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对西南丘陵旱地新三熟技术设计了3种套作种植模式,即远郊浅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豆”,城郊粮经生产模式“菜用蚕豆(豌豆)-糯玉米-豆”,山区深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秋洋芋”。对套作作物品种的选择,播种期和移栽期的合理安排;套作群体对光照、土壤温度、湿度等理化性状的影响;共生系统施肥法;套作作物间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新套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或示范。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探索证实,在“麦∥玉∥苕”三熟总收益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由一年三熟改制为“麦∥‘玉+大豆’∥苕”一年四熟,每667m^2能增收大豆70~125kg,667m^2增效239元以上。同时,四熟制的生态效益也明显,玉米收获后大豆迅速生长,抑制了玉米种植带杂草滋生,避免了除草剂对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大豆根瘤菌和枯枝落叶能培肥土壤,有利于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毕节市的优势作物,大多以和玉米套作模式进行种植,为了探索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与玉米套作合理的薯、玉行比配置,我们在海拔1600m以下的地区开展薯玉套作模式对比试验,为该品种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马铃薯品种为毕薯5号,玉米品种为毕单14  相似文献   

4.
2008—2013年巫溪县开展了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3.28万hm2),千亩核心示范片57个(0.4万hm2),通过推广"以脱毒种薯推广和晚疫病防治为核心的‘四推三改’集成高产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庆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4年综合评比巫溪县获得重庆市第一名,曾连续3年创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最高单产达到3962.6kg,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种薯产业的发展。在引进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晚疫病防治和推行"薯-玉-苕"和"薯-玉-苕-薯"套作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西南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川南浅丘区气候和旱地耕作特点的分析,探讨适应当前生产的“菜-粱-粱”新旱三熟模式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赣南旱地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属高温多雨气候,旱地种植蔬菜困难,特别是茄果类、瓜类蔬菜,很容易发生病虫害,经济效益低。为解决赣南旱地蔬菜种植难问题,探索出一种空心菜—冬瓜/脚板薯套作—叶菜类周年高效栽培模式,重点从周年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1-2004年,在重庆市潼南县进行了丘陵旱地1~5台土“果树//大豆”间套作大区对比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新品种(系) ‘9769’和‘9753’的农艺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对照(渝豆1号),随丘陵旱地台位升高,各品种产量都陆续下降,以‘9769’降低幅度最低.1~2台土, ‘9753’表现最优,第3台土‘9753’表现略优于‘9769’,667 m2产量差异小,4~5台土‘9769’跃居第1,表现最优.这2个优良新品种(系)从2005年开始在潼南县陆续示范推广,2013年达到年种植‘9769' 1540 hm2、‘9753' 2160hm2的规模.适宜净作、间套作(含“果树//大豆”、“麦//玉+豆//苕”、“菜//玉+豆∥苕”、“麦//玉+豆”、“玉+豆∥苕”、“麦-豆∥苕”、“油菜-豆//苕”等熟制).  相似文献   

8.
舒进康 《西南园艺》2013,(Z1):123-125
试验采用不同马铃薯品种与播期组合,研究海拔800m和900m下"薯/玉/苕/薯"四熟制套作中秋马铃薯产量。结果表明:两海拔点均表现早熟品种为优选。最佳播期均为玉米蜡熟末期;但最差播期不同,海拔800m处以最晚播最差,而海拔900m处以最早播最差。综合评价各处理组合产量,海拔800m处品种费乌瑞它搭配各种播期均可获得高产;海拔900m处则以品种费乌瑞它搭配玉米蜡熟末期播种最利于产量建成,因此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于玉米蜡熟末期播种在两个海拔处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利用起垄栽苕时红苕行间因起垄取土自然形成的"墒沟",在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玉米秸秆收砍后放入沟内。红苕翻藤管理时,将红苕藤牵引覆盖在玉米秸秆上或利用红苕藤自然生长"覆盖"玉米秸秆。推广应用结果证明,该项技术费省效宏,应用前景广阔。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马铃薯/玉米套作体系不同行比对马铃薯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筛选适宜与
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以4 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 和3∶2 两种马铃薯/玉米套
作 的行比,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商品性和总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极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单个商品
薯质量、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商品薯率和商品薯质量占总薯质量的比率(商
品薯≥ 50 g)。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质量3∶2 行比套作极显著高于2∶2 行比套作,
单株商品薯数和商品薯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的差异随马铃薯品种而不同,单个商品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占
总薯质量的比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无显著差异。马铃薯生物产量(干质量和鲜质量)、块茎产量和商品薯
产量套作明显低于单作,2∶2 行比套作低于3∶2 行比套作。套作条件下费乌瑞它商品性较好,中薯5 号
商品性较差,鄂薯5 号、米拉中等。套作总产值的高低并不总与马铃薯的商品性成正向关系。套作总产值
高于单作玉米产值,但与单作马铃薯产值相比存在品种及套作行比间的差异。适合与玉米套作的品种与行
比依次为:费乌瑞它3∶2 行比、中薯5 号3∶2 行比、米拉3∶2 行比、费乌瑞它2∶2 行比。  相似文献   

11.
在重庆北碚槽上(海拔650m),研究了马铃薯/玉米套作2∶2和3∶2行比下,4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中薯5号、鄂马铃薯5号和米拉)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2∶2较之3∶2行比,马铃薯平均株高更高,LAI偏低,HI、单株主茎数和分枝数差异因品种而异,单株结薯数和薯重偏低;套作条件下单株结薯数以‘中薯5号’最多;套作生物产量2种行比均以‘费乌瑞它’和‘鄂马铃薯5号’较高,‘中薯5号’和‘米拉’较低;复合产量和总产值均较高的组合为费乌瑞它3∶2行比;套作LER(土地当量比)>1,套作优势大小依品种和行比而不同。2.中、下位叶PAR截获,米拉群体高于中薯5号群体;两品种冠层群体平均PAR3∶2行比高于2∶2;随着叶位从高至低,马铃薯群体中、下位叶PAR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套作高于单作。3.套作提高了马铃薯叶片Chla、Chlb、Chla+Chlb含量;2种行比套作之间叶绿素含量、SLW的差异因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尽一致,但LAI和叶绿素a/b值3∶2行比套作高于2∶2行比套作;套作降低了马铃薯Pn、Gs、Tr,提高了WUE。两品种3∶2行比套作Pn、Gs、Tr均高于2∶2行比套作;套作降低了马铃薯上位叶Pn、Gs,提高了中、下位叶Pn、Gs,不同叶位Ci、Tr、WUE存在品种间差异。4.马铃薯叶、茎、块茎干物质积累及全株干物质积累总量2∶2行比低于3∶2行比;套作中薯5号干物质积累总量高于套作米拉。5.套作降低了马铃薯SPC(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叶片Pro(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套作提高了中薯5号MDA含量和CAT活性,降低了米拉MDA含量和CAT活性;两品种套作CAT活性3∶2行比高于2∶2行比;套作中薯5号SPC高于套作米拉,SOD活性低于套作米拉。6.适合与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和套作行比为费乌瑞它/玉米3∶2行比和2∶2行比、中薯5号/玉米3∶2行比、米拉/玉米3∶2行比。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应重庆市潼南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适应“麦//玉//苕”三熟变“麦//玉+豆//苕”四熟耕作制度改革的大豆后备品种,于2002-2004年选择七个大豆品种(系)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潼大豆9906’平均667m2产量147.8kg,在丘陵区域中台位地种植表现好,但成熟后必须及时收获、晾晒。‘潼大豆9923’平均667m2产量140.5kg,是目前潼南丘陵区域中台位地至以上坡土首选的秋大豆良种。‘黑豆9号’平均667m2产量135.6kg,耐旱性差,耐湿性差,不耐连作,在坝地沙壤土、丘陵低台位沙土种植表现较好。‘黑豆4号’平均667m2产量128.6kg,耐湿性差,不耐连作,在坝地沙土、坡地中台位地种植表现较好。以上品种(系)均较CKl(塞凯20)、CK2(渝豆1号)增产。‘潼大豆9901’平均667m2产量117.0kg,较CKl、CK2减产,适宜在丘陵高台位瘠薄地种植。2013年,‘潼大豆9923’、‘潼大豆9906’在潼南县推广种植面积分别达3760hm2、1620hm2。  相似文献   

13.
汪李平  杨静 《长江蔬菜》2017,(24):20-22
正甘薯又名红薯、红苕、红芋等,原产美洲,为旋花科甘薯属蔓生草本植物。其主要作粮食、饲料和加工原料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食用甘薯叶或叶柄的传统习惯。菜用薯尖,又称菜用甘薯、叶用甘薯、薯尖、苕尖等,以幼嫩的茎叶供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且口感鲜嫩滑  相似文献   

14.
我地出产红苕(甘薯),加工淀粉后的苕渣很多,为此,我们进行了苕渣袋栽平菇试验,每袋平均产菇1.48公斤,且栽菇后的废料仍是喂猪、养鱼的好饲料。  相似文献   

15.
发展瓜菜立体栽培,提高复种指数,是发掘利用时空包含的农业自然资源(光、温、水、肥、气),以较少投入,获取较多回报,增加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立体栽培模式试验示范比较,“蒜苗—西瓜/甜玉米/豆角//芹菜”一年五熟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效益最佳。几年来,本地区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平均亩产值超过一万元,该模式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肖方国 《西南园艺》2012,(3):26-27,62
双季花生是旱地粮油作物的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大足县(2011年重庆市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土肥站2003年开始示范,2009年推广面积达1333hm2。两季667m2共产鲜花生900kg(春、秋各450kg左右)以上,产值在3500元以上,比种“小麦一玉米一红苕”增加纯收入1500元以上;且有利于培肥土壤。本文分析了琴季花生的效益、技术和在重庆地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玉米2∶1行比,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海拔950m)研究了不同品种、窝距、间距、带宽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马铃薯品种是影响株高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带宽;套作群体马铃薯株高和茎粗高于单作;在费乌瑞它的整个生育期玉米对其株高的影响不明显;套作玉米的遮阴效应影响晚熟马铃薯长势,带宽越大影响越小,同时马铃薯长势还受自身密度的影响。2.各马铃薯品种叶、茎及块茎干重在块茎形成期及之前套作与单作差异不大,块茎形成期后套作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作;套作加速了马铃薯叶片的衰老。3.生育前期马铃薯植株高于玉米,玉米群体光合有效辐射竞争处于劣势;套作中马铃薯光合有效辐射低于单作,随着叶面积的增加,所能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逐渐减少,上位叶对下位叶的遮阴率上升,叶面积与遮阴率呈现对数关系。4.套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的Chla+Chlb含量,共生期短的早熟品种提高较小;套作降低了马铃薯叶片的Pn,Gs,Ci和Tr含量。5.带宽越大,大中薯率越高;鄂马铃薯5号在中等密度下产量最大,费乌瑞它密度越大产量越高;而玉米的产量与带宽及马铃薯密度的关系不明显,与费乌瑞它套作的玉米各处理的总产量要高于其他品种的处理,套作玉米的空秆率要高于净作,单穗重小于净作。套作LER(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呈现明显的套作优势。  相似文献   

18.
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菠菜种植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华 《蔬菜》1997,(5):29-30
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菠菜种植技术要点274900山东巨野县农业局孙静华“春马铃薯//(套作)西瓜—秋马铃薯—菠菜”一年四种四收,能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和时间,且种植技术简单,经济效益高。现介绍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茬口安排与种植规格2月底至3月...  相似文献   

19.
赵瑞霞  米晔湘 《蔬菜》2005,(11):16-17
玉米带芹菜是西蜂区近几年示范成功的一年三熟高效粮菜立体栽培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平均产玉米10500~12750kg/hm^2、芹菜90000~105000kg/hm^2,产值45000~52500元/hm^2,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该模式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20.
粮菜间套一膜二用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  刘群英  史耀军  成泾阳 《蔬菜》2006,(11):17-18
泾阳县是蔬菜大县,菜农在多年蔬菜栽培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种植经验。同时,也总结摸索出了一些好的栽培模式,“一膜二用三熟”栽培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该模式特点在于:一是菜、粮间作实施轮作倒茬,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充分利用了土壤养分;二是应用地膜既提高了地温,又保持了土壤内的水分,同时保障了蔬菜、玉米苗壮;三是芹菜不耐热,定植后需用遮阳网遮荫,与玉米套种,玉米起到了遮荫作用,降低了生产投资,减小了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一膜二用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一、茬口安排甘蓝11月20日-12月5日播种,翌年2月5日在中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