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简单说,α-单月桂酸甘油酯抑制蓝耳病的原理是通过破坏蓝耳病病毒囊膜的脂双层来抑制蓝耳病病毒的复制。近几年,由于国内猪场蓝耳病(PRRS)疫苗滥用,导致蓝耳病病毒毒株变异重组,多个毒株共存的现象越发严重。有的毒株来源于野毒间的重组,有的毒株来源于疫苗毒株和野毒株重组,有的毒株来源于疫苗毒株的演化,这种现象致使蓝耳病新毒株层出不穷,导致繁殖猪群持续感染蓝耳病毒,使蓝耳病的防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猪主要以流产、早产、死胎、弱胎,仔猪、断奶仔猪呼吸困难为特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对引进的22头加系大约克种猪采血样,分别用PCR、ELISA检测方法对PRRS病原及免疫抗体进行动态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PRRSV检测结果为阴性;22头种猪14日龄首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TJM-F92毒株),免疫剂量0.8头份/头,免疫期135 d(仔猪5月龄)时,猪蓝耳病免疫抗体ELISA检测结果合格率95.45%(21/22),离散度34.62%,符合农业部规定免疫抗体合格率≥70%标准,说明所检测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TJM-F92毒株)的免疫效果良好,猪群没有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一、猪蓝耳病流行情况猪蓝耳病病毒(PRRSV)主要分两类,高致病性毒株(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国内还是以高致病性毒株为主,据测算,其实验室检测到的90%以上的蓝耳病毒株都属于高致病性毒株。PRRSV目前的流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野毒,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NADC30-like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在广东  相似文献   

4.
猪蓝耳病已成为猪场主要疫病防控的病毒性疾病。疫苗免疫是当前防控的最佳手段,但是很多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并未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反而加重病原的传播,导致损失更加严重。为了寻找最佳的免疫效果,本文介绍了猪蓝耳病疫苗的基本情况;简述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特点:群体免疫接种而非个体,疫苗毒株之间交叉保护;说明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效果(降低猪圆环病毒、支原体的感染风险)及提高效果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疫苗毒株须母仔猪一致。  相似文献   

5.
《北方牧业》2012,(23):20
<正>市面上的蓝耳病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灭活苗,另一种是弱毒苗。到底哪种效果好应该在何时注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活苗的缺点是:把它注射入体内的效果与感染野毒没有多大差别。对完全蓝耳病阴性的场或已经是蓝耳病阳性的猪,当注入另外一种毒株的的PRRS疫苗后,它会同野毒一样照样穿过胎盘侵害胎儿。有时,如果我们所使用的疫苗的基因序列与某一群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7,(2):83-88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野毒株及弱毒疫苗株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PEDV野毒株及弱毒疫苗株的ORF3基因序列,在缺失区的两端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用以特异性的扩增PEDV ORF3基因片段,根据目的片段大小判断PEDV的毒株类型;通过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区分PED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的RT-PCR鉴别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RT-PCR鉴别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区分PED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PEDV野毒株扩增出234 bp目的片段,PEDV弱毒疫苗株扩增出185 bp目的片段;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A群猪轮状病毒(PRo VA)、猪嵴病毒(PK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及猪细小病毒(PPV)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病毒滴度为1.3×10~3TCID_(50)/mL。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广西部分地区93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检测,临床腹泻样品中PEDV野毒株阳性率为61.29%(57/93),弱毒株阳性率为5.38%(5/93)。结果表明:该RT-PCR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能快速、准确地区分PEDV自然感染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毒株,为猪流行性腹泻的快速诊断及病原分子鉴别检测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免疫防控方案。方法对某发病猪群(采用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免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猪伪狂犬病gB抗体和gE抗体水平。结果根据调查、解剖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初步确诊该发病猪群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通过采取紧急免疫伪狂犬病HB2000毒株疫苗、调整免疫程序和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育肥猪死亡率从2.56%降低至0.60%;除了4周龄及12周龄猪群外,其余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水平全部下降;种公猪、8周龄、10周龄、14周龄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并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力,通过紧急免疫与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的HB2000毒株疫苗,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不能认为蓝耳病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似就预测疫苗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为确实有经典株流行猪场免疫经典毒株疫苗后仍不能控制蓝耳病,反而在换用变异毒株疫苗后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目前猪群的蓝耳病带毒感染情况非常普遍,猪群接种蓝耳弱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场蓝耳病的常用方法。蓝耳病弱毒疫苗能缩短感  相似文献   

9.
《养猪》2021,(5)
为了解决规模化猪场蓝耳病野毒急性感染的问题,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病原诊断技术,对发病猪群进行统计、解剖及抗体抗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紧急免疫蓝耳病ATCC VR-2332经典毒株疫苗,制定免疫程序,配合泰万菌素进行药物保健,2020年4月份疫情进入稳定状态:蓝耳病抗体S/P值主要集中在0.4~2.0之间,强阳性(S/P2.5)比例降为0,且抗体的离散度、猪群的死亡率整体水平下降。结果表明,通过紧急免疫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蓝耳病疫苗,加强生物安全及药物保健,能够有效控制蓝耳病野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猪蓝耳病阴魂不散?为什么对猪蓝耳病防控的认识混乱?为什么猪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不一且不稳定?为什么有人不惜牺牲生产成绩放弃尝试更有效的猪蓝耳病防控方法?究其原因是,在猪蓝耳病防控实践中,我们忽视猪群所感染PRRSV野毒毒力存在强弱差异,不了解PRRSV弱毒活疫苗残留毒力也存在差异,不知道当今PRRSV疫苗研发前沿技术成果,导致盲目选择疫苗,进行不合理的免疫;忘记我们的初衷是高效防控猪蓝耳  相似文献   

11.
蓝耳病是困扰全球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猪场蓝耳病病毒流行和毒株多样性更为复杂。市场上蓝耳疫苗的毒株多种多样,但是传统疫苗存在对不同毒株交叉保护力差,毒力返强等缺点。新型标记型基因工程蓝耳活疫苗(PC株),商品名为蓝立优,是通过反向遗传操作将蓝耳病毒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进行整合而成。试验室和田间试验证实,蓝立优对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均有保护力,同时可以改善由NADC30-like毒株造成的感染,提高生产成绩。另外,全国20余个猪场,7万多头猪只进行的田间应用显示,蓝立优有很好的安全性。科学的饲养管理有利于蓝耳病的防控。蓝立优是一个即安全又有效的新型标记基因型蓝耳活疫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CV777弱毒疫苗株)在高度保守ORF3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设计一对特异性荧光定量引物,分别建立基于SYBR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合熔解曲线分析可见,其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熔解温度(Tm)分别为(81.84±0.17)℃和(83.16±0.14)℃,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均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细小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均检测不到荧光信号。结合熔解曲线可直接鉴别猪群中PEDV的感染情况和程度,可对免疫猪群PEDV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做出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对PEDV弱毒疫苗免疫后仍爆发PEDV野毒感染的研究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一种能在临床上快速鉴别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野毒和弱毒疫苗毒的检测方法,试验在对多株CSFV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后,选择特异保守区域设计2对引物构建CSFV强弱毒株双重RT-PCR方法,优化其退火温度,并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能从CSFV弱毒疫苗毒和临床野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447 bp和343 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最佳退火温度为55℃;应用该方法分别对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疫苗毒、猪口蹄疫病毒(FMDV)灭活疫苗毒、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弱毒疫苗毒总RNA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灭活疫苗毒、猪细小病毒(PPV)灭活疫苗毒、猪圆环病毒(PCV)灭活疫苗毒的总DNA进行检测,均未见特异性条带,特异性好;对CSFV疫苗弱毒的最低RNA检出量为6.28 ng,敏感性高;对临床混合感染病料进行检测,能同时或单独检测到CSFV强毒和CSFV弱毒疫苗毒核酸。说明试验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用于CSFV强弱毒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12):99-102
根据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组特点,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组合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可鉴别诊断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典毒株(Am-LP-PRRSV)、高致病性NSP2基因缺失变异毒株(Am-HP-PRRSV)野毒及TJM-F92疫苗毒、JXA1-R疫苗毒。临床检测2012-2016年梧州市屠宰猪样品1 624份,发现PRRSV 4种毒株总体携带率为0.74%,其中Am-HP-PRRSV野毒占58.33%,Am-LP-PRRSV占8.33%,TJM-F92疫苗毒和JXA1-R疫苗毒各占16.67%。研究表明,具有高致病性缺失特征的变异野毒是PRRSV优势流行毒株,疫苗毒也占有相当高的比率,开展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猪易感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生长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以及仔猪中枢免疫器官的严重损伤,猪群一旦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猪蓝耳病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发病率高、范围广,目前主要依靠疫苗免疫为防疫手段。市场上主要有灭活苗和弱毒活疫苗两种类型蓝耳病疫苗,灭活疫苗在蓝耳病防控进程上有很大贡献,但其达不到预期  相似文献   

16.
<正> 同圈猪可以打苗,建议最好全群一起打,病猪怀孕猪都是可以打的,但对于病得太严重的建议就淘汰了吧。打蓝耳苗注意事项:疫苗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对妊娠母猪进行接种时,要注意保定,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本疫苗接种后,有少数猪接种部位出现轻度肿胀,21日后基本消失。屠宰前21日不得进行接种。应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市面上的蓝耳病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灭活苗,另一种是弱毒菌。到底哪种效果好应该在何时注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活苗的缺点是:把它注射入体内的效果与感染野毒没有多大差别。对完全蓝耳病阴性的场或已经是蓝耳病阳性的猪,当注入另外一种毒株的的 PRRS 疫苗后,它会同野毒一样照样穿过胎盘侵害胎儿。有时,如果我们所使用的疫苗的基因序列与某一群体存在的PRRS 病毒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70%~80%  相似文献   

1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离不开弱毒疫苗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简称蓝耳病)以来,养猪界对该病危害的认识迅速普及,但对于如何实施有效防控措施,特别是对蓝耳病弱毒疫苗防控效果及是否应该使用方面专家们众说纷纭,让养猪业人士无所适从。本文根据我们所掌握的国内外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技术的一些研究资料,介绍了养猪业发达国家对PRRS的控制办法,并对这些措施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阐述了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和不实行免疫的危害;探讨了蓝耳病弱毒疫苗发生副反应的原因和人们所担心的病毒重组与变异问题;列举了猪场如何正确使用蓝耳病疫苗以达到最佳免疫效果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希望对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RT-PCR-RFLP鉴别检测方法。根据Shimen株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猪瘟病毒RT-PCR-RFLP检测方法;对20份疑似猪瘟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检出的山东8株流行野毒株和2株疫苗株PCR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验证上述方法。结果RT-PCR扩增片段为825bp,产物经RFLP分析,野毒株的PCR产物能被ApaⅠ酶切为322bp和503bp 2个片段,兔化弱毒疫苗株则不能被酶切,检测出RNA的最低浓度为0.028 6μg.mL-1;8株流行野毒株都含GGGCCC序列(ApaⅠ酶切位点),2株疫苗株相应序列为GAGCCC,不能被ApaⅠ酶切;8株流行野毒株属于基因2群,2株疫苗株与HCLV遗传关系近,为基因1群。建立了可鉴别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RT-PCR-RFLP检测方法,为猪瘟的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猪瘟病毒(CSFV)兔化弱毒疫苗(C株)与野毒株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CSFV C株与野毒株的E2基因序列差异,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C株与野毒株的双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CSFV野毒和疫苗株的最低检出量为10拷贝;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Ⅰ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4种病毒均呈阴性;批内、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3%。应用该方法检测从黑龙江省各地区猪场采集的600份样品,结果表明野毒株的阳性率为30.5%。该方法可应用于CSFV野毒株和C株的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20.
正1加深对蓝耳病病毒的认识蓝耳病病毒极易变异;目前对蓝耳病的免疫学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它的体液免疫产生较晚,大约在4周以上;具有多重感染的特性,特别是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时,会影响到猪瘟和伪狂犬病的免疫,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可使用稳定、安全的弱毒疫苗防疫。2对蓝耳病的防控2.1改善环境,提高饲料营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