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村养猪常因农民缺乏疫病防治意识和对猪舍的管理不够重视,猪舍环境差、脏,使得细菌滋生,猪的抵抗力弱,从而导致疫病的发生。在养猪过程中,有效的防疫措施能够使猪健康生长,使农民增收致富。本文就农民养猪生产过程中对猪病的防疫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农民朋友养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陕西某县某猪场发生猪腹泻。为查明疫情波及范围、风险因素及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建议,主管部门对猪场的饲养管理、发病现状进行了现场询问并对发病猪进行临床及病理诊断。调查发现,此次暴发是由气温急剧变化引起,猪的转群导致疫病扩散,通过采取停止转群、加强猪舍出入消毒、在猪舍门口增加棉质的防风帘、火炉取暖等措施,使发病情况得到迅速控制。建议寒冷季节应加强猪舍的保温,加强消毒,一旦出现疫病,要严格控制发病猪的移动。  相似文献   

3.
1流行特点 以前发生过的疫病不断出现。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喘气病这几种疫病呈点状散发,发病只限于某个猪场或某个猪舍,但仍然是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正常见的生猪疫病有猪瘟、猪流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但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传染性鼻炎、传染性皮炎等新型猪疫病也逐渐成为了猪的常见病,同时因为猪舍的大规模圈养,加速了这些传染病在生猪之间的传染,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生猪的疫病防控,确保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1生猪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1.1生猪疫病的类型增多近年来我国生猪的常见疫病类型不断增多。生猪疫病的病原体也出现了变异,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生猪生产水平明显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据调查,目前疫病频发和母猪繁殖力低下是制约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母猪(含后备、空怀、妊娠、哺乳母猪)与其他猪群一样,其生产力和健康取决于种、饲料、管理、疫病和环境五大因素,其中环境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变数最大、最关键的因素,如猪舍过热、过冷、潮湿、昼夜温差太大等不良环境条件,可直接引起猪感冒、腹泻或呼吸道疾病;而猪舍空气中的飞沫和粉尘又是微生物繁殖和传播疫病的媒介。此外,环境条件差、福利状况不佳引起的应激,不仅是造成母猪繁殖力差和仔猪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也可以导致猪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感性提高,容易引发各种疫病。  相似文献   

6.
影响健康养猪的5个因素分别是品种、环境控制、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的推进,猪场的养殖密度不断升高,适宜的猪舍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猪舍中的环境控制技术可能会影响猪的饲料转化效率和猪的健康.猪舍中环境控制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通风、降温、采暖、空气质量等因素,应在提高环境调控效率的情况下,降低猪舍环...  相似文献   

7.
我国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猪场也逐渐向规模化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规模化猪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规模化猪场防控猪疫病的问题。因此,猪场管理人员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技术措施,来预防控制猪疫病的发生。笔者从猪疫病基本类型及防治重要性出发,对猪舍环境的管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规模化猪场防控猪疫病的综合措施,希望对规模化猪场起到防控猪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市的规模化养猪业已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而猪病和对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危害日趋加重,而且新增疫病不少,疾病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对疾病的控制也越来越难,笔者就猪病防治总结以下几点。1猪场必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空舍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新建猪舍必须实行多点式生产,将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猪疫情暴发愈发频繁,疫病控制是绿色食品肉猪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养猪场的疫病控制工作,应从抓好猪舍的环境控制、日常饲养管理、隔离饲养、疫苗接种、卫生消毒、疫情监测等方面做起,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及流行。合理对猪易发疫病的免疫和疫苗使用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1规模猪场消毒技术1.1常规消毒目前,规模猪场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在猪舍外主干道及所有需要消毒的场所喷洒全消、博克、火碱、福尔马林等消毒剂,或在主干道及猪舍内走道地面撒火碱水或生石灰的方法消毒;在猪舍内主要使用喷洒式消毒技术,向猪舍地面和猪群喷洒氯、碘和复合酚类消毒剂。这种平面式消毒方法无疑在预防和控制疫病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养猪过程中,猪舍和猪的体表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不断地滋生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可引起猪发生传染病。带猪消毒就是对饲养着猪的舍内一切物品及猪体、空间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熏蒸,以清除猪舍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带猪消毒是现在养猪场户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猪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坚持每日或隔日对猪群进行喷雾消毒,能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带猪消毒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杀灭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空气、饮水、饲料、用具或人体等进入猪舍。通过带猪消毒,能彻底全面地杀灭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和饲料条件限制 猪舍内的环境达不到要求,则极易损害猪的健康,病原体将易于侵入猪体.使疫病发生和流行。另外,控制猪舍外的环境也非常必要。养猪所产生的污染物应搞好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丁如霜 《兽医导刊》2020,(4):117-117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春季是疫病高发季节,如猪瘟,口蹄疫,大肠杆菌病等。疫病一旦爆发传染性极强,并且对于病猪自身以后的生长及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列举出常见疫病的症状表现,并且提出改善猪舍环境,猪群免疫预防,定期检疫等预防疫病的措施及治疗注意等。  相似文献   

14.
<正>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提升养猪效益的关键是疾病防控。有统计显示,猪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养猪总经济损失的40%以上。有效遏制猪场疫病发生,减少猪场养殖经济损失,增加猪场养殖效益,成为基层养殖户主尤为关注的问题,熟悉常见的生猪疫病防控策略,对提升养猪效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建设标准化防病猪舍猪舍用材料尽量抗酸耐碱,便于消毒工作开展。圈舍的构建,达到《动物防疫审核管理办法》的标准要求。规划猪舍到  相似文献   

15.
正提及控制猪舍环境的目的和组成因素,首先养猪生产中育种、疫病防控、动物营养、环境控制等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等为目的。而猪舍环境影响因素组成包括: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等。要尤为注意的是冷应激可引起猪拉稀、呼吸道疾病、影响料肉比,热应激影响猪群繁殖性能、影响猪生长增重,在猪舍环境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当中,一定要结合养  相似文献   

16.
<正>集约化养猪能否成功,疫病预防是多种影响因素中的重要因素,而以空气为传播渠道的猪疫病几乎占猪疫病的40%,其他疫病或与空气质量间接相关,而且很多疫病并不是疫苗能及时预防的,因此,猪舍建设采用控制空气传播疫病的主动预防工程措施对猪场健康养殖至关重要。在畜禽舍的生物安全或者空气安全控制设计方面,以前的设计多在通风、臭气、温度控制以及紫外和消毒剂等静态防疫方面考虑,动态防疫理念或自动防疫理念没有贯彻到设计程序之中,舍内的空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设计应基于猪的生物学特性,对猪场功能区与猪舍内部进行合理布局,并配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同时制定疫病防控措施,提高猪群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1保持清洁夏季猪场生产环境恶劣,建议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气和母猪体表等进行消毒。2防虫夏季是蚊蝇出没的旺季,如果猪长期遭受蚊虫叮咬,不仅影响生产还容易引起疾病。可用敌百虫兑适量水对猪舍进行喷洒,但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对猪造成影响。定期给猪打防疫针,预防疫病的发生。3饮水夏季保证猪充足饮水非常重要。蓄水池要保证能在停水情况下满足场内所需。各畜舍随时检查饮水嘴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消毒对发酵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发酵床式育肥猪舍,用百毒杀进行喷雾带猪消毒,消毒后24 h翻耙垫料,补充菌液。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可以进行带猪消毒,消毒液对垫料上层(0~-15 cm)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但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以及补菌措施的采用,消毒48 h后芽孢杆菌的数量基本恢复到消毒前,发酵床运行良好;发酵床猪舍内带猪消毒可使垫料上层(0~-15 cm)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数量减少,从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市某猪场于1997年9月中旬暴发了一种急性死亡的疫病。全猪场共12幢猪舍,有3幢猪舍发生了疫情,共死猪147头。经过疫情调查、临床和实验室综合诊断,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并通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疫病传播迅速,病情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