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概述了湖南省近40年来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1)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以矮秆品种为主的“穗数型”栽培技术阶段;(2)70年代中于80年代末以籼型杂交稻为主的“穗粒兼顾型”栽培技术阶段;(3)进入90年代以籼型杂交稻为主的中秆大穗分蘖力中等的杂交主的“穗重型”栽培技术阶段,还介绍了10种有代表性的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并对21世纪的以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栽培技术是影响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综述了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育秧技术、移栽技术、节水稻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稻田综合利用技术,探讨了目前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展望了辽宁未来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日本的水稻栽培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农场经营规模小。农业工人年龄结构老化,兼农工人数目增加,稻米的供需不平衡而导致改种其它作物,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以及农业化学制品的大量应用是否适宜而引起的顾虑。在这些问题普遍化的时代里,我们如果要使日本水稻栽培获得稳步的发展,就应该通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来克服这些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后我们必须扩大经营规模,激励年轻农业工人从事种植业和改进基础结构。除了这些结构性的变革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技术性的变革. 然而,在未来的年代里,技术性的变…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常规水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针对杂交稻营养生长优势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的栽培。采用超稀播,育壮秧,以蘖代苗,适当稀植并采取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栽培途径是我国稻作栽培的新发展。杂交稻高产群体的研究不但确定了适宜的群体指标,更注重建成高光效群体和冠层结构。杂交稻栽培还注重引用新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栽培技术应以“三高”农业为取向,加强省工,节本,改善品质的栽培研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特别是湖南省出现的水稻生产新问题——单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双季稻面积不断缩小,稻米市场仍处紧平衡等,分析了一季稻面积扩大的原因,提出了扩大双季稻面积的措施,以提高稻农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醴陵基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效化控栽培法处理,前期生长稳健、个体发育好,中期群体适中、稻穗发育好,最大叶面积指数约7.5,光合产物积累多,孕穗期占成熟期的50%~55%,群体内部透光率高。后期功能叶光合能力强,光合产物运转率高,籽粒充实度好,经济系数高。早晚稻产量分别达到8101.5kg/hm2和8731.5kg/hm2,早晚稻子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早稻分蘖期气温偏低,干物质生产量小(为成熟期的13.3%),养分吸收总量少,抽穗后光合产物生产量大,高产潜力大。晚稻分蘖期气温高,干物质生产量大(为成熟期的18.8%),养分吸收总量多,抽穗后期光合能力弱,但晚稻灌浆结实的时间长,对高产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产技术在推进稻作技术进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要以高产稳产、绿色优质、效益提升为方向,加快选育优良品种、集成绿色高效模式、强化生产指导服务、着力全产业链开发.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通过不同的软盘、育秧方式、播种密度、施氮量、化控次数等烟后稻抛栽育秧试验和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提出"选盘、旱育、稀播、适氮、化控"等烟后稻抛栽育秧关键技术。通过生产验证表明,应用该育秧关键技术,不仅能解决烟后种植中迟熟超级稻品种抛栽出现长秧龄、育壮秧难、产量不高等问题,还能有效提高烟后茬超级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