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索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与“稻麦秸秆直接还田适用技术研究”项目试验基地密切结合,连续3年定位跟踪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稻麦在浅耕、免耕栽培条件下,稻麦秸秆粉碎全量直接还田,不但不会影响后茬稻麦产量,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有机质增加15.2%,稻麦产量增加3.2%-8.9%。  相似文献   

2.
通过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定位对比试验,比较不同还田条件下秸秆的腐化过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明确连续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作物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促进稻麦两熟地区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产量的飞跃和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稻麦秸秆还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与防止秸秆焚烧的一个十分重要途径,同时,秸秆也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多级利用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这是否意味着稻麦秸秆能长期连续全量还田?或秸秆可以全部收集离地?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探讨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产量和土地持续生产力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对稻麦秸秆最大还田量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基于维持土地生产力的稻麦秸秆最低还田量问题,旨在为稻麦秸秆还田或收集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为维持土壤地力的持续提高,一定量的秸秆还田是必要的;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稻麦有增产作用,可减少农田氮、磷径流损失,并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但麦秸还田会增加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在条件允许下,应避免或减少麦秸还田。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稻麦轮作条件下连续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菌剂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实验的方法,以长江下游典型地区扬州市宝应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稻麦秸秆连续5年全量还田以及还田配施快腐菌剂对耕地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有利于提升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2)秸秆还田同时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3)水稻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性质,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奉贤地区粮食作物上进行连续5 a稻麦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不还田、半量、全量)对小麦、水稻产量构成及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麦秸秆还田5 a后,随秸秆还田量增加,水稻有效穗增多,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平均增幅3.6%和5.8%,其中秸秆全量还田的增产效果大于秸秆半量还田,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随还田量变化呈现相反效果,平均产量降低4.2%和5.1%。除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外,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物理质量均有所提高,比还田初期增加10.9%~70.1%,秸秆半量还田的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增长率高于秸秆全量还田,而容重降幅低于全量。总体上,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增产有利,对小麦增产不利,而秸秆半量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提升作用较好。鉴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影响,奉贤地区的稻麦两季选择秸秆全量还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试验设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及配施其它肥料共4个处理,在稻麦两熟农田(江苏苏州)采用连续4年小区定位方法并辅以盆栽水稻微区观察,调查不同肥料处理的水稻增产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直接还田) 化肥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稻、麦分别增产6.2%和3.7%;土壤生产力提高19.5%;当季氮肥利用率提高13.2个百分点,同时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供肥时间长且稳定。秸秆(全量直接还田) 化肥 猪粪处理的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应更优于秸秆 化肥处理。展示了在稻麦两熟地区,采用作物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并配以化肥或有机肥的施肥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秸秆腐熟剂,加速全量还田小麦秸秆的腐解速度,对稻麦轮作区水稻产量的提高与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稻麦增产、秸秆还田、保水保土等功能协调的目标要求,阐述了南方稻田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该技术模式所具有的稻麦周年产量稳定增加、稻麦秸秆免耕式全量还田、农田购买性资源减量使用和土壤肥力水平的有效提高等方面的功能,并讨论了该技术模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技术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现有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技术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影响。[方法]利用扬州大学连续定位的稻麦两熟保护性耕作试验平台为主要技术,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连续免耕秸秆覆盖、轮耕1、轮耕2、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少耕秸秆半量还田、翻耕秸秆不还田)。[结果]秸秆还田,特别是翻耕秸秆全量还田(CTS)有助于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的含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受秸秆还田量的多少和翻耕程度影响不大。与其他处理相比,少耕(MTS)和翻耕秸秆还田(CTS)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结论]连续免耕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表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一定程度的秸秆还田也有助于土壤养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 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技术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 现有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技术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2.
长期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区土壤有机碳组分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的影响,依托10a田间定位试验,以无秸秆还田为对照(CK),设置稻秸秆不还田+麦秸秆全量还田(W)、稻秸秆全量还田+麦秸秆不还田(R)、稻麦秸秆均半量还田(HRW)、稻麦秸秆均全量还田(ARW)4个秸秆还田处理,分析5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以及新型农业发展方式的普遍推行,农业循环经济被广泛的认可以及研究实践。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就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表现之一。本文以苏北地区的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的应用为例,具体分析该区在采用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过程中相关的技术要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等,为其它地区的稻麦秸秆的处理以及农业经营方式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稻麦轮作田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江苏地区一年两熟耕作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以促使小麦纹枯病在早春提早发生,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则会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且不同还田方式间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显著促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另外,水稻秸秆长期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抑制效果低于小麦秸秆的促进效果,稻麦秸秆均长期全量还田情况下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结论】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要加强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农艺措施对砷污染农田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设置了4种秸秆还田方式与4种水分管理方式的组合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方式对土壤砷形态及水稻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炭化还田有利于土壤pH值的提高,而秸秆全量还田与秸秆半量还田会导致水稻生长前期土壤pH值的下降;深水淹灌可显著降低土壤Eh值,增加土壤交换态砷、铝结合态砷和水溶性砷含量,从而提高水稻稻谷中砷的含量;薄水淹灌与干湿交替有利于土壤Eh值的提高,从而降低交换态砷和水溶性砷含量,提高As(Ⅴ)/As(Ⅲ)比值,降低稻谷中砷的积累;秸秆全量炭化还田有利于钙结合态砷的形成,轻微增加水稻的产量,其稻谷中砷含量明显低于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因此,秸秆全量炭化还田比秸秆全量还田更有利于砷污染农田水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农艺措施对砷污染农田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设置了4种秸秆还田方式与4种水分管理方式的组合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方式对土壤砷形态及水稻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炭化还田有利于土壤pH值的提高,而秸秆全量还田与秸秆半量还田会导致水稻生长前期土壤pH值的下降;深水淹灌可显著降低土壤Eh值,增加土壤交换态砷、铝结合态砷和水溶性砷含量,从而提高水稻稻谷中砷的含量;薄水淹灌与干湿交替有利于土壤Eh值的提高,从而降低交换态砷和水溶性砷含量,提高As(Ⅴ)/As(Ⅲ)比值,降低稻谷中砷的积累;秸秆全量炭化还田有利于钙结合态砷的形成,轻微增加水稻的产量,其稻谷中砷含量明显低于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因此,秸秆全量炭化还田比秸秆全量还田更有利于砷污染农田水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量秸秆机械化还田对稻麦产量及土壤碳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在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开展的机械化稻麦秸秆还田试验,对秸秆还田后水稻、小麦的产量与土壤碳库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3年,小麦苗期的平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高5%、16%、13%、16%。水稻、小麦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80~810kg/hm^2、150~480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2.1%~8.6%、5.1%~13.0%。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状况,且有机质各组分对秸秆归还的响应有差异,以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活性有机质增加最多,为初始土壤的2.5倍,总有机质增加最少,增幅为初始土壤的26%。与初始土壤相比,半量、全量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增加了1.52~1.94、1.22~1.99。与对照土壤相比,半量、全量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的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67.7%、72.0%。说明秸秆全量还田对于提高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更有效。水稻季的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显著低于小麦季的耕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稻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相关性要好于有机质,因此,从土壤生产力的角度出发,短期内活性有机质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比总有机质有更好的指示与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秸秆全量还田对改善耕层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扬州市在50个秸秆全量还田长期定位监测点基础上分析了2006—2010年的数据。结果显示:秸秆全量还田比对照(不还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9.6 g/kg、4.2 mg/kg、29 mg/kg,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了0.27 g/cm3。秸秆全量还田能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产量和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安徽省肥东县水旱轮作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效果,从2014年开始,在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村建立1个连续5年的稻麦秸秆还田定位监测点,通过跟踪监测秸秆还田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农作物产量情况,以期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制定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等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是以大中型拖拉机、反转灭茬机机组实现秸秆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技术流程、还田机械及配套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