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介绍耕牛伤力脾虚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耕牛食道阻塞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并提出治疗措施,以期为耕牛食道阻塞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临床症状、手术部位及方法和疗效观察等方面对手术治疗耕牛僵筋腿病的病例进行了总结;共计手术治疗21例,治愈21例,治愈率达100%,治愈后没有发现复发现象,效果较好,且增加了耕牛拉力。  相似文献   

4.
阐述耕牛瓣胃阻塞的病因、临床症状、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旨在与广大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耕牛瘤胃积食的发生原因、症状、诊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并对耕牛瘤胃积食的综合防治提出了建议,以供同仁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夏大忙季节,耕牛易患日射病,俗称中暑。是因耕牛头部长时间地受到强烈日光照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障碍的现象。症状:来势很急,往往突然发生。黏膜极度充血,金星火眼,狂躁不安、痉挛、牙关紧闭。有时甚至不表现临床症状,便突然死亡。病情发展急剧,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朱文广 《农业考古》2015,(1):186-192
由于农民贫困并缺少科学知识、瘟疫流行、宰杀成风及战争等原因,民国江西耕牛出现了数量不足与品质低劣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西省官方颁布法规,采取了严禁宰运耕牛、举办耕牛保险、进行瘟疫防治、建立耕牛改良场与出租耕牛、举办耕牛比赛等措施。由于情况复杂,各项措施取得的成就也不一样,不过方向无疑是正确的。耕牛问题及官方应对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努力及困境。  相似文献   

8.
耕牛真胃炎和真胃积食是耕牛较常见而危害严重的一种疾病。过去,一旦耕牛发生此病,因无法治疗多归死亡。近年来,我们认真研究了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方案,经过反复实验,初步摸索到一些线索。真胃炎与中医所说的胃肠痈症状相似,采用治疗胃肠痈的中药方剂——加味大黄牡丹皮汤,结合西药对症治疗,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自1971—1978年门诊治疗此病61头(76年治疗头数未统计在内),用上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5,(9)
夏季气候炎热,家畜、家禽极易中暑、死亡,应引起注意,加以预防。一、耕牛中暑症状中署初期,耕牛精神沉郁,全身出汗,行步无力,站立不稳,眼结膜高度充血,体温升高至41℃以上,口舌干燥,并间有快速前进、昂头鸣叫等症状。随后,病牛出汗停止,皮肤干燥灼热,瞳孔散大,反应迟钝,步态蹒跚,呼吸困难,体温上升至42℃以上。后期,耕牛全身肌内颤抖,卧地不起,呈现全昏迷状态,如不及时抢救,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一例耕牛呼喘症的诊治情况,介绍了该病的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并总结了诊疗体会,以期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韩淑贤 《农技服务》2008,25(11):98-98
介绍了耕牛霉稻草中毒的发病症状、检查与诊断方法及其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冬春季一般以干稻草饲喂耕牛。如果稻草霉烂,镰刀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丁烯酸丙酯,耕牛采食后就会患此病。耕牛使役过重,圈舍潮湿,天气寒冷,营养不良也可促使该病发生。蹄肿病主要为害水牛,症状为跛行,蹄腿肿胀,患部破裂,流黏稠黄水,局部皮肤变硬、化脓、坏死,甚至蹄壳脱落。病牛食欲减少,最后衰  相似文献   

13.
耕牛伊氏锥虫病系锥体科伊氏锥虫寄生在耕牛血浆和造血器官的一种寄生虫病。患畜呈现精神萎顿、膘情下降、消瘦贫血、间有黄疸,使役能力下降,四肢浮肿,站少队多等症状。此病多流行在我国中南、华东、西南各省,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等省的某些地区流行甚为严重,在有的地方成为冬季耕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人工试验的方法首次研究了生长于秦岭南坡的小橡子树(Quercus glanduli-fera BL.var.brevipetiolata Nakai)嫩叶对耕牛的毒性,描述了耕牛的中毒症状、病理剖检和组织学变化,并测定了耕牛采食期间小橡子树嫩叶中的鞣质含量。本文指出,分布于秦岭山区的15种栎属植物(其中包括3个变种),迄今已确定6种(包括2个变种)对牛有毒。  相似文献   

15.
<正> 春日气温回升,鲜活的青嫩草是耕牛的上等饲料。但是,经过长期冬饲的耕牛见青就贪吃,大量的易发酵、带露水或霉败变质的饲草等在瘤胃里发酵产气,引起膨胀病发生。 1 临床症状 耕牛发病突然,多在采食后15~30分钟发生瘤胃膨胀。左肷部膨帐最明显,按压紧张,叩之如鼓;耕牛站立不稳,眼球突出,可视粘膜暗红色,静脉怒张,腹痛呻吟,四肢张开,舌伸口外,不断流涎,张口呼吸。病牛不愿走动,强行牵走时摇晃不定,反  相似文献   

16.
1956年11—12月份,我们在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与湖南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与支持之下,在沅江县瓊湖社、共和社、加利社以及南县的金盆农场,进行了耕牛血吸虫病的调查工作,据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单位反映,这些地区都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调查方法通过农业社与农场的领导干部及耕牛的管理人员,了解耕牛的种类数目以及健康情况,检查了每头耕牛的体格及一般情况。对于这四个社和一个农场的大部分耕牛逐头检  相似文献   

17.
一、临床症状痒螨病又叫癞,是一种接触传染的皮肤病,其流行广,危害严重。笔曾在本乡界竹坑小组发现,该组共有15头耕牛全部发病。其中7头耕牛头部、颈部、嘴边咬肌,耳根、腹部、胸部等皮肤都有形状不规则的小秃斑,表面覆盖着灰白色的鳞屑。全身发痒,到处乱擦,有部分皮肤没有毛,耕牛神态不安,食欲减少,发育停滞,衰弱消瘦。另外8头耕牛全身没有毛,背上、腹部、.胸部等皮肤上有小团灰白色相互串联的痂块,皮肤变厚,干裂,剥开痂皮,有血水流出,股内壁皮肤磨坏出血。耕牛精神萎顿,衰弱消瘦,食欲下降,放牧时耕牛光吃嫩草,体质衰竭日渐严重。  相似文献   

18.
<正> 耕牛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由吸血昆虫(虻、螫蝇)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我国南方各省早有发生和流行,并逐渐向北方蔓延.五十年代以前我国已开始对锥虫病的防治进行研究,十年动乱期间,防检制度松弛,加之近几年来群众向各地采购耕牛,随着带虫牛只的流动,锥虫病又在南方各省传播.1980年笔者曾在庐江县杨柳公社一带发现有相当头数的耕牛患不明原因地进行性消瘦,间歇性发热,四肢水肿,一般药物治疗无效,最后衰竭死亡.当时,根据临床症状与药物(贝尼尔) 试验性治疗,效果显著,可诊为此病.以后邻近各县相继均有报道.1982年经省农业厅确诊为耕牛伊氏锥虫病.目前  相似文献   

19.
夏季天气炎热,耕牛使役不当容易中暑,建议各地在使用耕牛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村民应树立良好养好耕牛的思想,中午炎热时不使役耕牛,并做到使役耕牛有一定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一例耕牛假死综合症的诊断与防治情况,并对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耕牛假死综合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