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1995连续3年在天津模拟微型小区进行了4组水稻对比试验,1995年又在武汉和广州大田上进行了两组早晚稻验证试验,研究不同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及其控制措施,包括:施用沼渣代替普通堆肥(A),施用包被复合肥(B)、硫铵(C)、硝铵(D)代替尿素,稻田间歇落干(E),以及施用氧化硅粉(F)等农作措施,对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作用。每种设计措施重复2—3年。试验结果表明:①不施或轻施堆肥(主要施用化肥)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中值范围为0.66—13.39(天津一季稻0.66—1.70,南方早稻5.67,晚稻13.39)mg/(m2·h),可代表我国稻田一般情况。特别重施堆肥的稻田甲烷排放量中值范围分别为18.80—28.48mg/(m2·h)(包括晚稻),与国外报告的平均范围相当;但重施腐熟沼渣的与单施尿素的甲烷排放通量无差异。②6项设计控制甲烷的措施比同等无控制措施农作方法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量11%—90%以上,水稻产量无显著增减。综合归纳各种设计措施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中值依次排列为:A(97.9%)>B(44.0%)>F(43.5%)>C,D(41.1%)>E(33.6%)。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安徽省巢湖典型圩区稻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甲烷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方式下,稻田的甲烷排放量规律性基本一致,其季节生长排放规律呈现"三峰型";(2)单季水稻田甲烷排放总量次序为:常规施肥优化施肥空白。(3)甲烷排放主要集中水稻生长的分蘖和孕穗扬花期,在水稻分蘖期是甲烷排放速率达到最高峰。(4)在保证水稻产量不减的情况下优化施肥可对水稻田甲烷减排27.1%。  相似文献   

3.
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晚稻期间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区、化肥区、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并计算了其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习惯性施肥区和无肥区插秧15d达到最高峰,化肥区和秸秆还田区则推迟5 d到来;晒田期间稻田表现为甲烷的汇。无肥区和秸秆还田区N2O在整个测定期只有一个排放高峰,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排放有两个峰值,分别在插秧后15和35d。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温室效应较大,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温室效应较大,其中综合温室效应以秸秆区最大,习惯性施肥区和化肥区次之,无肥区最低。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晚稻期间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区、化肥区、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并计算了其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习惯性施肥区和无肥区插秧15d达到最高峰,化肥区和秸秆还田区则推迟5 d到来;晒田期间稻田表现为甲烷的汇。无肥区和秸秆还田区N2O在整个测定期只有一个排放高峰,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排放有两个峰值,分别在插秧后15和35d。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温室效应较大,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温室效应较大,其中综合温室效应以秸秆区最大,习惯性施肥区和化肥区次之,无肥区最低。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壤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及其机制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甲烷(CH_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约为15%,大气甲烷的年增长率为0.2-1.2%。  相似文献   

7.
湖北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及控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 ,比较研究了施用有机肥 ,硫铵 ,包膜复合肥 ,尿素 淹灌 ,尿素 间歇落干5种处理对早、晚稻甲烷排放量的影响。测得5种处理的早、晚稻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早稻4.39~15.6mg/m2·h ,平均值8.03mg/m2·h ;晚稻5.65~22.0mg/m2·h,平均值10.7mg/m2·h。从各种措施的效果来看 ,5种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以施包膜复合肥处理效果最佳 ,与施有机肥比较 ,年甲烷排放总量减少73.4 %。包膜复合肥处理比施尿素处理年甲烷排放总量减少48.6 %。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晚季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施肥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广州地区晚季稻田在农业管理措施和肥效基本相同情况下,施用不同肥料类型对稻田甲烷(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试验初步表明:晚季稻田CH_4排放基本集中在水稻生长前期;稻田处于灌溉淹水状态是CH_4产生的必要条件;稻田处于干湿期间无明显CH_4排放;施用有机肥料CH_4的排放量明显高于施纯化肥;温度高有利于CH_4排放。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并引用国内的最新研究结果,对我国稻田甲烷和施用氮肥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作了初步估算。其结果为,1990年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为11.0—12.4TgCH_4/yr,中间值为11.9TgCH_4/yr。1990年我国因施用氮肥氧化亚氮的排放量是0.001—1.21TgNO_2-N/yr,中间值为0.02TgNO_2-N/yr。  相似文献   

10.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它能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和臭氧层耗竭。目前全球大气中的甲烷浓度约1.75ppm,每年平均递增约1%。甲烷在大气中的滞留期较长,约为10年,甲烷具有强烈吸收地表红外辐射的能力,就单分子的温室效应作用与CO_2比较,CH_4是CO_2的20—30倍。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区晚稻品种与施肥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州地区晚稻2个稻种(A.“粳籼89”;B.“汕优63”)在2种施肥处理(1.有机肥+化肥;2.化肥)下,各个试区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排放规律。研究表明:在处理1和处理2“粳籼89”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6.9和9.6mg/(m^2·h);“汕优63”分别为23.3和11.3mg/(m^2·h),两个稻种在同种施肥及其它田间管理条件下,CH4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差异,并且排放规律一致。在对“粳籼8  相似文献   

12.
氮肥施用量和节水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安选6号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节水栽培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甲烷排放量也增加,不同氮肥水平之间的甲烷总排放量和移栽后40、50、60、70天之间的平均排放量在0.01水平上有差异.节水栽培比正常灌溉条件下甲烷排放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有机质、气温、田间管理等因素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并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提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长期施肥条件下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概况以及环境因素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并就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闭箱法研究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1994 年—1995 年连续两年观测结果表明, 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与前作有关, 前作是水稻的稻田移栽后即有大量甲烷排放,而前作是旱作蔬菜的水稻生长前期几乎没有甲烷排放,且旱作时间越长甲烷排放越迟,峰值越小。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单季早稻和单季晚稻显著低于常规连作,而水旱年间轮作只显著减少早稻甲烷排放,对晚稻甲烷排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现状估算值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近年稻田种植面积进行模拟并预测1990年-2020年我国稻田面积的变化,根据我国稻田甲烷排放控制措施的可能推广情况,分高、中、低三个方案用IPCC推荐的计算方法对各年度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稻田种植面积为38850×10 ̄3ha,高方案稻田甲烷排放量为17.33Tg/a(中值),比1990年增长20.34%;中方案为15.00Tg/a,比1990年增长4.17%;低方案为13.61Tg/a,比1990年减少5.8%。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规律,采用静态箱技术进行了模拟池中稻田排放甲烷的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池稻田甲烷的年排放总量为1280kg/hm^2,晚稻高于早稻,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高量绿肥,常量绿肥+经肥和纯化肥3个处理甲烷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808,1533和530kg/hm^2,早稻以分蘖末期和幼穗分化始期时甲烷排放量最大。晚稻从分蘖开始逐渐增加,至分蘖盛期和末期达峰值,孕穗期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稻田甲烷排放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主要介绍了目前研究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稻田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温度、施肥、灌溉、土壤条件和水稻植株等因素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我国在稻田甲烷减排措施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最后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稻田甲烷排放模式、排放总量和稻田甲烷减排措施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释放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玻璃罩收集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在自然栽培条件下释放的甲烷,并以气相色谱法测定释放甲烷量。实验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早熟中稻田的甲烷释放量从0.10-14.10mg·m^-2·h^-1。在分蘖末期和幼穗分化始期释放量最大。稻田白天释放的甲烷量比晚上多。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耕作制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耕作制度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有显著影响。水稻-小麦轮作,稻田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5.37mg/m^2.h^-1,仅是冬水稻田排放通量16.10mg/m^2.h^-1的1/3。耕作制也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