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约有药用维管植物1 04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依其药性可分为14类.讨论了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了资源开发及保护建议,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区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莹  牛景彥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058-6059,6087
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4科55属107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类植物8科8属8种,藓类植物26科47属99种;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种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东亚成分次之,中国特有种第3,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该区苔藓植物区系隶属于华北地区但兼有多种成分,体现该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南北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确定的优先领域保护的地区之一,计有蕨类植物23科、47属、93种。从植物系区系地理学角度对该区蕨类植物的科、属、种进行了区系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保护辽宁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通过野外观调查、采集标本、走访护林员等方法,确定大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类568种,隶属于72科。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济源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蚂蚁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济源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蚂蚁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有5亚科17属31种,优势种为日本弓背蚁,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茂兰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进行了4年的调查研究,对野生蜜源植物的分布情况、生境特点和生物学性状做详细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茂兰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蜜源植物资源多达148种,其中主要野生蜜源植物46种,隶属19科、34属;辅助蜜源植物90种,隶属33科、64属;有毒蜜源植物12种,隶属9科、10属。从种类构成上看,该区野生蜜源植物的优势科为豆科和蔷薇科,其次是山茶科、唇形科、菊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整理与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药用维管植物278种。[结论]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丰富,应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担杆岛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猕猴食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路线踏查法和样方取样法,调查了位于珠海市东南部的担杆岛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种类. 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4科400属643种,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反映其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过渡性质. 与内伶仃岛、蒲苔群岛、滩浒岛的植物区系相比,担杆岛植物科、属和种的资源方面均较为丰富. 岛上猕猴采食的野生植物有172种,按采食部位可将其分为5类,其中以叶食性类型种类最多,其次为食果类型. 猕猴主要取食植物的结实期集中在6-12月. 在各植被类型中,次生林中的食物种类最为丰富,次生林是猕猴种群的重要栖息地. 建议在植被退化严重的局部地段,应用可供猕猴食用的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改善猕猴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据调查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204科745属1549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52属104种;裸子植物10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164科67属1424种,在这些植物中,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4种,药用606种,观赏植物196种,用材树种173种,纤维111,野生水果103种,油脂植物89种,饲料植物66种,鞣料植物55种,野菜植物39种,农药植物36种。  相似文献   

10.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道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南岭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状况.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南岭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75科、822属、2292种(含种下等级),包括裸子植物9科、20属、30种;被子植物166科、802属、2262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31种,广东省保护的珍稀植物2种;另有2新种,广东新分布种37种.南岭保护区经济植物资源丰富,有用材树种442种、药用植物893种、野生果树植物262种、芳香植物110种、油脂植物114种、淀粉植物113种、纤维植物46种、鞣料植物36种.  相似文献   

11.
李孝伟  王鸿升  孟丽  许桂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24-4925,4927
调查分析了河南太行山南方红豆杉的分布与生境、群落组成、垂直结构及演替趋势,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归类统计其资源植物类型,结果表明:①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2 316种(含变种、亚种和栽培变种),隶属于206科916属;②资源植物类型齐全,13类资源植物均有代表种且种数较多,其中以药用植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花卉观赏植物,再次为材用植物,其他依次是油脂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纤维植物、饲用植物、淀粉植物、芳香植物、栲胶植物、保健饮料植物、杂果植物、水土保持植物。  相似文献   

13.
对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绿化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以为其在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内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生维管植物127科367属551种,其中新种2个,广东新记录种11个,国家濒危稀有植物3种;另有栽培植物约50种,隶属于21科32属。内伶仃岛的经济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共有用材树种66种、药用植物405种、果类植物60多种、淀粉植物26种、油脂植物55种、芳香植物40多种、有毒植物80种、鞣料植物31种、纤维植物79种、观赏绿化植物40多种,猕猴食源植物200多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菊科野生植物资源状况,实现对该科植物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013—2014年,通过样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的菊科(Compositae)植物资源种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菊科植物共76种,分属于35属,是塞罕坝保护区属、种类最大一科;其中药用植物70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6.
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及植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964种,隶属于217科892属,其中食用植物102种、药用植物752种、园林绿化植物221种、材用植物113种、鞣料植物59种、油料植物115种、香料植物56种、蜜源植物117种、纤维植物88种。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其中泛热带成分、北温带成分、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23.13%、14.71%、13.90%和12.30%。  相似文献   

17.
福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52科434属745种,分别占福建省科、属、种数的65.80%、34.53%、19.97%。该区系的表征科是蔷薇科、壳斗科、樟科、冬青科、茶科、木兰科、山矾科。属的地理成分主要是泛热带分布型(24.42%)、热带亚洲分布型(10.83%)、北温带分布型(14.52%)和东亚分布型(11.52%)。属的地理成分组成为:热带分布型的共226属,占总属数的57.51%;温带分布型的共167属,占总属数的42.49%。本区系与福建永春牛姆林区系十分相近,与福建南平矇瞳洋区系的联系密切,本区系属华南区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境内的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进行了3 a的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蜜源植物资源多达270余种,其中主要蜜源植物26种,隶属13科、18属;辅助蜜源植物200多种,隶属55科、116属;有毒蜜源植物8种,隶属4科、7属.笔者对26种主要蜜源植物、75种主要野生辅助蜜源植物、8种野生有毒蜜源植物的花期和生活环境做了详细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调查统计发现,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保健植物49科79属11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4种,双子叶植物41科69属97种,单子叶植物5科7属9种。文中根据习性和利用部位对其进行了分类,还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发利用保健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芳香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共计26科106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11种,被子植物22科95种。论述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芳香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精油提取部位,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