肥期均为60 d。结果表明,与NG组相比,GS能显著增加羔羊的体重、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与大网膜脂重,提高屠宰性能(P<0.05);在整个育肥阶段,HZ羔羊体重均显著高于HI羔羊(P<0.05),且HZ羔羊屠宰性能优于呼伦贝尔羔羊。与NG相比,GS可显著提高羔羊的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同种育肥方式下,HZ羔羊体重增加极显著大于HL羔羊,且屠宰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9.
旨在比较湖羊及其与南丘羊和无角陶塞特羊杂交F1代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差异。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单栏饲养3月龄左右的湖羊(♂湖羊×♀湖羊,HH)、陶湖F1代羊(♂陶赛特羊×♀湖羊,TH)和南湖F1代羊(♂南丘羊×♀湖羊,NH)公羔各16只。饲喂试验共95 d,包括15 d预试期。正试期开始后每天记录每只羊的采食量,每20 d测定一次体重及体尺指标。饲喂试验结束后,每个群体选择接近组内平均体重的7只试验羊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并计算育肥效益。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间,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的体重显著高于湖羊(P<0.05);试验结束时,与湖羊相比,陶湖F1代羊的日增重显著升高,而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的体高显著降低,而胸围和管围均显著升高(P<0.05)。2)与湖羊相比,陶湖F1代和南湖F1代羊的宰...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对塔里木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繁殖周期相同、体重相近的塔里木鸽80对,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对。对照组(A组)塔里木鸽饲喂基础饲粮,F1组、F2组和F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植物乳杆菌+0.06%丁酸梭菌、0.6%植物乳杆菌+0.12%丁酸梭菌、1.2%植物乳杆菌+0.24%丁酸梭菌。试验期38 d。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F2组雌鸽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F2组塔里木鸽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增加(P<0.01);F2组塔里木鸽屠宰率极显著提高(P<0.01);F1组、F2组塔里木鸽腿肌率显著提高(P<0.05);F3组塔里木鸽全净膛率极显著提高(P<0.01);F1组、F2组塔里木鸽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