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大豆生产科研现状与发展对策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王彦丰一、吉林省大豆生产现状吉林省50年代大豆种植面积平均为1336万亩,60年代为1127万亩,70年代为962万亩,80年代为777万亩。近五年来,吉林省大豆面积起伏较大,1993年由于大...  相似文献   

2.
1997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回升黑龙江省粮油中心批发市场郑康宁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生产基地,1993年大豆种植面积最高曾达4398万亩,以后逐年递减,到1996年减到3241万亩,比最高的1993年减少1157万亩。据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农民的种植意...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大豆生产起伏较大,面积最大时达1.9亿亩(1957年),三年困难时期面积下降,1962年只有1.07亿亩,改革开放以后,大豆种植面积虽有起伏,但多数年份都在800~900万公顷,2004年大豆面积950.9万公顷,应是改革开放后面积最大的一年。但近些年来由于玉米效益显著高于大豆,又由于早熟玉米杂交种的引进推广,玉米面积增加,挤压了大豆,2015年大豆面积低至610万公顷。这两年调整种植结构,大豆面积又缓慢增加。我  相似文献   

4.
克东县宝泉镇是嫩江平原盛产大豆的地区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种植大豆越来越重视,全镇12.5万亩耕地,1988年大豆面积仅有3万亩,占总面积31%;到1991年大豆面积上升到5万亩,占总面积的42%,1992年大豆面积上升到6.5万亩,占总面积的50%;1993年预计大豆面积可上升到7.6万亩,占总面积60%。 1991年以前大豆种植轮作比较合理,大部分是麦—麦—豆—杂,或者是杂—麦—豆—麦。1992年重迎茬的大豆面积占大豆面积15%,平均亩产下降5市斤。1992年大豆重迎茬面积达3万亩,占大豆面积的50%,根线虫病面积较多。1993年大豆重迎茬面积预计可达4万亩。大豆面积的迅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种植比例和轮作形式,大豆重迎茬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大豆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它既是粮食作物,还是油料作物,也是养殖业主要饲料来源及医药制造和食品轻工业原料。大豆及其加工制品是我国传统出口物资。一、我国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我国曾是种植大豆面积最大、大豆总产最多的国家。在30年代,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三以上。之后,由于战争原因大豆生产不景气,到1949年我国大豆面积仅为1.24亿亩,总产510万吨,仅及30年代总产1000余万吨的50%。在“一五”、“二五”期间,大豆生产迅速恢复,1957年面积达1.91亿亩,大豆总产1956年1005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大豆生产再度下滑,1958—1964年期间,年种植面积在1.4—1.5亿亩,总产640—875万吨;  相似文献   

6.
1997年全国大豆生产简况1997年全国大豆生产形势总的看,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总产量减少,单产下降。据农业部初步统计,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6800万亩,比上年增加1060万亩,增长67%;总产量1734万吨,比上年减少55万吨;平均亩产由上年的11...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豆育种的成就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大豆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豆生产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2,478万亩,亩产41公斤,总产510万吨。5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6,914万亩,亩产54.6公斤,总产923万吨,比1949年面积增加35.6%,单产增加33.2%,总产增加81%。6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3,599.5万亩,亩产53.5公斤,总产728万吨,比50年代面积减少19.6%,单产降低2%,总产减少21.2%。70年代大豆面积下降到10,998.6万亩,亩产69.3公斤,总产762.5万吨,虽然面积比60年代减少2,600.9万亩,但由于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8.
北京郊区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京郊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与现状1面积几起几落,目前趋于稳定京郊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大豆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种植面积很大。据统计,1949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678万亩,占当年粮食种植面积的104%,1952年发展到10397万亩,占1...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地处黄淮流域,种植大豆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大豆主要生产省份之一。目前大豆在我省列为第四大作物,除本省北部坝上高原外,各地广为种植。纵观建国以来40多年的历史,大豆生产曾迭荡起伏。1976年种植面积由1957年的1220万亩一度跌落到325.8万亩,减少了近900万亩,出现了城乡人民吃豆腐难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政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发展,1991年恢复到646万亩,人们对豆制品的需求才有所缓解。一、大豆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1.新中国成立43年来大豆生产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大豆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分为稳步发展阶段(1949—1957),  相似文献   

10.
新疆的大豆生产较落后,历年来种植面积小,单产较低。大豆种植面积,1949年仅9千余亩,随后逐年增加,1960年45万余亩,达到历史最大面积。随后又逐渐减少,至1978年才达到近20万亩,仅占当年全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0.4%,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0.2%。从单产来看,目前虽比解放初期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按人  相似文献   

11.
南方间签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大豆生产徘徊不前的整体背景下,南方地区大豆生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南方大豆面积达到2 205.4万亩,比上年度增加119.1万亩.除高海拔寒冷地区外,南方地区凡有农耕的地方几乎都有种植大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1957年江西省大豆种植面积达456.2万亩,总产3.36亿斤。其中秋大豆面积321.1万亩,产量2.41亿斤,分别占全省大豆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0.4%和71.7%。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重稻轻豆,以稻压豆,发展双季稻,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秋大豆面积急剧下降,每年种植面积不到100万亩。1984年全省大豆总面积198.3万亩,总产量2.7亿斤,人均占有量由1957年的18斤,下降到8斤 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每年需要从外省调进大豆500多万  相似文献   

13.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东北三省重要病害,近年来发病较重。嫩江地区历史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为461万多亩,亩产204斤。现因此病的危害仅种植270多万亩,亩产只100斤左右。特别是本地区南部各县发病较重。为发展大豆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开展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对促进大豆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四年的研究,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农产品统购统销时期,统购时只计量不考虑加工品质,因而农业生产上强调种植高产作物,按一个地区粮食产额的大小论对国家的贡献。由于大豆在过去一段时期,主要用来制做副食,东北地区也限于作为食用的油来源,以及少量的出口,因此大豆被看作无足轻重的低产作物,大豆被排除在重要作物之外,在落实种植计划时,大豆面积一再被压减,有些关内的大豆主产省份,甚至被排除在种植计划之外。农民失去种植大豆劲头。除黑龙江省外全国各地大豆产量下滑。1955年全国播种大豆17161.7万亩,1985年降至11575.3万亩。其中关内主产省山东面积由2864.0万亩下滑至766.8万亩,产量由153.3万吨下降至79.5万吨。河南由2316.0万亩降至1320.4  相似文献   

15.
一、认真研究分析 面对大豆生产的现状与问题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 ,年产大豆 14 0 0万吨左右 ,而我国大豆的年消费量为 170 0万吨 ,全国 2 9个省 (市、区 )只有黑龙江省能提供商品大豆 ,因此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供应基地。但是 ,自 1998年以来 ,大豆价格直线下滑 ,黑龙江省的大豆严重积压 ,比较效益低下 ,影响了农民种大豆的积极性 ,大豆面积减少 ,1999年全省大豆面积为 3 2 42 5万亩 ,较 1998年减少了 446 5万亩。这一供与需的矛盾理应剌激大豆生产 ,增加效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现象呢 ?直接原因就是大量的进口冲击了国内市场。 1998…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黑龙江省2008年全省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和生育表现,对推广面积超过150万亩的品种,主要特性做以介绍,为明年大豆生产用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生产现状 红薯、大豆和玉米是零陵、郴州地区(下简称湘南)主要旱粮、饲料作物。据统计,“七·五”前期(1986年—1988年,下同)年平均种植面积140.6万亩,占本区同期旱粮种植面积的79.9%;总产1.55亿公斤,占同期旱粮总产的84.2%。“七·五”期间,三种作物种植面积均比“六·五”后期(1983年—1985年)有所扩大,其中红薯种植面积80.3万亩,大豆44.8万亩,玉米15.5万亩,分别比“六·五”后期扩大0.7%,  相似文献   

18.
《大豆科技》1994,(2):2-3
大豆生产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效益农业部大豆专家顾问组盼望多年的我国大豆生产不断升温的局面终于来临,而且来势很猛,出现了面积扩大、单产、总产增加、效益良好的大好形势。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约13,900万亩,比1992年的10,78...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属秋大豆区北缘,过去不种秋大豆,无定型品种可供生产利用。本省南通地区历史上有玉米、黄、赤豆三夹种的习惯,但春玉米八月初收获,夏大豆要到十一月才成熟,由于作物共生期太长,玉米的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大豆容易倒伏,产量不高。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1977年用“以夏代秋”的方法开始探索试种秋大豆的可行性及寻求适宜的品种。1978年以后又发展为改间作为纯作,改6尺的宽行玉米为4尺窄行,夏大豆改为秋大豆的密玉米—秋大豆—三麦/蚕豆的新旱三熟制试验。通过生产示范和秋豆品种区域试验,肯定了秋大豆的增产作用、经济效益和本省淮南地区种植秋大豆的可能性。 本项研究在棉区进行了多年试验与大量示范。据1981—1983年31个点次1060亩统计,年总产平均为1180.5斤/亩。此外还有提高地力保后作物增产的效益。推广面积1982年为1.6万亩,1983年4万亩,1984年4.5万亩,累计约10.l万亩。以每亩平均增加收入17.6元计,迄今增加产值为177.8万元。今后的效益将随着面积的扩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四川大豆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到663.8万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大豆生产将迎来有利发展的契机,所以四川除了间套作大豆外,今年净作大豆面积将显著增加,预计全省大豆播种面积将稳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